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后期管理:1、科学管水。坚持“有水(约1寸深)抽穗、润湿灌浆、适时断水”。籽粒灌浆时,应保持湿润和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断水时间视稻田而定,一般田可以在收获前一周左右断水,深泥田在半个月左右,沙田3~5天,这样既不影响粒重又能有利收获。
2、酌施籽粒肥。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强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子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作用。施肥量应根据水稻长势和叶色浓度来确定,一般土壤肥力高、前期施肥充足、水稻长势良好的稻田不宜追施粒肥,苗不黄的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施粒肥时,必须要做到“三看”施用,即看天、看田、看苗。看天就是要掌握好天气,干旱时要巧施,阴雨少施。看田就是掌握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瘦田多施,肥田少施。看苗要根据苗情,长势瘦弱、抽穗后叶色落黄严重的多施,长势旺盛、抽穗后轻度落黄的少施或不施。施用时间在出穗后5—10天施天内施用。一般施用复合肥,亩施3~5公斤。施用时,田中要灌浅水,施肥后不要灌水。除做田面追肥外,也可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
3、治虫防病。抽穗结实期常有穗颈稻瘟、纹枯病、螟虫、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特别是雨水多的年份危害更重。因此,应根据预测预报、结合田间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减轻危害,确保丰收。防治飞虱亩用烯啶吡蚜酮或噻虫嗪;防治穗颈稻瘟用富士一号或稻瘟酰胺等,在稻穗瘟常发区、老病区、感病品种及糯稻在齐穗期再防一次;防治二化螟、卷叶螟用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水稻纹枯病用苯甲酸丙环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