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名茶产区,其地形和气候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好山好水才能种出好茶,杭州茶具有类型多样、品质优良的特点。茶文化是 杭州文化 的代表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杭州城市的繁荣和杭州的茶文化兴盛是相携并进的。隋唐之前杭州茶文化处于兴起阶段。三国两晋时期,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逐渐发展,灵隐寺建成,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动逐渐盛行,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茶随着寺庙道观的建立而被栽种传播。
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杭州因水陆交通的地理便利,一时成为东南物产聚散的“巨富名邑”,唐代杭城的繁华初显。此时,茶叶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其中睦州鸠坑(淳安)、建德细茶、天目山茶(临安)、钱塘大方茶、余杭径山茶为当时记载的名茶。茶圣陆羽在余杭径山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茶经》的广泛传播,为中国茶文化繁荣兴盛奠定了基础。陆羽及其《茶经》与杭州的缘分也足以为“杭为茶都”提供无与伦比的历史支持。
南宋建都杭州,中国茶文化的中心也随之南迁至杭州。杭州饮茶之风日盛,大街小巷茶馆林立。中国茶文化和杭州城市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宋时,杭州西湖茶区所产的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均已被列为贡品。苏东坡两度在杭州为官,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了杭城的气息。苏东坡常与高僧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其手书的“老龙井”匾额至今尚存于狮峰山的岩石上,留下了千古佳话。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了300多首茶诗,其中有名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正是对宋代杭城饮茶风俗的生动写照。先后到径山来参禅求学的日僧圆尔辩圆、南浦绍明等多人把径山茶和径山茶宴带回日本,启发和促进日本茶道的兴起,径山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至今仍有不少日本茶人不远千里,源源不断地来径山寻祖祭宗。
杭州茶叶历史在经历了唐宋年间的兴起和重大发展阶段后,在元明清时期,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元代龙井茶初具美名,爱茶之人虞集写有《游龙井》饮茶诗,诗中“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广为传唱。杭州自南宋始已逐渐流行饮用散茶,明初朱元璋废止团茶,改贡散茶,清饮之风日盛,儒家茶人的清饮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舒张和发展,杭城也有着相当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明代的龙井茶已负盛名,明末清初,杭州已成为浙江最重要的茶产业集散地。
清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将西湖龙井茶上升为至尊地位。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龙井茶情有独钟,在杭州这片奇山秀水里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从唐至清的1200年间,涉及龙井茶的茶书就有120余种,如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吴昌硕等文化人无不尽情泼墨,挥洒茶意,使龙井茶的文化底蕴也越发醇香弥久。民国后,西湖龙井茶逐渐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亲临龙井茶区视察,高度关注杭州的茶文化和茶产业。党和国家***多次陪同外国元首来杭,龙井茶乡是必游之地;龙井茶还是我国国事活动中馈赠外国首脑的珍贵礼品,外国首脑品尝龙井茶后都赞不绝口。西湖龙井茶在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中都位居榜首,被誉为“绿茶皇后”。如今的杭州已成为我国茶叶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研究中心,茶机构云集、茶产业发达、茶品牌响亮、茶名人辈出、茶文化厚重。茶作为文明的载体,承载着杭州数千年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
浙江杭州盛产茶叶如下:
1、西湖龙井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2、径山茶
径山是天目山余脉,位于杭州城西北,距杭州约50千米。径山茶主要产区为余杭中西部地区。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
一杯径山茶里,有唐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种茶结庐、采以供佛的起源,有陆羽隐居径山、煎茶会友的身影,有苏轼四上径山、以茶助诗兴的志趣。
3、千岛玉叶
千岛玉叶产于千岛湖畔的山区,原称千岛湖龙井,外形特点是扁平挺直,绿翠露毫。有诗赞:“千岛湖畔产,品质齐超群。玉叶与玉芽,睦州姐妹茗”。
4、雪水云绿
雪水云绿以野生茶为主,产区群峰翠叠,云海飘渺,景色秀丽,林间茶丛点点,茶叶吸天地之精华,纳万物之灵气,清香飘溢。
5、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简称“九曲红”,是杭州地区出产的唯一一款红茶。它属于工夫红茶中的一种,产于杭州西湖区周浦乡一带,已有近200年的生产品饮历史,是浙江传统名茶之一,与“西湖龙井”一起被誉为西子湖畔茶品的“一红一绿”,成为杭州两大主流茶品。
九曲红梅茶弯曲紧细如鱼钩、色泽乌润,以细、黑、匀、曲见长的特殊外形,茶叶品质也大为提高,汤色红艳鲜亮,滋味鲜爽可口,香气馥郁,堪与祁门红茶相媲美,名扬于市,成为杭州另一知名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