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墩镇梅口村位于松溪河畔,全村450户1903人,属革命老区村,2007年被列为全省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之一。梅口村主要种植烟叶、蔬菜,种植烤烟200亩,并利用五彩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种植蔬菜,拓宽销售渠道。今年来,梅口村采取募捐的方式,投资35万元用于路灯项目,投资2万元,修缮中小学,开通梅常公路(郑墩梅口—东平护田),采取村民自筹,上级部门资助的方式,投资100万元硬化1.5公里的环村路。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部门口设有空坪地,供村民进行广场舞锻炼身体。
梅口村与万前村、新铺村、前进村、南坑村、夙屯村、双源村、张屯村、九龙村、杉溪村、青山村、林屯村、黄沙村、洋墩村、郑墩村相邻。
2017年8月31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梅口村位列其中。
梅口村附近有陈戬墓、“龙津”摩崖石刻、井窠东山岗遗址、井窠操平头遗址、松溪诰屏山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松溪红茶、松溪绿茶、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器、松溪小角等特产。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在2010年,马铃薯的世界产量已经达到了3亿2418万1889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将近7500万吨。
扩展资料截止2018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
8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据介绍,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是在整合农科院在马铃薯和甘薯领域研究力量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国家级薯类作物研究公共平台。建立该中心旨在有效整合薯类作物科技资源,探索建立新形势下高效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薯类作物研发与成果展示平台。
同时,开展国内外合作研发交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工作窗口实现对接。夯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有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开拓新的合作单位和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
中国作为马铃薯、甘薯、木薯和山药等薯类作物的生产大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占全国可用耕地8%左右。其中,马铃薯和甘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薯类作物是中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对促进中国种植业调整,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百度百科-马铃薯
人民网-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