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国南方稻区的广二104,选271,汕优36,扬稻3号,滇粳40号等。中国北方稻区有京稻选1号,沈农514,丰锦,辽粳10号等发病轻。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马铃薯繁殖方式为营养器官也就是薯块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在生产上具备许多优点,比如说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上一代的优良遗传性状,方便制种,成活率高,生产成本低廉等。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杂交水稻”,由于杂交水稻的遗传优势仅仅在杂种一代能够很强的体现出来,因此许多科学家,育种学家都在想办法想要将该性状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固定下来,当然事与愿违,难度非常大,如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也仅仅是取得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距离生产应用难度依旧非常大。
马铃薯营养器官作为种子繁殖虽说优点很多,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说今天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马铃薯种子长了白毛,还能否作为种子?
在这里科学兴农认为有必要明确一点马铃薯白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马铃薯会长出白毛?其实白毛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长了霉菌,霉菌属于真菌中的一种,同细菌的差别特点也就在于其长出了 一层白白的菌丝,看起来一层白毛毛。一般来说霉菌的菌丝体都非常发达,同其他类真菌一般,同样具备细胞壁,以寄生或者腐生方式生存。
为避免薯块过分干燥以及保暖的双重特点,一般将马铃薯存储于地窖或者较为湿润的室内,而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无论是空气湿度还是温度都是较为适宜于霉菌的生长的,因此个别马铃薯块儿长出白毛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如果马铃薯块在储存前没有用多菌灵一类杀菌剂处理的话,后期薯块长白毛的情况还会更多,而且在收获之际比如说对薯块造成了一定的机械性损伤的话,同样会造成薯块长白毛,因为这样的薯块更加容易遭受真菌的入侵。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对于马铃薯块长出白毛这一情况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后期是否还可以利用薯块做马铃薯种子吗?前面已经提到,这些薯块在长出白毛也就意味真菌感染,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个别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此情况下,后期薯块即便是能够发芽,这样长出的马铃薯秧苗感染病害的几率也会大增,而且个别薯块因为白毛的缘故已经丧失了生芽能力,这样种植之后相当于白白浪费了一个种植机会,同时如果这种真菌细菌性病害在田间传播的话,受到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农业生产种子无小事,这关乎了一个季节能否取得好收成,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经济效益。也正因为如此,比如说对于市场售卖的自交种,也会标注得清清楚楚“不建议留种”,针对马铃薯块茎出现白毛的情况,即便是薯块可以发芽、长成秧苗科学兴农也真心不建议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