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素有“湘中药库之称,该县地处雪峰山脉,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土壤肥沃,适应中药材的生长。安化县共有各类中药材263科、1277种,其中植物药172科1133种,动物药91科139种,矿物药13种,其他类2种。国家、省重点保护的品种27个,列入国家药典的品种248个。万亩以上大宗品种5个,分别为厚朴12万亩、黄精4万亩、玉竹4.5万亩、杜仲2万亩、五加皮1万亩,银鸿农业发展合作黄精基地3000余亩。
安化黄精历史悠久,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安化县志》记载安化出产黄精等60种中药材,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安化县志》记载安化出产黄精等44种中药材。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化县为了保证医疗需要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1957年就有收购黄精191担的史料记载。
世界著名药用植物与中药资源学专家肖培根院士主编的《新编中药志》(2002年1月出版)中,第904页记录“姜形黄精主产于贵州遵义、毕节、安顺,湖南安化、沅陵……,湖南、贵州产量大而质优,销全国并出口”。
黄精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能的中药材品种,其主要成分黄精皂苷与黄精多糖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富硒黄精更是在增强人体免疫力与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黄精还有抗菌、抗衰老、补肾养精气的作用。
在黄精的种植上,安化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已有10余年的种植历史,品种以多花倒苗黄精为主,是国家药典上的品种。安化黄精大多套种于海拔200~500米的杉木林下,是目前全国多花黄精种植最成功、面积最大的县。世界稀有石种冰碛岩,在这里被大量保存下来。安化冰碛岩风化成的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黄精生长。全球85%的冰碛岩分布在安化,安化全境黄精硒含量普遍达150微克每千克,因而安化黄精被誉为“冰碛岩上的仙草”。安化黄精的多糖含量普遍达15-16%,最高达22%,浸出物平均含量达70%-90%。
截至目前,县域内多花黄精的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全县已产区保护面积4950平方公里,生产规模3000公顷,年产量4.5万吨。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30家,2018年全县中药材工业产值8.7亿元。今年1至9月,全县实现中药材产量6.8万吨,中药材综合产值近22亿元,并成功获批“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正因安化黄精具备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其多糖含量、浸出物含量普遍高于业内标准,且硒含量普遍达150微克/千克,才赢得了全国的认可。
宕昌县的读音:dàng chāng xiàn;宕昌县声母d、ch、x;宕昌县韵母àng、āng、iàn。
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而湿润,垂直气候显著,南北差异大。自然资源主要有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能资源等。
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美誉,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尤以当归、党参、大黄、红芪、柴胡、黄芪为甚。宕昌县先后被评为“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中国红色经典旅游胜地”等。境内有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等名胜。
扩展资料:
宕昌县属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山岳特征显著。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由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单元构成,南部多深山峡谷,北部多黄土梁峁。县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最高雷古山海拔4154米,最低沙湾水洞里沟口,海拔1138米,县城海拔1748米。
宕昌县为北亚热带、温带、高原三种气候的过渡地带,垂直气候显著,南北差异大,一般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而湿润,按甘肃省气候分区,属陇南温带湿润区。年均气温9.3℃,年均降水量583.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均日照1986.5小时,年均无霜期181天,最大冻土深度45cm。
百度百科——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