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分辨红茶的好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鉴别:
第一、手抓
首先用手去感触红茶条索的轻重、松紧和粗细。优质红茶的条索相对紧结,以重实者为佳,粗送、轻飘者为劣。用手触摸茶叶的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了解红茶干茶的干燥程度。随手拈取一根茶条,干茶通常有刺手感,易折断,以手指用力揉搓即成粉末。如果是受潮的茶叶,则没有这个特征。但是,在触碰茶叶的时候,不要大把抓,避免手上的汗水渗入茶叶中导致茶叶受潮。
第二、眼观
随手抓取一把干茶放在白纸或白色瓷盘上,双手持盘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红茶干茶的外形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有的还需要看是否带金毫。条索紧结完整干净,无碎茶或碎茶少,色泽乌黑油润(有的茶还会显现金毫)者为优;条索粗松,色泽杂乱,碎茶,粉末茶多,甚至还带有茶籽、茶果、老枝、老叶、病虫叶、杂草、树枝、金属物、虫尸等夹杂物,此类茶视为次品茶或劣质茶。此外,通过冲泡后看汤色和叶底也能进行辨别。优质红茶的汤色红艳,清澈明亮,叶底完整展开、匀齐,质感软嫩;次品茶和劣质茶的汤色则为红浓稍暗、浑浊的色泽,有陈霉味的劣质茶则表现出叶底不展、色泽枯暗的特征。
第三、鼻嗅
即利用人的嗅觉来辨别红茶是否带有烟焦、酸馊、陈味、霉味、日晒味及其他异味。优质红茶的干茶有甘香,冲泡后会有甜醇的愉快香气,次品茶和劣质茶则不明显或夹杂异味。事实上,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加工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和加工技术(如萎凋、发酵等)控制不当,或者因红茶成品储藏不当,就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品质的气味。然而,有些不愉快的气味含量较少,嗅干茶时不容易被发觉,此时就要通过冲泡来辨别,发现含有酸馊味、陈味、霉味的茶,其气味不是太浓重,可以尝试通过烘焙处理后来改善品质。
第四、口尝
当干茶的外形、干燥度、色泽、香气等都符合选购标准后,可以取若干茶放入口中咀嚼辨别,根据滋味进一步了解品质的优劣。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汤来进行品评。优质红茶的滋味主要以甜醇为主,小种红茶具有醇厚回甘的滋味,工夫红茶以鲜、浓、醇、爽为主。这些特征在次品茶身上则不明显,而劣质茶的滋味为浓涩和苦涩,甚至有异味。
1、干仓和湿仓的定义
所谓的干仓,是指将六堡茶存放于干燥、阴凉、无异味的仓库环境中,让六堡茶随着四季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自然陈化。一般情况下温度都不会太高,湿度也不会过大。
湿仓则是将六堡茶存储于湿度相对大、温度相对高的地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干预,改变自然环境,通过增温增湿来加快茶叶的转化,也就是做仓茶;第二种是储存在温湿度过高的环境中,不是人刻意造成的,属仓储异常。
梧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就是存放六堡茶最好的自然仓库。
2、干仓和湿仓的辩证关系
六堡茶熟茶的转化,在渥堆阶段,是以微生物氧化(即发酵)为主,而在自然陈化阶段,则是以自然氧化和受抑制的酶促氧化为主。其实,黑茶的渥堆工艺,其本质,就是极致的“湿仓”,但渥堆工艺是受控的,对含水量,堆高,堆温,翻堆的时机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得不良杂菌在渥堆发酵的周期内,无法成为优势菌群。微生物的参与,使得六堡茶的转化更快,也变化出更多的口感。但是,在陈化阶段,湿仓环境,却是不可取的,在温湿度不可控的情况下,茶叶特别容易滋生杂菌,使得茶叶霉变,汤感变差,甚至破坏茶质。
为什么会出现“湿仓”六堡茶,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因素导致的,市场对六堡茶老茶的过度追捧,但由于历史原因,真正的六堡茶老茶存世不多,因此就有人利用湿仓快速做旧,以新充旧,牟取高额回报。
如何分辨 “湿仓”六堡茶
1、看外观
干仓六堡茶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有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
而湿仓茶条索颜色暗淡、粗糙黑绿,湿仓过未退仓的,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霉菌,能闻到刺鼻的霉味或一些其他非正常香气的特殊味道;经过退仓处理的,干茶已经没有霉丝,刺鼻的霉味也散去,进而转化成“坑味”。
2、试冲泡
湿仓茶的茶汤一般比同年份的茶汤色要深,呈暗栗色,经过烘焙的一般汤色澄清,常被误认为是干仓,但是出汤较慢;未经过烘焙的汤色混浊,象泥浆水,但也会呈红浓色。
干仓茶汤色明亮,较澄清,茶汤饱满,有润滑度,口腔刺激感弱,比较钝,随着年份的增加,汤色会逐渐加深,更加通透油亮。湿仓茶有刺激感,茶汤较薄,比较利。湿仓茶口感呆滞,部分会出现喉底干燥、锁喉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反胃。
3、辩叶底
干仓茶质地活性柔软,有光泽、有弹性,随着年份的增长颜色逐步加深,叶面展开度较大,油润有光泽。所以,干仓的叶底会有层次感,也就是发酵的层次感,从绿色、暗绿色到褐色都有。湿仓茶叶底较为均匀一致,暗栗色或是黑色,容易出现黑硬碳化。闻之有明显的刺鼻异味(如:霉味、土味、油耗味等)。
本文由“六堡茶之家”编辑整理,
参考资料:
《六堡茶入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