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改善养殖环境。
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生物调控水质。目前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二、严格科学投喂管理。
1、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
2、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
3、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三、积极做好病防工作。
1、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2、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3、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高温季节对水产养殖管理有许多危害,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当前水产养殖中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注意事项。
投入品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苗种
(1)购买苗种时不查看卖家的苗种生产环境及苗种生产许可证。
(2)不向卖家索要苗种购买发票或收款收据等凭证。
(3)购买苗种前未向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部门送样,进行药物残留、病毒等指标的检测。
2.渔药
(1) 购买渔药时只顾一股脑儿地买,不关注渔药生产企业是否已经通过了兽药GMP认证,不重视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非药品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不向卖家索要生产资质及购买凭证。
(2) 在渔药使用过程中不合理、不规范、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用药,存在着乱用药、滥用药、超范围用药、超剂量用药的现象。
(3) 渔药管理不规范。渔药存放无专门独立的仓库,和其他农具、渔具混放,渔药用完包装袋乱扔。
3.饲料
(1) 购买饲料时未向卖家索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购买凭证。
(2) 在饲料投喂时未根据天气、温度、养殖水生动物发育情况计算投喂量和频次,存在着饲料投喂过少或过量等问题,影响养殖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
(3) 饲料存放无专门独立仓库,存放地未做防潮措施,和其他农具、渔具混放。
二、投入品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1. 养殖主体在购买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时,应主动向卖家索要企业工商营业执照、苗种生产许可证、渔药生产资质、苗种及饲料产品检测报告、购买发票或收款收据等材料。
2. 养殖主体在购买苗种时,可向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部门送样,针对苗种进行药物残留、病毒等指标的检测,以保证苗种的质量;购买渔药时可向当地兽药管理部门咨询药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尤其是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包装袋上标注“非药品”的药物,并明确禁用渔药清单,不得购买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农业部193号文件和560号公告中禁止使用的渔药。
3. 养殖主体在使用管理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时,应在养殖场内建立专门独立的渔药和饲料仓库,保持仓库环境的通风、干燥、整洁,并制定渔药和饲料使用管理制度且上墙,在养殖生产中应根据生产实际来用药、投饵,不乱用药、滥用药、超范围和超剂量用药。
4. 养殖主体可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咨询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将无公害管理制度、经验与措施应用到养殖生产中,在提高养殖产品品质和质量的同时,为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地打好基础。
七月下旬以来,连续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塘口出现了泛塘死鱼、死蟹事故。为确保在塘水产品健康生长,现根据当前气候和生产特点,提出如下建议,供养殖户参考。
一、加强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加水时应先排水,后加水,时间选择在凌晨为宜,使蟹虾池塘水位应控制在1米左右,常规鱼池塘水位应控制在2米以上。同时,每5-7天用底质改良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二、控制水草数量,加强水草养护。河蟹池塘要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密度,塘口水草覆盖超60%的塘口要及时用拖刀间隔去除部分水草。超过水面的伊乐藻割除草头,使其控制在水下30厘米。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移栽水花生。
三、适时多开增氧机,确保水体溶氧充足。晴天下午1:00-3:00开机2-3小时,晚上10:00后再开机4-6小时,闷热、阴雨天全天开机。
四、适当减少投喂量,把握好投喂时间。连续高温曝晒,水温普遍超过30℃,鱼、蟹等食欲下降,应减少投喂量,数量控制在平时的70-80%。投喂时间建议上午在7:00-8:00时,下午在5:00-6:00为宜。
五、加强疫病预防,控制病害发生。高温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免疫多糖和维生素等,可以有效增加免疫力,预防病害。
六、禁用泼洒类消杀药物。高温季节,避免使用漂白粉、硫酸铜等刺激性消毒杀虫药,杜绝杀藻类药物使用,维持稳定的池塘生态。如需用药,可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低毒、低刺激、温和的消毒杀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