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有用药来提高水温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05 04:05:32
字号:

一、努力改善养殖环境。

水产养殖有用药来提高水温吗

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3、生物调控水质。目前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二、严格科学投喂管理。

1、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

2、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

3、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三、积极做好病防工作。

1、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2、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3、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据乾界生物研究发现,高密度意味着高的投苗率、高的投饵量,更多的水产投入品 (肥料、调水产品)的使用,伴随这些物质进入池塘,随之而来的是氨氮、亚硝的升高、溶解氧的下降、残饵粪便、动物残骸等有机物质的沉底积累,尤其在养殖关键的高温期,水中、塘底有害物质急剧增加,造成蓝藻等有害藻类、各类寄生虫、细菌病、病毒病大量爆发,给养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水体的改良包括水质、底质的改良,水质的改良主要针对水体中藻类、菌类、溶解氧、各类营养物质的循环转化,要明白有害的物质只是没有充分利用的营养 ,以前的养殖总是通过化学药品去强行氧化、分解这些物质,但是毕竟化学药品是死物,效果有时间、区域的局限性,乾界生物提醒:如果使用菌种优秀、配方合理的微生物制剂,就相当于为池塘找了一个好医生,24h为池塘改良水质,效果持续时间长,减少调水成本,现在国家对水产药品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因此,尽快改变养殖思路,使用好的微生物菌剂比如乾界的复合乳酸菌、水质净化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池塘本身就是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很多化学药剂诸如氯、溴制剂,各类抗生素,直接将水体微生物不分好坏杀得一干二净,短期起到了杀菌防病的效果,长远看将池塘物质循环最关键的一环:微生物菌完全破坏;在现今普遍增氧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缺少了有益菌的竞争,有害菌反而更易滋生;同时水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质,没有微生物将其转化为藻类可以吸收的无机营养盐,在塘底发热、发臭,败坏水质,接着进入化学药品强制氧化的恶性循环,药品越用越多,而养殖效益每况愈下。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微生物这一环补齐,充分提高池塘溶氧,让池塘的循环自己动起来,定期补菌、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发挥其分解者的功用,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成功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22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