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毒源
土壤中的带毒病残体和带毒烟叶越高,越有利于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发生;带毒种子及田问寄主和杂草菌源充足,越有利黄瓜花叶病毒的发生;若是农田杂草、马铃薯种薯和其他茄科植物菌源充足,马铃薯Y病毒发病较重。
2. 传毒介体
传毒蚜虫种类繁多,烟田蚜虫数量剧增及转移为害频率高,病害随之迅速扩展、蔓延。
3. 耕作制度
据在明溪县夏阳乡种烟区观测,烟区内烤烟连作达70%以上的烟田,毒源逐年积累,普遍发病严重;与水稻轮作3~4年以上的烟田病害较轻;烤烟与玉米等高秆作物套种,烟田发病较轻。
4. 栽培管理水平
烟株生长速度快,有利于烟草花叶病的侵入;受感染的烟草植株生长势愈强,症状愈明显,幼嫩植株比老龄植株更易感病。氮肥水平较高的烟田,发病较重。土壤贫瘠、土地板结、土质黏重及排水不良的烟田,烟株生长衰弱,抗性降低,发病较重。
5. 天气条件
高温和强光条件下幼龄烟株生长迅速,花叶病毒潜育期短;低温和弱光烟株生长缓慢,花叶病毒潜育期长。刮风下雨造成烟株叶片之问相互摩擦和传毒,加快病害在田间的蔓延;高温、干旱和微风有利于蚜虫的孳生、繁殖、迁飞,发病较重;反之,低温、大雨则不利于蚜虫的繁殖和活动,发病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