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土米粉
土米粉又叫假米粉、米面。选用优质大米淘净,水磨成浆。用特制的米粉盘将粉浆蒸熟,候冷。切成条状,晒干即成。汕头土米粉外形似扁面,有光泽,可干藏。烹煮后,风味与河粉相似。
东张大米粉
大米粉乃闽中特产。以优质大米为原料,经水浸、磨浆、蒸炊、挤压、排粉、晒干、包装等几道工序制成。福清各地均产大米粉,尤以东张所产最著名。东张大米粉色白,有光泽,久煮不糊,有咬劲,享有盛誉。
金芝血糯
糯米是一种粘性较强的大米,除含有有米所有成分外,还含有胶元,有补虚调血,开脾健胃,益气止泄,生津润燥等功能。福清种植糯谷的厉史悠久。东张的金芝,地处高寒,稻谷一年一熟,适宜种植糯谷,其中所产血糯最珍贵。血糯,米色血红,米稍短,有光泽,粘性强,含铁质较多,是炊制八宝饭,蒸制汤团油时及酿酒的佳品。
福清酒子
酒子属黄酒类,其营养价值超过被誉为。液体面包”的啤酒,有“液体蛋糕”美誉。福清酒子以优质大米(或糯米)为原料,配以特制红曲,经发酵而成。县酒厂出产的福清酒子含酒精17度,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属低度营养酒。入口软和,略带甜味,多饮不醉,回味绵长。1983年被评为福州市第一名。
线 面
线面,亦称线面,是福清及福州地区特产之一。线面,白如雪,柔如丝,细如线,煮时不糊,柔软润滑,不粘牙,易消化,是老少咸宜的面食。相传线面是王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为母亲寿诞而精心制作的寿礼,所以福清城乡有吃太平(蛋)面庆贺生目的习惯。太平面还常作为点心,宴请第一次上门的贵客。除太平面外,烩炙人口的还有羊肉线面、排骨线面、鸡丝炖面、素菜线面等,主料都是索面,不过“交料”(点心面)不同而已。
豆腐乳
豆腐乳和豆腐一样是中国特产。豆腐乳以其独特风味,成为佐餐佳品。福清的龙田、江镜、港头、三山等地农家素来有酿制豆腐乳以供自家食用的习惯。近来村民除在本地集资办场坊外,还在外地与当地厂商合资设厂,大量生产豆腐乳,因而福清豆腐乳名声鹊噪,十分畅销。福清豆腐乳选用本地出产的优质黄豆为原料,选料严格。应用两次发酵。两次装缸的技术,工艺精良,采用优质红糟、老酒、花椒及其他各种佐料吊味,风味独特。产品呈橙**,悦目夺人,口味纯正甘美,包装卫生美观。
菜 干
菜干,又称菜脯,是用萝卜加工而成的。福清各地皆有腌制菜干的习惯,以城头星桥生产的菜干商品率最高,质量最好。星桥菜干选用个体适中、形正无疤的本地良种萝卜为原料,纵切成条,精工腌制,具有质地脆嫩,芳香可口,不咸不淡,微酸带甜的独特口味,不但是当地民众佐餐小菜,还运销外地。旅居国外侨胞还不远千万里,把菜干作为礼品带往国外馈赠亲友。
麦草编
麦草编是福清农村一种手工艺品,以龙高一带所产最佳。麦草编以节长、色白的优质麦秆为原料,手工编织成辫,再用针线缀缝成各种工艺品、生活用具。如草帽篮子、杯套、扇子、玩具等。编织手法有原草编、披草编和花样编。以花样编为最难,要先把麦秆染成红、绿、蓝.黄各色,再按花样编织成花卉、动物、字样等。麦草编色彩朴素、图案明晰,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民问工艺品。
软木画
软木画是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它的制作过程是:采用栓树皮(俗称软木)经过精雕细刻,再按设计图案进行拼贴粘接,构成各种浮雕式的、多层次的山水亭台楼阁等风景画和花鸟画,然后将其安装在方、圆、椭圆等形状的玻璃框中,制成一种具特色、精巧玲珑的工艺品。
花 生
福清龙高半岛水利条件差,土质为沙质红壤型,不宜栽种水稻,但其所产的花生颗粒均匀,果仁饱满,含油量高,闻名各地。据《福清县志》载:花生,出外国,昔年无之。蔓生园中。花谢时,其心中有丝垂人地结实,故名康熙初年.僧隐元往扶桑觅种寄回。”可见福清栽种花生始于清初。除龙高半岛外,全县各地亦有栽培,每年种植花生面积约10万亩左右。福清花生经过加工制成的花生油,油质清亮,油色赭黄,香气扑鼻,被视为珍品。
蕃 薯
蕃薯,又名红薯、白薯、地瓜、红苕、山芋,学名甘薯,是一种蔓生藤本植物。蕃薯原产中美洲,后传人菲律宾。明万历年问,长乐人陈振龙冒死带回家乡之后,就在福清及附近各县生_r根,并遂渐传人内地。由于气候合宜,土质适应,蕃薯成了福清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均占地面积的20%左右。其品种不下数十种,大面积栽培的多是禺北薯、八一六、新种花。古老品种兴化红,皮薄瓤红,甘甜如饴,鲜食干制皆宜;白薯干,称“薯钱”。江阴的五爪龙圆薯钱,为人们所称道。
姜
姜原产印度尼西亚,喜阴湿温暖,忌于旱,怕霜冻。福清的东张、一都一带素有种姜习惯。所产生姜分老姜和幼姜两种:老姜昧辛辣,纤维较细,可盐渍作酱菜,风味独特。
笋
笋是竹的幼芽,发于竹鞭,潜于地下。春日发芽,冬日成笋,翌年春雨之后破土而出。福清一都、东张山区多竹,亦多笋,其中以麻竹笋最多。春笋量多价廉,为大众菜肴;冬笋色如白玉,肉质鲜嫩,滋味甘美,松脆爽口,故有“甲于诸蔬”之称,乃竹笋之王。另有凤尾竹,又名美竹,其笋六月长成,高数尺,重十余斤,夏日上市,十分适时,不但可鲜食,还可加工成。笋丝”,作为调味品。
菇 类
福清山场广阔,林木繁茂,野生菌类资源丰富,品种有香菇,黑木耳、胭脂菇(红菇)等。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菇类生产,现多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菇菌,主要产品有:蘑菇、香菇、黑木耳。蘑菇,形如银扣,味若鲜胙,荤而不腻。福清生产的蘑菇除鲜食外,还大量加工成盐水蘑菇罐头供出口。香菇,形如张伞,味若鸡丝,柄短盖厚者为佳,是滋补住品。黑木耳,形如人耳,茶褐色,干品是烹调名菜的辅料,有丰富的营养。
蜜 饯
福清各种水果品种繁多,青梅、李、桃、橄榄、冬瓜等都是加工蜜饯的优良原料。一都蜜饯厂、东张东兴蜜饯厂特聘泉州源和堂和福州赛园名师傅为技术指导,生产五香橄榄、李片、加应子、蜜陈皮等蜜饯,品质优良,深受欢迎。
韭 菜
韭菜原产中国,《诗经》中就有以韭菜作为祭神供品的描写。福清的韭菜久负盛名,富含纤维和芳香油,味鲜美,气味芬香。清明立夏之交,韭菜鲜嫩无比,有“清明夏,韭菜不用咬”之说。冬韭次之,夏韭最差。另有黄韭,是在温室中或用堆沙罩钵生产的韭菜,色牙黄,昧香甜,尤其鲜嫩,为上等佳品。福清海口镇,土沙质且肥沃,所产韭菜质量高产量多,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大量运销东北,京津、沪杭等地。
薯 钱
薯钱,又名番薯干、薯片。地瓜片,是用鲜番薯切片晒干而成,形似银元,故名。福清县多园地,盛产番薯,鲜食之外,多切成薯钱当作口粮。上好的薯钱选用种植于海田的良种红心薯切片,形圆,有皱纹和淀粉析出。煮前温汤洗净,热下锅,三滚盛起,色若琥珀,汤似茶汁,入口即化,昧甘如饴。
花中君子一般指的是兰花。
兰花之所以被喻为花中君子,是有历史渊源的。兰被赋予君子的品性始于《诗经》。《诗经》多处赞兰有“处幽境而吐香,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质。在《孔子家语》中有“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
孔子直接把兰的品质与君子之行联系起来。屈原作《离骚》,言兰者十,屈原把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和对精神清白执着追求的坚贞,完全通过兰表达了出来,于是兰也有了屈原的精神象征。
兰花素香淡雅,虽不与群芳争艳,但有幽香自得,就像一个真正的君子,故得此称。它既象征着纯洁,又象征着高尚,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文人骚客宠爱的对象,正可谓是“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兰花植物学史: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
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