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引进适合北方饲养的抗逆性强、肉质好的辽丹黑猪,采用四级净化、五次利用的生态养殖、种植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这种猪草鱼稻结合型生态养猪新模式。
四级净化、五次利用生态工程模式就是利用清水将猪圈内的粪尿冲刷干净,并通过地下管道排入净化池沟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水资源的一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一级净化植物为水葫芦。
水葫芦为喜肥植物,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净化污水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吸收猪粪尿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养分。
水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和分解了水中的有机质和有害物质(如铜、铅等重金属),对水质起到了很好的净化作用,这个净化过程称之为一级净化。
在净化水的同时,水葫芦得到快速生长和繁殖,并成为生猪的良好青饲料。
给生猪饲喂水葫芦,不仅提供给猪只生长必需的营养,还大量地节省了粮食饲料,为养殖减少了经济支出,因此,这一过程称为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二级净化植物为细绿萍。
细绿萍也是耐肥水生植物,通过对水中有机成分的吸收达到自身的生长;同时,也对水质实现了净化,这个净化过程称为水的二级净化。
同时,细绿萍也是猪的良好青饲料,用于生猪饲养。
此次与上一次的原理基本相同,被称为水资源的三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三级净化生物为鱼蟹。
经二级净化的水被排入鱼、蟹池。
此时,水中已存在大量的浮游动植物,这些大都是鱼、蟹生长的良好饵料。
同时,通过鱼、蟹吃掉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也实现了对水质的净化。
可见,此次实现了鱼、蟹饲养和水质净化,因此被称为水的三级净化和四次利用。
猪场生态养殖模式中第四级净化生物为水稻田。经三级净化的水已达到农田用水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样的水被排放到养殖区周边的有机水稻田中,供有机水稻种植使用,实现了水的四级净化和五次利用。
在平原低洼盐碱地建立水生植物猪场。以猪粪为基础,以水资源为条件、太阳能为动力、水生植物为核心,发展养殖生产,做到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在物质的转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动中使其循环,实现了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过程,达到了多样化、高效率、无污染生产。
该工艺模式主要特点:充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谐技术、物质与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技术,实行立体生产和无废物生产。
养鱼稻田要具备哪些生态条件?
(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正是“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稻虾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是指在我国南方的一种小龙虾和中稻轮作的绿色、高效的种植养殖有效结合的综合种养模式。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收获以后养殖小龙虾。技术要点为每年的8至9月的中稻收获以前放亲虾或者在收获以后放养虾苗,在第二年的3至8月份收获成虾,而在第二年5月下旬或者6月的上旬进行整田、插秧。 首先稻田选择要选择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优质稻田,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养鱼稻田除了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为了夺取高产,获得稻鱼双丰收,还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作保证。根据稻田养鱼的原理,养鱼的稻田应具备以下几个生态条件。
光照要充足:光照不但是水稻和稻田中一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翘嘴红_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光照条件直接影响稻谷产量和鱼的产量。每年的6~7月,秧苗很小,因此阳光可直接照射到田面上,促使稻田水温升高,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为鱼类生长提供了饵料。水稻生长至中后期时,也是温度最高的季节,此时稻禾茂密,正好可以用来为翘嘴红_遮阴躲藏,是有利于翘嘴红_生长发育的。
水温要适宜:稻田水浅,一般水温受气温影响甚大,有昼夜和季节变化,因此稻田里的水温比池塘的水温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翘嘴红_是变温动物,它的新陈代谢强度直接受到水温的影响,所以稻田水温将直接影响稻禾的生长和翘嘴红_的生长。为了获取稻鱼双丰收,必须为它们提供合适的水温条件。
溶氧要充分:稻田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是大气中的氧气溶入和水稻及一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而氧气是非常充分的。科研表明,水体中的溶氧越高,鱼类摄食量就越多,生长也越快。因此,长时间地维持稻田养鱼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既可增加翘嘴红_的产量,又可以节约饲料,降低成本。要使稻田养殖翘嘴红_的水面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溶氧量,
一是适当加大养鱼水体,主要技术措施是通过挖鱼沟、鱼溜和环沟来实现;
二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保持微流水环境;
三是经常换冲水;四是及时清除田中翘嘴红_未吃完的剩饵和其他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减少它们因腐败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天然饵料要丰富:一般稻田由于水浅,温度高,光照充足,溶氧量高,适宜于水生植物生长,植物的有机碎屑又为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从而为稻田中的鱼类提供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有利于翘嘴红_的生长。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