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3:09:27
字号:

东北平原: 夏季温暖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平坦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水源充足;人口较少,余粮较多;接近工业区,市场广阔;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 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内涝严重。

分析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华北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土地平坦肥沃,有河流水提供灌溉;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市场广阔。 春旱,夏涝,风沙,盐碱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春季和秋季的寒潮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为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却严重不均。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区人口增长特别迅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左右。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5 月 ~ 10 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 7 月、8 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80%, 而冬春季则出现持续干旱。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 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国就对海河、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以及对华北平原盐碱地进行改造, 使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成倍增长;

尤其是通过几十年的建设, 京津唐工业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如首都的钢铁工业、燕山石化工业、天津的化学工业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建立, 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华北地区水利工程,特别是农业灌溉工程不够配套,防漏、 防渗设施也不完善,农业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漏 水现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 损失率高达10 %以上(包括管道漏水)。

4、生态环境恶化, 干旱频率加大。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 响,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3.5 %,其中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仅 1 %。 森林覆盖率低不仅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水量减少, 而且使空气湿度降低,干旱频率加大。

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而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因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不仅对水的依赖性很大,同时也是耗水量最大的生产部门。过去华北地 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 加上灌溉方式不当,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 重复利用率更低,在 20%左右。

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地区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 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这种方式要比大水漫灌节约用水 1/ 2 至 2/3。

3、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

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 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 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同时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

定程度上得到补充, 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扩展资料:

? ?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 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

根据2004 至2008 年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布表,我国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2008 年上述五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之和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88%,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最大,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4.48%。

从国土面积与水资源比例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从人口与水资源比例看,全国82%的人口仅占据47%的水资源。

全国共有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含过境水)低于国际标准所划定的重度缺水线,有6 个省、区已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供水不足,其中六分之一严重缺水。如果不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随着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达到16亿的上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跌至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79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