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3种贮存秘诀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14:07
字号:

茶叶的3种贮存秘诀

茶叶的3种贮存秘诀

 喜欢喝茶的朋友,经常在超市里买茶叶,但是,茶叶不可能一次性喝完,这就涉及到如何保存的问题。下面文章会介绍,如何保存茶叶?还有一种情况,茶叶受潮了怎么办?

 茶叶受潮后,我们该怎么办呢?扔掉?那是下下策。叶如保管不善,吸水受潮,轻者失香,重者霉变。

 此时,如把受潮茶叶放在阳光下曝晒,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 茶叶中的各种成分,影响茶叶的外形和色、香、味。正确的方法是,把受潮的茶叶放在干净的铁锅或烘箱中用微火低温烘烤 边烤边翻动茶叶,直至茶叶干燥发出香味,便已妙手回春。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

 当茶叶保管不当时,在水分、温湿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会引起不良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茶叶质量的`变化,故存放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

  1、一般贮存法

 家庭少量用茶,一般习惯铁制彩色茶罐、锡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器等贮存。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在用这些容器装茶叶时应检查一下容器是否密闭,而且应将茶叶装实装满,尽量减少容器内的空气。这样贮藏方法虽简单易行,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但只宜于短时期贮藏。

  2、用生石灰贮存法

 使用干燥剂可使茶叶的保存时间延期长到一年左右。在石灰是一种干燥剂,用生石灰保存茶叶时,可先将茶叶用薄质牛皮纸包好,捆牢,分层堆放于干燥而无异味完好的坛子或无锈、无味的小口铁桶四周。

 在坛和桶的中间放一袋或数袋半风化的生石灰,上面再放茶叶数包,然后用牛皮纸堵塞坛口,上面加盖,置于干燥处,一般1~2月换一次石灰,此法因茶叶不易受潮湿,故保存时间较长,只要按时换石灰,茶质也不易发生变化。

  3、用食品袋贮存法

 用两只新的无味、无孔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防潮湿纸包好后,装入其中一只袋内,轻轻挤压,将袋内的空气挤出。

 然后用绳子扎紧袋口,再将另一只袋反向套在第一只袋的外面,待袋内空气挤出后,再用绳子扎紧袋口,最后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桶内贮存。

绿茶冷藏后如何提香

  一、冷藏库冷藏茶的提香措施。

 采用冷藏库冷藏茶叶,库温以5±2℃为适宜。茶叶入库前,应先装入0.05~0.06mm厚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袋内,束紧袋口再外套布袋,以防茶叶在冷藏库内吸湿还潮。

 从库内取茶叶时,应先将茶袋搬出库房,待袋内茶叶逐步升温至接近室温时才可打开袋口。如果出库后随即打开茶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温度较低的茶叶,会液化成小水珠而使茶叶受潮。

 一般50kg/袋的茶叶在夏天出库时,需在室内存放10h左右后,再打开茶袋。冷藏茶出库后可使用加温的措施进行提香。具体方法因干茶外形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有以下3种。

  ①扁形茶和单芽茶的提香。

 扁形茶中的龙井茶、舜皇玉龙和单芽茶中的雪水云绿等茶叶冷藏后,最好用龙井电炒锅手工辉炒。辉炒温度以茶温上升至65℃(稍有烫手感)时为宜,若低于60℃,提香效果不佳,高于70℃,则易产生老火味。

 也可用多功能机、理条机进行加温辉炒或用吹风式的901型或951型名茶烘干机烘焙。用烘干机烘焙时,掌握进风口温度110℃,时间5~8min为宜。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茶不能用瓶式炒干机滚炒,滚炒后干茶色泽灰白,会影响经济价值。

  ②毛峰类茶的提香。

 如黄山毛峰、兰溪毛峰、碧螺春等茶,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这类茶只能用名茶烘干机烘焙。热风温度105℃左右,复烘摊茶厚度为6~8cm,时间10min左右为宜。

  ③珠形茶的提香。

 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茶叶,最好在50型曲毫机内复炒提香,炒30min左右,当茶温上升到65℃左右即可出锅。也可用中小型瓶式炒干机滚炒或用名茶炒干机复火,都能达到提香的效果。

  二、家庭冰箱冷藏茶的提香。

 家庭冷藏茶叶,应先将茶叶装入茶罐,用胶带纸密封茶罐盖口,再将茶罐套上2~3层聚乙烯袋,束紧袋口藏入冷冻室内。饮用时,应先取出一罐,在室温条件下存放1~2h后打开罐口,进行提香处理。待饮用完后再取另一罐……

 家庭冰箱冷藏茶的提香方法推荐如下。

  ①用微波炉烤出茶香。

 将50~70g茶叶倒入瓷盆或微波炉专用器皿内,随即放入微波炉内,设置″100的微波功率″加热60~80s,取出后稍作摊凉即可装罐。

  ②在无油腻味的锅内慢炒提香。

 将锅置于煤气灶上或煤饼炉上用小火加热,将100g左右的冷藏茶倒入锅内,用铲刀炒10min左右,待茶叶温度上升至65℃时即可出锅。用微波炉烘焙或用锅文火慢炒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冷藏茶的提香,而且对带有生青气味的茶叶提香效果也甚好。

;

茶香书香的中国茶叶样品库

各位茶友大家好啊,这里是为您科普各类茶叶讯息的端仔。

自上个星期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迅速降温,想要回暖, 多穿件棉衣可不如喝一杯热茶 。对于很多朋友而言,到了冬天最期待的,莫过于一群知己茶友围坐一起,品茗聊天、话话家常~

趁着空闲,端仔也想要考一考各位茶友: “叶片厚,豌豆香” 是描述的哪一种茶呢?

“叶片厚=古树茶?豌豆香=龙井茶?”

其实,说起“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 崂山绿茶不遑多让 !

崂山绿茶,历史虽没有那么久远,却也被公认为是中国优质茶之一 。

那么, 崂山绿茶的起源 大家了解吗?今天,端仔就先带茶友们了解一下:崂山绿茶是怎么诞生的。

崂山绿茶的命名,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的“地区+茶种”。

没有像碧螺春、龙井等得名来的浪漫又有历史色彩,也没有同安吉白茶、大红袍之类的名字仿佛障眼法,就是最直接简单的告诉你, 它是绿茶,产自崂山 。

崂山绿茶,其实是 “南茶北引” 的优秀结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民间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南茶北引”的设想 。

茶树喜湿喜温,需要良好的水质与酸性土壤,而被誉为 “北国小江南” 的青岛崂山,是北方少有适合茶树生长的适宜区。因此,“南茶北引”工程以青岛崂山为起点之一正式开展。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项目。

《茶经》中提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树自古就生长在气温温和湿润的南方,中国古籍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北方种植茶”的文字记载,西方科学家也曾经断言: “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

虽困难,但 经过7年时间,青岛市建设局林园管理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1957年

开始移植茶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坏茶苗根部导致培植失败。

1958年

再次试种茶苗,出苗率达70%。

1960年

进行茶苗移植实验。

1964年

加工试制毛茶,并采摘到第一批茶种。

1965年

青岛茶树第二代诞生。

此后,青岛崂山茶叶的种植技术和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崂山绿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崂山绿茶产地也被誉为中国纬度最高的规模化茶叶产区。 在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关于崂山绿茶的系列科普还未结束

如何品饮崂山绿茶?如何鉴别崂山绿茶?

想系统了解茶知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茶文库!

与 茶文库 ,品一方茶,会天下友

共饮时光味道,汇聚茗茶精髓

中国茶叶的品种富饶如同中国悠久历史的缩影,茶香书香国茶样品库就如同一本中国茶叶字典,函纳了中国茶叶四大核心产区的最具代表性的茶样两百余种:以龙井,碧螺春为代表的江南产区;以毛尖,崂山茶为首江北产区;以乌龙茶闻名的华南产区;以及盛产普洱,竹叶青的西南产区,样品库并根据茶叶成熟季节,茶香排列茶样,一目了然,让消费者近距离根据喜好挑选匹配茶饮。

CHA SAMPLE LIBRARY

The varieties of Chinese tea are as rich as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The Cha Sample Library is just like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tea covering the 4 core production area of Chinese tea and more than 200 kinds of most representative tea – Longjing, Spring Snail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Jiangnan area; Laoshan Maojian tea representing the Jiangbei region; Oolong tea to the famous Southern China region; and the rich Puer and Bamboo Green area in the Southwest. The Sample Library clearly categorizes tea according to seasonality and taste, so that consumers can closely make their choice of tea combination.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