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温度不超过30度时(利用风冷效应)
当温度不超过30度时,不用启动水帘系统,调节风机和进风口提高鸡舍界面风速即可达到降温的目的,尤其在湿度很高的时候,更应利用风冷效应,但当温度达到32度以上时,必须先降温,启用水帘系统。
2、喷水降温
当气温超过32℃时,可采用旋转式喷头喷雾器向鸡舍的顶部或墙壁喷水,还可选用高压式低雾量喷雾器向鸡体上直接喷水,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有条件的也可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空气温度降低后再进入鸡舍效果更佳。
3、调节喂料时间
避开高温,选在气温凉爽时喂鸡,可增加鸡的采食量,一般在清晨4~5点钟上第一次料,晚5~6点钟供最后一次料。
4、高温、高湿时的降温处理
高温高湿对鸡群的影响很大,在湿帘打开时,如果湿度大于70%?,且舍温达到35℃以上时,应关闭湿帘,开启全部风机,开启鸡舍前半部进风口(进风口面积是出风口面积的2倍),并舍内用消毒泵对着鸡冠用冷水进行喷雾降温,每1小时一次,每只鸡喷水80-100mL。
5、供足新鲜清洁水(例如深井水)
要在运动场或舍内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高度合适,分布均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每2小时换水一次,每天定期刷洗饮水器具1~2次,保证每只鸡都能喝足清洁的凉水。
鸡舍的建筑结构
开敞式鸡舍适合气候温暖又不热的地区,从早到晚的气温与鸡的生理习性相一致,冷热应激都没有的。这种鸡舍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外来带病飞鸟的威胁。建设时一定要建设防护网,阻挡飞鸟接近鸡舍。
有窗式鸡舍,基本上在中国中部的传统鸡舍都是这样的,大部分自然通风,天气太热时才机械排风加水帘来降温的。随着建筑人工、材料成本逐年上升,加上这种鸡舍本身隔热效果,开始逐渐被淘汰。
密闭式鸡舍适合任何地区,鸡舍内部气候由一套微电脑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使鸡舍内部环境完全符合鸡生长的需要,对鸡场的生产性能指标提高有大大地促进作用。国内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都是选用轻钢结构密闭式鸡舍,使鸡生长在一个良好环境中,料肉比更高,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鸡舍 (指鸡栖息的地方)
一、养殖生产管理
1. 及时修补被雨水冲刷损坏的塘埂及设施。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调节水位减少水位差,防止倒埂逃鱼。
2. 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池塘,造成水体浑浊,引起光照不足,易造成池塘缺氧现象,应增加开增氧机时间,必要时24h开机。
3. 降雨易导致水温降低,鱼类摄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和预防水质恶化,可在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和抗应激能力。新一代小肽营养液“斯大灵”具有诱食促生长、保肝护胆和提升肠道免疫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斯大灵不仅能促进养殖品种的健康生长、也能降低养殖成本,真正做到“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目前已在多地得到成功应用。
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防止雷击、设施漏电、电线落水等引发的触电意外。
二、灾后复产管理1. 对灾后死亡的水生动物要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死鱼烂虾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谨防水灾次生危害的发生。及时清除池塘四周杂草及水体漂浮物,防止其腐烂污染水体。
2. 及时修复受洪水淹没的池塘和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3. 加强灾后防疫工作,做好养殖水体消毒,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对池塘水体均匀泼洒消毒,以有效地防止因伤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疾病。
4. 稳步增加投饲量,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提高养殖品种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需对症用药。
5. 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摸清存塘量,根据市场行情和周边苗种供应状况,重新调整生产计划,确定补苗计划,及时补放苗种。
6. 及时调控池塘水质,准备好生产物资,通过精细化管理,弥补洪水带来的损失。生产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使池塘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加强投喂管理和疾病预防,减少洪水等带来的损失。新一代小肽营养液“优激灵”具有络合毒素、增强抗应激能力、稳定藻相等多重作用,早已成为不少养殖户调控水质和培育苗种的重要工具。
暑期随着气温以及水温升高,水产养殖业进入疾病高发季;同时多地陆续进入雨季,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引发多种疾病,广大养殖户务必做好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