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RadixAconiti 英文名AconiteRoot 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 采制一般于栽培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除去地上茎叶,吸取泥沙,将母根与子根分开,母根晒干后称为“川乌”。 性状特征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麻舌。 化学成分总生物碱含量2.3%,酯1.0%,乌头碱0.3%。主要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这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因8位羟基的乙酰化和14位的羟基芳酰化,因而呈现强烈的毒性,是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禁忌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形态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地下块根常4-5块连生在一起,母根瘦长圆锥形,侧生子根肥短圆锥形。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2.6cm,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有长爪,距长0.1~0.3cm;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理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川乌 1、抗炎作用:川乌总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鲜蛋汤、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足肿胀。 2、扩血管、降压作用:川乌和乌头碱均可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3、川乌有镇痛、局麻作用:乌头碱系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上述作用均是中枢性的。 4、强心作用与毒性:川乌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川乌具有很强的毒性,乌头碱过量造成中毒时,首先使心搏增强,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心率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期。乌头碱类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的表现位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期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称为乌头碱症状。
希望采纳
没有叫子母的中药,与之相似的有三种:子母竹、子母参、子母莲。 子母竹又叫慈竹叶,味甘、苦,药性微寒。具有清心利尿、除烦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子母参又叫双参,味甘、微苦,药性平。具有健脾益肾、活血调经、止崩漏、解毒等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贫血、咳嗽、遗精、阳痿、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倒经、崩漏、带下、不孕症,外用可止血。 子母莲又叫龙骨莲,性凉,味甘微苦。具有滋补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痨伤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