石家庄市农用地分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19:38:55
字号:

国土资源部要求河北省在2003年内要完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河北省为了完成该项工作,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成立了由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专家组成的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组,负责全省的技术指导,经过省、市、县各级国土部门及技术单位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工作,汇总出了河北省农用地分等结果。

石家庄市农用地分等

7.2.4.1 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分等依据

(1)《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2)《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施方案》、《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

(3)《农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细则》(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办公室);

(4)《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补充规定》。

7.2.4.2 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分等过程及分等技术方法

(1)外业调查。外业调查以乡(镇)村为单位,农用地分等课题组成员深入每个村,根据预先选择的调查样点进行农用地自然质量状况、农用地利用状况和农用地经营状况3部分内容的调查,并同时选择标准样地、设置标准样地。外业调查是为室内计算、确定参数、量化处理工作获取第一手调研资料,校核单元边界,为等别划分奠定基础的重要步骤。调查方法是:深入各乡村的课题成员与村干部、单元户主及有经验的农民一起座谈,并到样点所在地块边走边看边调查,修改落实室内预判的单元边界,并把调查到的单元土地特性(地形地貌、灌溉状况、表土质地、土层厚度、土体构型等)和单元农户的投入产出情况(近3年作物平均单产及各种投入的数据)等填入调查表中。调查同时,从各乡(镇)中选择出一个生态环境条件最好、农业生产条件最优、平均产量最高的、且在永久保护的基本农田内的地块作为县级标准样地。

(2)采用的分等参数及评价体系。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分等采用因素法。因素法分等首先就是确定各县(市)的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及评价体系。

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河北省依热量、水分、土壤条件等地域差异和多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种植方式,全省可分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玉米、小麦—棉花一年两熟;玉米、谷子一年一熟;春小麦、马铃薯一年一熟等4种标准耕作制度,其中,石家庄市属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

2)确定分等因素指标区。遵循《农用地分等规程》和河北省地貌分区、种植区划、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特点,在国家一、二级指标控制区基础上,将河北省划分为3个省一级指标控制区,8个省二级区,23个省三级指标区。河北省23个三级指标区覆盖了全省173个县级单位的各种生态类型和标准耕作制度。

根据石家庄各县(市)的自然条件、标准耕作制度,石家庄各县(市)分属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因素三级指标区的“太行山南段冀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太行山西部低山冬小麦夏玉米套种一年两熟区”及“太行山东部低山丘陵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详见表7.1。

表7.1 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

注:*表示该县(市)的部分区域。

3)确定基准作物。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国家规定全国有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旱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为基准作物。河北省的基准作物为冬小麦。

4)确定指定作物。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和河北省实际,河北省指定作物为春小麦(坝上高原)、春玉米、谷子(山区一年一熟区)、夏玉米、水稻(平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区)。石家庄市所属的分等因素三级指标区指定作物为夏玉米。

5)指标区内分等因素及其权重确定。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C中推荐的分等因素与权重值,结合河北省实际,在遵循主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初步选择了9个分等因素,然后邀请了熟悉河北省情况的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评价、土壤、农业、水利、地理等方面专家25人分两轮打分确定了8个分等因素,其中,石家庄市所属指标区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涉及表土质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体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和坡度6个因素。

6)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根据确定的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分值和权重,与河北省23个三级因素指标区的实际情况相对应,逐一将指标区各个因素对指定作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逐项进行调整后,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其中,石家庄市所属的分等因素三级指标区“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见表7.2,表7.3,表7.4。

表7.2 石家庄市“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注:本计分规则表指定作物为夏玉米,指标区为太行山南段冀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

表7.3 石家庄市“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注:本记分规则表指定作物为夏玉米,指标区为太行山东部低山丘陵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

表7.4 石家庄市“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注:本记分规则表指定作物为夏玉米,指标区为太行山西部低山冬小麦夏玉米套种一年两熟区。

7)绘制分等因素作用分值图。对照“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将同比例尺的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土壤质地类型图、地形图、灌溉保证率及灌排情况相关的图件,矢量化后叠加到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出等值区和分值,以及其他图名、图例、图号等制图要素,即可编成分等因素作用分值图。

(3)单元属性计算。

1)单元划分。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分等单元采用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叠加土壤图、地形图的三图叠加法生成农用地分等单元图,单元编号用行政代码—单元号连续编定。

2)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的获取。

①将分等因素作用分值图与同比例尺分等单元图叠加,逐单元套合各分值图便可得出各单元的各因素的分值。单元的各分等因素分值取得后采用加权平均法求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见公式73。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CL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种植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fijk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等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Wk为第k个分等因素权重。

②根据公式7.4,公式7.5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Rij为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Ri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αij为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查表);CL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β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冬小麦为1.00,夏玉米为0.70。

计算所得的结果储存于数据库之中。

3)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

①按《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求算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见公式7.6。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Kij为样点土地利用系数;Yj为样点指定作物单产,由外业调查时获得;Yjmax为指标区冬小麦最大产量,为9090千克/公顷。

以行政村为单位,求算出各样点的土地利用系数后,用面积加权法求出该村的土地利用系数,然后将各样点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各村的土地利用系数标注于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先找出土地利用系数有变更的边界,并参照自然、社会经济的状况予以订正勾出等值区,然后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等值区的土地利用系数平均值,并进行方差检验,各村的土地利用系数在 间的划入同一等值区,并勾绘出正式的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各等值区内的土地利用系数标注于等值线上,各分等单元的土地利用系数在等值区图上直接读取。

②利用外业调查时各调查样点调查得来的资料,用产量—成本指数求算石家庄各县(市)土地经济系数。首先计算样地产量—成本指数,计算公式见公式7.7、公式7.8、公式7.9。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a为样点的产量—成本指数;Y为样点的标准粮实际产量;C为标准粮实际成本;Cj为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

然后按照河北省二级指标区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A)计算出各样点的综合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见公式7.10。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Kcj为样点土地经济系数。

求出各样点综合土地经济系数后,用面积加权法求出该村的土地经济系数,接着按编制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相似的办法,编制出石家庄各县(市)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各等值区内的土地经济系数标注于等值线上,各分等单元的土地经济系数在等值区图上直接读取。

最终确定的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见表7.5。

表7.5 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表

4)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指数的计算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计算公式见公式7.11和公式7.12。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Yij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利用指数;Yi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KLj为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按该公式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出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土地利用等指数存于数据库中。

农用地等指数的计算公式见公式7.13和公式7.14。

石家庄市土地资源

式中:Gij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等指数;Gi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指数;KCj为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出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等指数储存于数据库中。

(4)等别划分。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用等间距法对石家庄各县(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用200等别分,对农用地等指数用100等别分划分等别。

7.2.4.3 石家庄市农用地等别划分结果分析

(1)自然质量等分析。石家庄市农用地共划分为11个自然质量等,其中,自然质量等为4等农用地面积为4.18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001%,全部集中在元氏县;自然质量等为6等农用地面积为116.55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02%,全部集中在新乐市;自然质量等为7等农用地面积为5287.99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92%,分布在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无极县、元氏县、新乐市、鹿泉县7个县,其中,灵寿县面积最大为3032.05公顷;自然质量等为8等农用地的面积为5287.99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44%,分布在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无极县、赵县、元氏县、藁城市、新乐市10个县(市),其中,行唐县面积最大为4463.49公顷;自然质量等为9等农用地面积为17621.05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3.08%,分布在井陉县、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无极县、平山县、赞皇县、赵县、元氏县、新乐市、鹿泉县11个县(市),其中,元氏县面积最大为5208.13公顷;自然质量等为10等农用地面积为31660.51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5.53%,除高邑县、辛集市、晋州市3县(市)没有分布外,其他各县(市)都有,其中,元氏县面积最大为4941.81公顷;自然质量等为11等农用地面积为57737.15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0.08%,除栾城县、赵县、晋州市3县(市)没有分布外,其他各县(市)都有,其中,新乐市面积最大为10478.85公顷;自然质量等为12等农用地面积为81623.38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4.25%,除深泽县没有分布外,其他各县(市)都有,其中无极县面积最大为10478.85公顷;自然质量等为13等农用地面积为81623.38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22.08%,石家庄市下属各县(市)都有分布,其中正定县面积最大为19056.20公顷;自然质量等为14等农用地面积为232471.81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40.59%,除正定县、深泽县和鹿泉市没有分布外,其他各县(市)都有,其中藁城市面积最大为49490.53公顷;自然质量等为15等农用地面积为11558.80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2.02%,仅高邑县和赞皇县两县有分布,且主要集中在高邑县面积为10821.87公顷,占15等农用地面积的93.62%;总的来说,石家庄市农用地自然质量总体较好,10等以上的高质量农用地占到农用地总量94.54%。

石家庄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及分布状况详见表7.6。

表7.6 石家庄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续表

注:上述分等不包含石家庄市区及井陉矿区。

(2)利用等分析。石家庄市农用地共划分为12个利用等,其中,利用等为1等农用地面积为2276.05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40%,主要集中在灵寿县、元氏县和鹿泉市3个县(市),其中灵寿县面积最大为1445.41公顷,占1等农用地的63.51%;利用等为2等农用地面积为49768.12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8.69%,主要集中在井陉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元氏县,新乐市和鹿泉市8个县(市),其中,面积较大县(市)有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和元氏县,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平山县面积最大为15468.42公顷;利用等为3等农用地面积为26223.53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4.58%,除井陉县,辛集市,晋州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行唐县和元氏县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9100.89公顷和5739.69公顷;利用等为4等农用地面积为27032.28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4.72%,分布在井陉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鹿泉市8个县(市),其中,元氏县面积最大为20559.61公顷,占4等农用地的76.06%;利用等为5等农用地面积为13159.9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2.30%,分布在正定县、灵寿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新乐市6个县(市),其中灵寿县和无极县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4245.99公顷和5274.48公顷;利用等为6等农用地面积为25461.54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4.45%,分布在井陉县、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新乐市和鹿泉市11个县(市),其中,无极县和新乐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7151.03公顷和7067.62公顷;利用等为7等农用地面积为51019.73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8.91%,除栾城县、元氏县、辛集市、藁城市和晋州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3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是无极县10153.08公顷、新乐市6343.06公顷、鹿泉市11964.97公顷;利用等为8等农用地面积为53017.33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9.26%,除元氏县和晋州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行唐县和晋州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9507.11公顷和6693.57公顷;利用等为9等农用地面积为81959.74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4.31%,除元氏县和赵县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4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是正定县13864.71公顷、深泽县9382.04公顷、辛集市9865.85公顷、晋州市11095.41公顷;利用等为10等农用地面积为106112.12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8.53%,除元氏县和鹿泉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3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是栾城县11828.68公顷、赵县41324.46公顷、藁城市17339.62公顷;利用等为11等农用地面积为83307.29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4.54%,分布在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高邑县、赞皇县、赵县、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和新乐市10个县(市),其中,辛集市和藁城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25796.22公顷和29035.22公顷;利用等为12等农用地面积为53458.33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9.33%,分布在栾城县、赵县、辛集市、藁城市和晋州市5个县(市),其中,晋州市面积最大为29541.59公顷,占12等农用地的55.62%。总的来说,石家庄市农用地利用水平较高,利用等在7等以上的农用地占到农用地总量74.87%。

石家庄市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及分布状况详见表7.7。

表7.7 石家庄市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注:上述分等不包含石家庄市区及井陉矿区。

(3)农用等分析。石家庄市农用地共划分为14个农用等,其中,农用等为1等农用地面积为61174.83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0.68%,除栾城县、高邑县、深泽县、辛集市和晋州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4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井陉县9478.62公顷、赞皇县8493.06公顷、平山县16684.42公顷、元氏县9415.61公顷;农用等为2等农用地面积为33806.77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5.90%,除辛集市和晋州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2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行唐县的5791.33公顷、元氏县的12896.23公顷;农用等为3等农用地面积为29820.76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5.21%,分布于井陉县、灵寿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新乐市和鹿泉市8个县(市),其中,元氏县面积最大为13541.33公顷,占3等农用地的45.4.1%;农用等为4等农用地面积为36923.41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6.45%,分布于井陉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新乐市和鹿泉市10个县(市),其中2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新乐市的8326.00公顷、鹿泉市的10860.68公顷;农用等为5等农用地面积为54264.73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9.47%,全部17个县(市)均有分布,其中,鹿泉市面积最大为11110.47公顷,占5等农用地的20.47%;农用等为6等农用地面积为49278.15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8.60%,除深泽县、平山县和元氏县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无极县面积最大为12903.33公顷,占6等农用地的26.18%;农用等为7等农用地面积为92955.71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6.23%,除赞皇县和元氏县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3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赵县的14778.80公顷、辛集市的12987.94公顷、藁城市的14993.79公顷;农用等为8等农用地面积为67264.99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1.74%,除井陉县、赞皇县、元氏县和鹿泉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3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正定县的13019.50公顷、深泽县的18310.49公顷、辛集市的12896.66公顷;农用等为9等农用地面积为99164.66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17.31%,除井陉县、深泽县、赞皇县、元氏县和鹿泉市外,各县(市)均有分布,其中2个县(市)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赵县的25140.38公顷、藁城市的26400.63公顷;农用等为10等农用地面积为46654.78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8.15%,分布于正定县、栾城县、赵县、辛集市和晋州市5个县(市),其中,晋州市面积最大为25656.26公顷,占10等农用地的54.99%;农用等为11等农用地面积为1040.22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18%,分布于栾城县和辛集市2个县(市),其中,辛集市面积最大为868.34公顷,占11等农用地的83.48%;农用等为12等农用地面积为415.95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07%,分布在正定县和栾城县2个县(市),其中,正定县面积最大为331.30公顷,占12等农用地的79.65%;农用等为14等农用地面积为31.06公顷,占全部农用地面积的0.01%,分布在栾城县。总的来说,石家庄市农用地经济效益较好,7~9等农用地面积占到农用地总量45.28%。

石家庄市农用地农用经济等别面积及分布状况详见表7.8。

表7.8 石家庄市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续表

注:上述分等不包含石家庄市区及井陉矿区。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特点

内容: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曲寨

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盖笛

在距省会石家庄15公里、鹿泉市5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乡村,曲寨。曲寨位于太行山东麓,隶属于河北省鹿泉市大河镇,全村有530户、2300口人。村里人说,以前因村里没有一条直路,而得名“曲寨”。如今走进曲寨村,只见一条条道路笔直宽阔,一栋栋别墅鳞次栉比,街心公园玲珑别致,绿树草坪随处可见。

在20多年的发展中,曲寨村逐步形成了“团结奋进,艰苦拼搏,廉洁奉公,建功立业,负重加压,敢于争先”的曲寨精神和“想做的事就要做成、事在人为”的做事理念。他们坚持“爱党、爱国、爱曲寨、爱集体,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曲寨思想,工业上不断增加投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上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村都市”初现端倪,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村小康建设办公室评为“河北省小康建设示范村”。2005年10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曲寨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的光荣称号。

一、曲寨村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的成效

1、生产发展

1976年开始,村里投资0.6万元,建起了曲寨村采石厂,成为曲寨村第一家集体企业,1977年,又投资八万元建起了精密铸钢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曲寨村发展集体企业的劲头更足了,村党委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为重点,滚雪球式地推动工业经济一步步向前发展。现在村内有股份制企业16家,主要行业有水泥、造纸、精密铸钢、建筑、服务等。年产各标号水泥350万吨,造纸20万吨,精密铸钢件1.2万吨,从业人员5000多人,不仅解决了本村劳动力就业,还吸纳了邻村及外省市劳动力4000多人。2008年全村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2.5亿元,实现利润1.32亿元,其中上交国家税费6991万多元,人均收入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元上升到2万多元。

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曲寨人坚持把农业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种植效益。全村1150亩耕地全部承包到户,分户管理。为帮助农户种好责任田,村成立了农业公司。农业公司对农田作业的耕种、收打、灌溉、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各种农资由农业公司从厂家直接购买,分售给村民使用,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村集体每年拿出30多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现在,村民种田积极性很高,粮食亩产已达800公斤以上。

2、生活宽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08年曲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据统计,520户村民的曲寨村,有100多户买了轿车,大多数家庭拥有了电脑。从1994年开始,村里每位老人每月能领到一份养老保障金;2004年村里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每位65岁的老人还会领到股份分红,2005年该村老年人的股份分红平均为6000元。

曲寨村西南,是村里的“教育基地”,几年来,村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设施一流的全封闭式幼儿园、小学、中学。2003年,鹿泉五中由大河村迁到曲寨村。村里的儿童从2岁半开始就可以免费接受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教育。为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村集体为村里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联系适当的大专院校,由村出资,委托学校对他们进行高等教育至结业。至今,已有数百名大学生结业回村参加经济建设,有的已成为企业的领导骨干、技术骨干。

3、乡风文明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曲寨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曲寨村坚持对村民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及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认真完善、落实村规民约,转变了群众思想,净化了社会风气。教育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杂物,不随便占用公共空间;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做到文明待人、文明办事、文明用语,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妯娌融洽、邻里和睦,多年来全村无赌博、无打架斗殴、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上访告状事件,无大案、要案发生。

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村里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中心不仅设有3个2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还有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以及篮球场、健身休闲广场。闲暇时,村民们在这里健身娱乐,怡然自得。村里还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村里的老年人在那里看书、看报、下棋、打球……;2005年,曲寨村出资300万元建起了养老院,现已入住106名老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老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4、村容整洁

曲寨村以建设“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的现代化新农村为目标,从1998年开始,以二、三层别墅和多层单元住宅楼为重点,对原有农村进行彻底改造,改变过去宅院大小不一、房屋高低不平、街道弯弯曲曲、晴天一街土、下雨满街泥的现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合理分档的办法,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截止到2008年,共建别墅557栋、高层住宅楼9栋,村民已全部搬进新居,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以上。

为了留给子孙一方净土,一泓碧水,一片蓝天,实现曲寨村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曲寨村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是防止工业污染。曲寨各水泥企业已经通过了中国体系认证机构组织的14000环境验收,做到了远看无烟、近看无尘,花成堆、树成行。曲寨建材二厂、东方公司铸钢二厂是鹿泉市环保局的环境治理样板企业,市环保局曾两次组织全市各建材厂、各钢厂、纸厂厂长到两个企业现场参观。他们的做法得到原国家地矿部的肯定。二是大搞绿化美化。走进曲寨村,水泥筑就的大街小巷平整洁净,行道树枝繁叶茂;街角花园,樱花、紫薇姹紫嫣红;街心雕塑,造型新颖……近些年累计植树10万多棵,乔、灌、草有机结合,高、中、低合理搭配,绿化率达到30%以上,初步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村在林中、人在绿中、宜居宜看。

5、管理民主

推行民主管理。在村务管理中,特别是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村财务、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收入的公平公正性及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曲寨村充分实行民主化管理,村内的事情村民说了算。工作中做到六个“不”: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上,不做表面文章。村财务定期上墙公布,实行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的自主性,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只要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领导班子就去做,使领导班子真正代表最广大村民的利益。

二、曲寨村实现科学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曲寨村的建设步伐已走在了同行者的前列,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1、实现科学发展,要着力发展经济基础。

曲寨村在20多年的发展中认识到:无工不富,无农不稳。他们咬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以水泥、造纸、精密铸造为支柱产业,以建筑业、服务业为辅的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工业发展了,积累增加了,使反哺农业得以实现,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作业水平,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曲寨特色的“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之路。

2、实现科学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建班子、塔台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多年来,曲寨村党委领导班子,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狠抓两委班子建设,他们互相尊重、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舒畅沟通、相得益彰,使干群关系融洽和谐,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村民中产生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受到广大村民的真心拥戴。

3、实现科学发展,要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

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实行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开展村民自治,没有规范的运做机制与严格的制度保障,一切都只会是空谈。曲寨的发展证明,靠制度管理村务、靠制度管理集团事务、靠制度约束人、物,是新农村建设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曲寨的村务管理中,他们责权明晰、分工负责,实施两委班子每周例会制,主任、书记碰头制;在事务决策时实施“三推六制四提高”工作机制,直接用来规范村务决策;在重大事情上实行村民代表讨论制、全体村民表决制等。在曲寨集团的管理中,他们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一个模式六大机制”的管理系统,(集团化模式、人性化管理机制、灵活市场营销机制、干部任用机制、人才引用机制、纪律保证机制、稳定供应机制)确保了集团在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地位。

4、实现科学发展,要让农民得到实惠。

曲寨村委会主任高东喜说,“村长这个官不大,但却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托与群众的信任,当这个官为的是老百姓,依靠的也是老百姓”。30多年的村长生涯中,他与村党委干部一起,始终坚持:第一,做事倾听村民的意愿。农村工作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曲寨***坚持抓住村民的共同愿望,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推动全村发展,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通过村民大会,由全体村民表决通过,此间注意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全村110名党员中有80人在各项工作第一线,直接参与村内经济建设,广大群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发展献计献策。第二,以多为百姓办事实办好事为宗旨。曲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改善提高百姓生活放在第一位,曲寨的发展史就是曲寨百姓生活节节高的变化史,曲寨村的发展过程也是曲寨村两委干部为老百姓办事实办好事的过程。

5、实现科学发展,要树立新观念,摒弃旧思想。

俗话说:“观念决定行动”。在农村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观念陈旧、落后,具体表现是思想跟不上形势,生活陈规陋习,行为自由散漫。由于这些观念的束缚,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进程和文明程度。曲寨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搞好农村建设,就要把提高农民的素质、更新村民的观念放在重要位置。在曲寨的建设过程中他们通过教育引导、法规约束、自律评定等手段,通过外出学习、观摩考察、教育培训、与高校联姻等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干部群众的思路视野,转变保守落后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管理行为,使新村建设不断地上台阶升档次。

6、实现科学发展要注重实效,因地制宜。

曲寨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是走自己的路还是随大溜的问题,最终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曲寨模式。发展初始,是以当时流行的农业、养殖业为突破还是以工业、矿石开采业为切入?这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论,最终他们决定因地制宜,靠山吃山,进入了采石、水泥等领域并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化经营。第二次较大的争论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效益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要否增加投资上马旋窑水泥厂?面对巨大阻力,他们洞观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分析项目利弊优劣,通过比较借鉴,依托自身基础,依然上马了大水泥项目,如今日产2500吨熟料的旋窑水泥厂,产品含碱量低,质量稳定,被国家评为免检产品畅销全国,每年增加产值5.3亿元,实现了工业利润的翻一番。

曲寨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狠抓工业生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造福村民、改善环境、倡导新风、公开公正等创新管理,最终建成了不是城市胜似城市的富裕曲寨、文明曲寨、和谐曲寨、民主曲寨,此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1)水库水面是生活用水、养殖业和灌溉农田的重要水源。石家庄主要用水来源是滹沱河上游的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这两个水库提供了石家庄的大部分用水来源,当然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地下水,但是石家庄近几年地下水水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部分县区的地下水已经抽干,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漏斗”,地面下降和开裂状况明显,而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现在许多地区地面百米以内已经无水可抽,因此,水库水面成为石家庄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

石家庄市水域中可供养殖的水面主要是水库、池塘,有的地方还用河沟进行养殖,其中,水库水面养殖是主体。《石家庄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显示,2009年石家庄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5552公顷,其中,水库养殖面积为14618公顷,池塘养殖面积为861公顷。在水库养殖中,以平山县面积最大,达到近90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超一万吨,其中鱼类产量接近7000吨;其次是灵寿县,水库养殖面积接近30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000吨,成为石家庄市重要的商品鱼基地。在池塘养殖中,由于山区坑塘多,面积大,其养鱼面积所占比重大。其中,鹿泉市接近400公顷,平山县、正定县100公顷以上。目前,石家庄市水库、池塘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随着养殖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将会发掘出更大潜力。

在石家庄市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水域类型主要是水库。利用水库进行农田灌溉,是水域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之一。石家庄市属半干旱气候,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石家庄市年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尤其西部山区更多。为保证农业丰收,各县、市、区在打井灌溉的同时,因地制宜兴修水渠,利用水库水源灌溉农田,取得很好效益。仅岗南、黄壁庄水库年均灌溉农田10.0万公顷以上。

(2)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所占比例大,区域分布不平衡。石家庄市河流水面占全市水域面积的34.81%,水库水面占全市水域面积的26.51%,仅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两者的面积就达全市水域面积的60%以上。但各地分配很不平衡。如平山县,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面积均处于石家庄各县(市)该类型用地的首位,而辛集市则无河流水面和水库水面。

(3)水域的开发潜力较大。各种水域具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虽然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但就目前看,石家庄市对水域的开发利用尚有很大潜力可挖。水库坑塘的开发利用还较单一,在发展综合养殖、提高效益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大面积的滩涂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强化,这些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水质污染难以解决。水是发展渔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条件,有水斯有渔。而水质问题则关系到鱼类生长发育、质量以及水面能否利用的重要条件。随着石家庄市区工业和所属各县(市、区)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排污水量日益增加,水域污染面逐渐扩大,严重危害淡水渔业的发展。2009年石家庄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城市(镇)下游河段水质多超过地表水功能区划标准,出境断面控制指标多难以达标,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以上。黄壁庄、岗南两水库均以总氮为首要污染物,其水质基本达到并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范围内,但由于受上游来水和汇水区范围内面污染源的影响,两大水库氮、磷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短缺,地下水采补矛盾突出,受诸多因素影响,市区地下水硬度较高,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南部。此外,受局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市区内个别地下水井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氯化物及大肠菌群等有超标现象。污染物呈“带状”污染分布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97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