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云雾茶,产于贵州省贵定县云雾山海拔1500多米高的半山腰,故得名贵定云雾茶;由于其最早产地在鸟王关,曾名“鸟王茶”;又因其外形似鱼钩,名曰“鱼钩茶”,当地苗族(哈巴苗)同胞称之为bulaoji(不老几)。贵定云雾茶作为茶中佳品,是由当地品味高、素质优良、理化指标好的仰望种决定的。茶青通过三炒三揉,搓团提毫,文火慢烘的加工,成茶外观形如鱼钩,匀称美观,色泽嫩绿,背附一层细软白毛,气味芳香醇厚,连冲四碗其味仍佳,所以销路甚广。
贵定县,属名茶之乡,贡茶产地,茶叶历史悠久。于公元581年建县,至今历史1423年。溯古论今,古老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造就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黔中重镇——贵定。在贵定南部,有一座苗岭叫云雾山,远离污染,原始生态,以盛产茶叶而出名,是中国茶树起源地之一,至今山上还有树干四人合抱,树冠高达40多米的千年野生茶树。贵定的先民即云雾山苗族,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祖先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从原生高树茶到茶树的人工栽培就已开始,并创出了“鸟王茶”、“东苗茶”、“鱼钩茶”、“白云茶”等早期云雾系列名茶。贵定云雾茶的贡茶历史从元、明、清朝到民国的史志上均有记载。由于贵州于明永乐11年(1413年)才开始行省设置,再加上贵定苗、布等少数民族没有记事的古老文字,所以古代很多有关栽培采制茶树的史料难于保存下来,相传云雾茶盛唐时期就列为朝廷贡茶,到清初时评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
有贡茶记载的是元朝泰安二年(1325年);明洪武五年为皇宫贡品;清《康熙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最有名。”在贵定云雾山上保存完好的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的云雾贡茶碑就是历史的见证,是贵州省唯一有碑刻史志记载的茶叶,该碑文228字,尚清晰完好,记述了清政府为安抚贵定云雾山区以“贡茶”代交“皇粮”的苗民,减轻负担,规定不准地方官府差人加码扰民,还拨银420两支持苗民发展“贡茶”生产。嘉庆十年(1805年),为保护贡茶生产地域不受侵犯,又立“云雾鸟王贡茶产地地界碑”,界定了云雾鸟王贡茶产地范围。光绪年间,贵州省巡府曾献云雾鸟王贡茶两匣给朝庭,“一匣献给皇上,一匣献给老佛爷”,该宝物资料现陈列于中国第一档案馆内。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贡茶碑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第二届土产交流会专辑记载:“茶叶……以贵定五区云雾山鸟王茶最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定云雾鸟王贡茶种植面积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茶叶揉制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形成系列化、品牌化,茶叶质量知名度不断提高,经常得到国内国际茶学界的广泛认可及好评。
2022年贵州省茶叶出口存在问题
提到中国产茶大省,你可能会马上想到福建、云南、浙江、安徽……但是贵州却好像一直在茶圈默默无闻。十大名茶中只有都匀毛尖占一席,但提到它也有人半天反应不过来这是贵州茶。
其实贵州是中国茶里的“隐形大咖”,贵州连续6年茶园面积都排在全国第一。而且你喝的龙井、碧螺春、白茶、金骏眉,很可能都不是来自原产地,而是来自贵州。
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且全境高原的茶区。充足的降水量、富含微量元素的酸性土壤、云雾缭绕的环境,尤其适宜茶树生长。
贵州境内茶树品种非常多,尤其是野生乔木大茶树和灌木古茶树保存数量多,原生态的茶树多为本土野生变植而来,这也是贵州茶在加工、口味上呈现多样化的重要原因。
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悠久的茶历史、固有的茶树品种以及现代茶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茶之于贵州如鱼得水。
从2007到2017年,贵州茶园面积翻了近7倍,到2018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
03.
品类齐全 存在感弱
中国六大茶类,因地理、历史等原因基本上呈分散性抱团发展,例如白茶、乌龙茶主产于福建,普洱主产于云南,而江南茶区则以绿茶居多。
贵州却有些奇葩,六大茶类基本上都有涉猎,全省88个县中近70个县产茶,制作工艺基本覆盖了六大茶类。光是绿茶就有毛尖、毛峰、翠芽、珠茶等种类,有扁平、卷曲、直条、颗粒等各种茶型。
但贵州茶看似品类全,却无响亮品牌,只有一个都匀毛尖苦苦支撑。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贵州茶自然不差,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贵州茶却为外人少知,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贵州茶一直为外界做贴牌代工,“隐形”存在。
爱喝龙井茶的可能听说过贵州龙井。这其实有一段历史渊源,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受战火牵连,迁址贵州湄潭,同时将浙江名茶龙井的制作工艺也带到了湄潭。湄潭所产龙井茶曾一度畅销江浙茶市场。
贵州另一大茶品种:遵义红茶,也是脱胎于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艺,摸索制作出来的。除此之外,金骏眉、碧螺春、白茶等等比较火的茶品种在贵州几乎都能找到影子。
▲ 遵义红
这与贵州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势弱的经济导致近代史上制茶工艺的落后有重要关系。
空有好的茶树、茶青却只能任由外来和尚来唱经。有好茶,却少有名茶,此乃贵州茶最深之痛。
相比同在云贵高原的好哥们云南,在打造茶品牌方面显然技高一筹。曾经被视为边茶的普洱在现代被搞得红红火火,成为云南最响亮的代名词之一,滇红也在红茶界掷地有声。
04.
面积扩张 潜力仍在
好在,贵州人看到了贵州茶的弱势也看到了贵州茶的潜力。从2007年开始,贵州茶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从面积扩张开始,进行规模化生产。
如今贵州主打的“三绿一红”,湄潭翠芽、都匀毛尖、遵义红、绿宝石,也渐渐进军市场打品牌营销。
▲ 湄潭翠芽
并且在有机、无农残这方面贵州茶非常注重。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发布,自2012年以来,贵州茶叶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情况检测中连续8年合格,居全国前列。
综上所述,贵州茶有其最深之痛:无品牌,但在其它地方尤其是江南、华南茶区的省市囿于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无法大面积拓展茶产区的今天,拥有广袤大西南茶场的贵州显然潜力仍在。
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种结构与国际茶叶进口市场的品种结构相差大。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非洲,其次是亚洲,亚洲及欧美茶叶市场特别值得中国开拓。中国应区别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开拓红茶和绿茶市场,对于英国、俄罗斯等高纬度的茶叶消费地区。应在保持传统的绿茶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红茶市场;对于阿联郑告酋、沙特等中东富裕的产油地区,应积极宣传绿茶的功效,大力开拓绿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