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都是改革开放前取得的。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他的科研成就到底有多大?
“籼米”不是“灿米”。
籼xiān
水稻的一种。早熟而无黏性。
籼米籼稻碾出的米。黏性小,出饭多。
籼稻我国水稻的一个品种。稻株比粳稻稍高,分蘖力较强,但秆软易倒伏,较不耐肥。米粒细长,黏性小而胀性大。主要分布于华南及淮河以南地区。
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用于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他发明了三系法灿型杂交水稻,并且成功研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还创立了超级杂交水稻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他的大学是在西南农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西南大学就读的,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服从当时的统一分配,去到了湖南怀化省的一个地区任教,然后是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院任教员的时候,在农校的试验田中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特殊形状的水稻。当时还是一个教师的他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立志用农业科学去击败饥饿。从此开始了水稻雄性不育的事业。
1987年,袁隆平的三位学生在安江农业灿稻试验田材料当中,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光敏不育水稻,这株水稻的不育率以及不育度都达到了惊人的到100%,这一的成果让杂交水稻从三系法成功过渡到了两系法,也正是在这一年,袁隆平重新提出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1987年成立的以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专题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在经历了九年的艰苦奋战之后,两系法的杂交水稻,不管是从产量还是品质上都比一般的水稻要好,同时两系法杂交水稻也使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领先的水平。
1997年,袁隆平提出了提高光合效率的高产杂交水稻的模式从此开启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当时在世界上这都是一道超级难题,然而袁隆平的团队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的攻克难关,最终是在云南永胜创造了每亩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纪录,之后第一期超级杂交水稻得到了3000万亩的推广。
在第一期超级杂交水稻成功之后,袁隆平团队也是开始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以及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在2013年9月份的时候,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的示范田实现百亩平均产量988.1公斤的记录,这个数字是创了世界记录的,为我国在世界杂交水稻的水平上又贡献了非常大的一笔。
袁隆平老先生一生热爱祖国,造福人民,是中国杂交水稻开创者,更可以说是当代的神农,他那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国每一个人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