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场猪舍主要建筑参数的设计应考虑:①满足猪群生物学特性要求;②满足猪场生产工艺流程;③满足猪舍各环境因素的设计参数;④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⑤符合建筑参数,便于选用建筑构件,便于施工,有利于节约建筑材料,降低造价;⑥符合猪舍建筑物的美观及猪场总平面布局的统一协调。
猪舍长度和跨度
猪舍宽度过大,单位面积建设成本增加;宽度过小,则猪舍利用率低。
因此,在我们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虑到饲养规模及猪只占地面积,确实猪舍的长宽,保育猪舍为:6m28m=168m2,育肥猪舍为:8mx28m=224m2。
猪舍高度
猪是哺乳胎生动物,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就猪舍环境温度而言,大猪不能适虑高温,小猪不能适应低温,即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因此猪舍的设计既要夏天通风好,又要冬天能保温,北方气温低,冬季寒冷,猪舍高度应低一些,便于保温。
按照自然通风的要求,我们设计的猪舍高度(从地坪到屋檐)为保育、育肥均为3.2iti。
舍内平面布置
保育舍舍内宽度6m,育肥舍舍内宽度为8m。
布局成饲喂过道、食槽、饮水系统、饲喂台和发酵床几部分。
保育舍人行走道宽1.2m;食槽宽32cm;饲喂台宽度为80m;与饲喂台相连的是发酵床,宽度3.18m;排水沟0.5m。
育肥舍人行走道宽1.2m;食槽宽40cm;饲喂台宽度为1.5m;与饲喂台相连的是发酵床,宽度4.4m;排水沟0.5m。
育肥舍人行走道宽1.2m;食槽宽40cm;饲喂台宽度为1.5m;与饲喂台相连的是发酵床,宽度4.4m;排水沟0.5m。
如猪舍变宽或窄,其人行走道宽度不能变,饲喂台也不能过窄,宽度可适当增加,但不能太宽地。
否则,发酵床面积减小,养猪数减少。
发酵床的设计要求
a、发酵床面积保育猪0.4~0.7m2/头,育肥猪0.81.5m2/头。
如每头平均面积太小,则到快出栏时由于微生物不能及时分解粪尿而出现霉变腐烂结块等,造成发酵床废弃。
b、发酵床结构采用地下式,如果当地地下水位较高,可采用半地上半地下式。
发酵床深度保育猪0.6m,育肥猪0.9m,内垫锯末、玉米秸秆等垫料。
发酵床相互贯通,中间不打横格,发酵床四周砖墙,墙面为水泥砂浆抹面,床体下面为原有土地面。
养猪发酵床的原料配方,还有注意事项。
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制成,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稻糠、土和少量粗盐、和农富康微生物发酵剂。锯末、稻糠占垫料总重的90%,其质地松软,可吸收水分。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80厘米,每平方米垫料重约150千克。有条件的可先铺20厘米厚的木段,然后铺锯末;若锯末来源不足,也可先铺2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或30厘米厚的稻壳,然后再铺垫料,土的用量约占垫料总重的10%,要求使用未施过化肥或农药的泥土。垫料中加粗盐有利于锯末的分解,用量为垫料总重的0.3%。另外,需要加入农富康菌种原液(微生物发酵剂)的用量是1000ml/平方米,水1000ml/平方米。 一、建造发酵床: 1、圈舍场地的选择:首先选择地下水位低,坐北朝南,通风良好的向阳地势为宜。 2、地上部分的建造:圈舍的后墙为2.2米的红砖墙为宜,每1.5米需要1.2米×1.5米窗户一个,离地平面高度为0.5米左右,顶部1/3为石棉瓦,2/3为无滴膜,每5米加天窗一个,夏季准备遮阳网,冬季草帘子足量。圈舍的长度不限,宽度不超过8.2米,靠后墙内留1.2米过道以便操作,其余为饲养面积,每4米长加80公分高铁丝网间隔加固。 3、地下部分的建造:把地面向下挖80公分~100公分深,挖完坑以后,坑周围需砌单砖墙,以防土下掉。 二、发酵床配料: 1、原料:锯末、稻糠、黄土、盐、农富康菌原液。 2、比例为:每立方米用锯末6袋左右、稻糠1袋、黄土60斤、盐0.9斤、农富康菌原液1000ml。 三、操作过程: 1、计算:首先按1立方米放6袋左右锯末子和一袋子稻糠来计算,往里加水,以潮湿状态为好,含水量为40%左右,算出锯末子和所需水量。 2、拌料:按所测每立方米锯末和稻糠的量,加入盐和黄土,把农富康菌液放到计算好的水中,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锯末子和稻糠中,拌均匀添到坑内,最后表面喷原菌一次,圈底做好了,夏天2天~3天可以使用,冬天一周左右使用。 3、饮水:头三天按照1∶100比例(原菌液和水),一周以后为1∶300比例,每间隔一周比例上升300,直到1∶5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 四、后期维护: 1、饲养过程中,每周用铁锹翻垫料盖粪便一次,翻盖深度为30公分,而后再喷洒农富康菌种原液一次(1∶100的稀释比例) 2、注意事项:禁止与抗生素、杀虫剂、杀菌剂、消毒剂、强酸强碱类产品混合使用。有需要用抗生素或消毒剂、杀菌剂治疗的病猪,可以隔离其他地方治疗。 3、每出栏一批猪(100天左右),要把发酵床上部20公分左右的垫料清理出去,补充新鲜的锯末和菌种原液。
1、垫料配方设计原则和配方实例
为了达到通气性好、不容易板结、吸水性好、结构性(有一定硬度)好的目的,所以,设计发酵床垫料配料配方的原则是:⑴ 最主要的占多数的垫料原料要用惰性原料如木材料,或谷壳料(稻谷壳、麦壳等);⑵ 同时与其他原料搭配使用,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惰性与易分解原料合理搭配( 任何一个配方中惰性原料一定要占50%左右)等垫料配方原则;
同时,不可使用花生壳作为发酵床垫料,因为花生壳是黄曲霉菌的天然宿主,霉菌孢子隐藏于花生壳纤维间隙当中,非常容易发霉变质,并可能造成霉菌毒素中毒事件。
垫料的选择非常关键,甚至于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垫料选择的原则前面已经讲了四个原则,这里根据前面讲的原则,制定了一些垫料的搭配配方,以供您选择:
举例如下:下面仅列出垫料原料配方,其他如每平方米加1~3公斤玉米粉、每平方米加0.2包活力99生酵剂粉剂(或不用粉剂就用每平方米5公斤的保健液)还是照常用。
① 用30~70%的锯末+70~30%的机器刨花(1~2厘米大小);
② 用50~70%的锯末+50~30%的不粉碎的谷壳;由于加入谷壳也可能带进了大量的霉菌繁殖体即霉菌孢子,所以如果谷壳用量多,个人建议每10平方米在表面20公分内加入丙酸钙2公斤,大约成本为24元,但对抑制霉菌的繁殖有极好的作用,而对发酵剂无影响,对养殖有极大的帮助,注意是加在表面层。
③ 100%的机器刨花(1~2厘米大小);
④ 用木材粉碎机粉碎到5~10毫米左右的锯末;(锯木厂的锯末大多很细,不能全用它),可以使用我公司发明的木材粉碎机即可达到要求。
⑤ 锯末40~60%、粉碎到10~20毫米的玉米蕊块;混合均匀辅好使用。
⑥ 70%的机器刨花(5~15毫米大小)、加30%的玉米秸秆粗粉或切短成几公分长短(或其他农作物秸秆),混合均匀后辅平使用。
象玉米秸秆,其他农作物秸秆类,切短到5厘米左右,可以掺入30%,不要超量为宜。
发酵床最底部可以用一些大块的东西不要紧。
结合当地资源情况,灵活机动,但必须牢记上面讲的几个垫料选择和配方设计原则;
凡是加了锯末刨花外的其他原料的,都有可能带入霉菌孢子,特别是稻草、秸秆、谷壳等,所以,在加了这些原料的发酵床中,建议每10平方米在表面20公分内加入丙酸钙2公斤,大约成本为24元,但对抑制霉菌的繁殖有极好的作用,而对发酵剂无影响,对养殖有极大的帮助,注意是加在表面层。如果这些原料添加量少于30%的,可以不加。
二、发酵床建设的四个关键点:
实际上管理不好的发酵床,确实非常费力,发酵床不是那种真正概念上的懒汉养猪法,这里说的懒汉是相对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相对传统的养猪方法,还是更为省力的,但绝对不是可以什么都不管,绝对的懒汉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发酵床的管理还是要求有一定的知识性的,或者说要比较细心的人来管理,但只要掌握以下四点重要关键点,常记于心,灵活机动,则操作起来会得心应手,比传统养猪也轻松得多,这四个关键点就是:
① 初建设时,垫料一定要选择好,原则上要求要
第一是惰性强的垫料,意思是垫料不容易被分解,比如最佳的原料就是锯末、刨花、谷壳、谷壳粉、果壳粉、棉壳粉等等,以木质素,半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原料都可视为惰性原料;
第二要有一定的硬度,要有利于空气进入垫料中去,不能一踩就软,或陷下去,如稻草的惰性很强,木质化程度也高,不容易被分解,但一踩就软,马上板结,空气进不去,粪便的好氧发酵就进行不下去了;
第三是垫料要有一定的吸水性,或者说,吸附性比较强,垫料说到底是一种微生物发酵的载体,是一个中间体,承载着微生物(吸附在上面)、也承载着粪尿(也被分散吸附在上面),微生物和粪尿在多孔性或高吸附性的垫料上进行生物反应,所以,要吸附性好,另外就是要吸水性强,没有水是不能进行微生物发酵反应的,垫料应该能吸附一定的水份,如1斤垫料,可以吸附至少1斤以上的水,即1斤垫料和1斤水混合后,不会淌水。好的垫料1斤可以吸附2斤以上的水,而不会淌水,好的垫料在表面15公分垫料含水量只有20-30%时,表面层的垫料的手感是非常干爽的,猪在上面非常的舒服,很多人以为发酵床非常潮湿,但这只是一种想象,要知道正是由于垫料非常强的吸水性,所以,在表面垫料只是要求不扬尘的要求下,含水量20-30%的表面层垫料摸起来非常的干爽,比传统的水泥地面干爽得多,舒适得多。
第四:很重要,就是垫料的粗细度要适宜,(目的是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发酵床的好氧发酵过程),具体多大的粗细度,见下面的介绍,另外,如果您当地有太多的锯末,但由于锯末很细,所以,不能全部用锯末做垫料,必须掺入粗一些的原料如谷壳,进行掺混,这样也能使垫料整体上比较透气,或者说,要粗细搭配为宜。
② 要记住发酵床发酵反应是好氧或半好氧的发酵过程,并以此为原则落实在生产实践中去,所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这不同于糟渣的厌氧发酵,粪尿分解过程是好氧的,在实践中一是要注意垫料的粗细度要掌握好,太细的锯末,往往板结成团,空气无法通过自然对流进入垫料上层和发酵层,造成发酵床死床,如果您只有太细的锯末,可以考虑在最上层使用没有粉碎的谷壳,或粉碎得非常粗的谷壳,放10公分,通过猪的拱翻和人工辅助翻耙,这部分稻谷壳会与下面的细锯末混合均匀,这样,空气就畅通无阻可以进入发酵层(发酵层是指10公分以下,30公分以上,这是主要的发酵区),或者说,直接在建设时,就把谷壳与细锯末混合好,谷壳占30%即可。
特别要注意垫料的粗细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太细容易板结,空气进不了里面,粪便发酵是好氧发酵的,如果空气进不了,则发酵分解效果就不好,而太粗,则造成垫料吸水性不好,垫料必须有1比1以上的吸水性能(即1斤垫料至少吸附1斤水,而不会淌水),吸水性好,才能造就一个微生物发酵的好环境,因为微生物发酵是需要水份的,也需要发酵载体的,垫料就是这样一种载体。粗细度可以见上面的:这是最好的,这是机器刨花,也可以用木屑机粉碎木头而得到,而普通的锯末则太细了(如下图),需要掺入上述图中的刨花(机器刨花)或木屑30%,或直接掺入未粉碎的谷壳30%为宜。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垫料是否板结,如抓一把下面的结块的垫料,用手指轻轻一拨,如果能立即散开,就不是板结,反之就是板结,这时就需要人工辅助翻耙一下表面或发酵层的,用齿耙翻即可,很省力的。不要求耕作精细,粗略地翻耙一次即可,剩下的工作,猪会去拱做。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空气也无法进入发酵层,也会造成死床。
注意分散太集中的粪便,不让局部过密板结,也减少局部发酵的压力,不然,集中的粪便处,可能发酵不彻底,局部有害细菌增多,或局部死床。
③ 多观察,多注意控制好垫料的含水量。
20公分以下的垫料可以较湿一些,含水量达到50%都可以,表面的垫料一定不能太湿,表面的含水量在20-30%即可,窍门是看起来是湿的,颜色比干的要深,但手感却是非常的干爽,这样猪才舒服,检验上可以用手抓一把表面的垫料,对阳光轻吹一下,不扬灰尘即是符合要求,用力捏也捏不出水来,手感很干爽。
如果有灰尘,则要及时补充喷洒水份(一般是加保健液稀释液)
事实上,管理得好的发酵床,猪在上面生活是非常干爽的,很多人以为发酵床很潮湿,猪睡在沼泽中,不得病才怪,其实不然,实际上,发酵床上的干爽程度,不亚于管理得好的水泥地面养猪栏。好的垫料,1斤垫料可以吸附2斤以上的水,也捏不出水来,更何况表面的垫料加水比才只有1斤垫料加水不到0.3斤,一有尿粪出来,马上能被垫料吸干,通过拱翻进入下层发酵,空气中没有一丝氨臭味,冬天即便密封也闻不到臭味,干爽的发酵垫料就象是轻床一样舒服。
④ 有了发酵床,常规的免疫防病程序绝对不能少,如免疫、正常的过道消毒
出栏一批猪后,要对垫料表层20多公分左右进行翻耙和消毒处理,处理一天后再加入菌种(保健液),才能进猪,如果上批猪有疫情的,还得多次进行消毒处理,隔离7~20天才能喷洒保健液,再进猪只。这些其实与传统养猪是相似的。
有了发酵床,平时传统方法应该怎样管理,还得怎样管理,这似乎给人的印象是,发酵床反而是增加了工序,更加累人了。其实不然,虽然增加了垫料的管理程序,但减少了粪便的处理程序,减少了冲洗粪尿的程序,减少了沼气池工艺,改善了猪场空气环境和地沟环境,特别重要的是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等。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使用发酵床养殖的动物,最好在饲料中添加活力99保健液,或者使用一部分发酵饲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垫料的PH值,帮助分解粪便,减少臭味等。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了抗病力,这是发酵床养猪当中,效果比较显著的辅助性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