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我们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发展乡村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以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为抓手,立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品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特色产业带动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等的发展。利用特色物产资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构成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全链条产业,结合后疫情时代市场的变化,开发符合现代生活、拥有新口味、新功能的健康时尚的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同时结合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新渠道销售。配合出台相关措施,通过政策机制引领、订单农业带动,支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鼓励产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和创新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发展永无止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强化措施,勇探新路,深挖本区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梧州六堡茶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感悟怎么写
筑牢“三农”压舱石
在商州区麻街镇齐塬村的商洛市丰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大棚里种植的葡萄、木耳、香菇、羊肚菌等长势喜人,大棚外大片的猕猴桃惹人喜爱。管理人员有的采摘木耳,有的查看猕猴桃长势,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全市农业工作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坚持双对标、双50、“双线”推进,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全力兴产业、保供给、抓改革、促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82.54亿元、增长6%,实现农业增加值44.91亿元、增长5.4%,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
一、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上半年,我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市播种粮食252.6万亩,收获夏粮99.5万亩、总产19.81万吨,扩种大豆33.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8万亩。为了保障粮食产量,我市印发了《商洛市全面加强粮食安全工作三十六措施》,设立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对粮食播种面积增量及市级示范区给予奖补。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等各类种粮补贴1.66亿元。同时,加强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
二、首位产业全链培育,特色产品产销两旺。
为了加速推进延链补链,我市印发《商洛市“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实施意见》,建专班、编方案,聚焦“菌果药畜茶鱼”9个特色产业全力实施全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栽培食用菌4.1亿袋,预计鲜品产量40万吨;茶园总面积达到59.8万亩,春茶产量1.09万吨、产值19.7亿元;水产品产量0.35万吨,产值1.57亿元。
三、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上半年,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存栏117.15万头;家禽存栏1637.47万只,肉、蛋产量分别为9万吨、5.4万吨。另外,率先在全省启动全国牛羊布病无疫市创建,创新动物防疫“333”模式,代表陕西省顺利通过国家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考核验收。生猪、家禽、肉羊、肉兔等4个畜种市级质量控制技术标准获得省级立项批复,《肉兔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规程》通过省级审批。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领先,品牌培育再添新秀。
我市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大源头监管和监测抽检,把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有机农产品2个,15个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标准获省市场监管局立项批复。商南木耳入选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商洛入选全国名录数量达到69个,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商洛市优质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出版,有效促进商洛优质农产品销售。
五、农业投资稳定增长,三产融合加速推进。
我市争取中省到位资金6.04亿元,实施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建设项目54个,已完工项目9个,完成投资16.62亿元。壮大龙头企业,培育“领军型”企业2家,壮大“成长型”企业10家,带动发展食用菌初加工企业38家、深加工企业13家,落实拟纳规入统农业企业9家。促进出口加工,市政府办印发《商洛市促进农产品出口若干措施》,举办农产品出口政策、电子商务专题培训4期,镇安永田、丹凤夏雨等9家企业出口农产品创汇1.1亿元。
培育农业园区,洛南、山阳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获得奖补,商南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柞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园区创建绩效中期评估。加快冷链建设,建设冷藏保鲜冷链设施147个,新增库容1.7万吨,兑付财政资金2176万元。发展休闲农业,发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4条,8条线路被全省宣传推介。推荐镇安县丰收村申报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柞水县杏坪镇和丹凤县许家塬村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
六、科技服务持续优化,技术培训深入开展。
我市先后开展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第三十届“科技之春”宣传、科技服务促春耕生产等活动,落实21名技术干部包抓21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育高素质农民1803人,其中认定高级职业农民13人。组织参加“全国网上冬训行动”、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秦巴山区特色产业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干部225名。
推荐全省农业节水首席专家3人、“神农英才”3名,申报“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候选人、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保供先锋候选人2人。
下一步,全市农业工作将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着力稳产保供,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1、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
2、描述梧州六堡茶的独特之处,包括产地、种植方式、制作工艺、口感特点等。
3、介绍梧州六堡茶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实践。
4、分析梧州六堡茶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经济效益。
5、指出梧州六堡茶推动乡村振兴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6、总结梧州六堡茶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提出对其他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