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濛濛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
地球上最大,人类最明媚的眼睛——中国天眼(FAST)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葱茏的群山中静静凝视着宇宙极深处。这个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据说接近宇宙边缘。
这个地方,盛产好茶。
平塘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20多万亩茶田正在酝酿着2022年的“春色”。平塘茶萌芽早,开采早,品质优。人们开始准备斑斓的盛装,静候春日山中采茶。
不知,在此饮茶,仰望璀璨星空,是否不到第五碗便“肌骨清,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里是地球和宇宙最深邃的链接之处,吸引世界无数人穷极一生 探索 宇宙奥秘。2021年3月31日零点,这个“国之重器”面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开放。
这片丛林,古老又时髦,封闭又开放。惊喜。
表情包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二
飞越群山,你会看到人们在支离玻碎地形中架起的壮丽。
从最低海拔137米黔东南都柳江出省处到海拔2900米的最高峰赫章韭菜坪,两万多座桥梁飞架其间,创造了数十项“世界第一”,天堑变通途。
悬索桥、斜拉桥、覆盖梁桥、拱桥……2015年12月31日正式通车的贵州最大跨径桥梁——清水河大桥见证了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省份的诞生,迸发着生生不息的劲头。
深山里的好茶,从桥梁架起的“高速”,急急往外运出。
杭州、沈阳、兰州、青岛……长三角珠三角传统市场,东北西北华北“三北”新拓展市场,人们持续耕耘,贵州绿茶旗帜招展。2021年,贵州销售茶叶数量预计超过40万吨,总销售额超过516亿元,省外销售预计超过22万吨,销售额超过261亿元。截止11月底,贵州省出口茶叶达到19.2亿元7583吨,同比增长434.9%、22.83%,稳居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茶人们走出去,以赛提升水平,以赛展示实力。在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茶叶加工(绿茶)竞赛荣获4铜一优。在“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获3个特别金奖6个金奖。在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赛中贵州茶人获17项金奖。
三
飞越群山,俯身凝视。
这700万亩的绿,绿得纯净。
赞叹来自詹姆斯芬利(贵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PatrickWatene。2019年,英国太古集团旗下詹姆斯芬利(JamesFinlay)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的首个精制茶加工厂放在贵州思南。“贵州茶不止干净,更是纯净,是中国最大的清洁茶的来源地。”
茶田种植的那些三叶草就是以草抑草的标志之一。在贵州这类以草抑草绿色防控的茶园超过41万亩。贵州9个市(州)建立茶园绿色防控试验核心示范基地20个3400亩,推广示范面积55万亩,全省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超过269万亩。
纯净的绿必然来自坚守干净的底线。今年,贵州累计抽检茶及代用茶样品2600批次,茶叶农残和重金属合格率100%。发现使用草甘膦和禁用农药绝不姑息。贵州共立案查处茶园违规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案件78起。
纯净的茶,干净的心。
越过群山,仰视,宇宙洪荒的秘密也许终究在此处破解。
飞越天堑,俯视,时代浩浩汤汤带着我们奔向2022年春天。
星汉灿烂,茶以咏志。
贵茶相伴,终生无憾。
编审:董瑶
贵州黔西南州的条件适合种植茶叶吗
贵州有着中国最美的山水,但 旅游 知名度不如云南等地;贵州有着中国最好的茶叶,但品牌知名度不如福建等地;贵州有着中国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却没有几个名气响亮的品牌。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贵州茶叶,在我心中是最好的,不仅质量上乘,而且风味独特。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50万亩,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在贵州88县市区中,种植茶叶的县市区占了68个,几乎达到了每个县市区都种茶叶的程度,可见贵州人是喜欢种茶、喝茶的,贵州茶叶也是颇受市场欢迎的。那么,为啥名气响亮的大品牌比较少呢?一句话,起步晚!
贵州茶叶知名度不如福建、浙江等地,就是最美山水的贵州 旅游 不如云南、四川一样,对外宣传的时间晚了,起步较晚,好名声都被别的省先入为主地占据了,要想“喧宾夺主”地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地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茶叶一定能响誉全国、响誉全球的。
再者,因为交通闭塞,贵州茶叶以前是以手工为主,在现代化作业竞争中处于下风。效率低下的贵州茶叶在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茶叶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之后才有逐步改观,起步比他们晚了很多年。作为后起之秀,贵州茶叶一直在做着后发赶超的事。相信随着时间的顺延,贵州茶叶的优质一定能哺育出几个响当当的大品牌。
贵州的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产量也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可以这样说中国喝十斤茶叶有一斤是贵州产的,但是市场上却很少见到贵州的品牌,这个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
很多人也许会为贵州没有全国性的大品牌或者有影响力的品牌而忿忿不平 ,我却认为这是贵州茶叶最 健康 的指标之一,没有库存呀。比如我这几天就在收到贵州的2021年新茶乌牛早,市场上是一种情况,收青叶的争论,发干茶的在匀货,每个客户都分一点,一个商品供不应求是非常 健康 。这些年由于一批跪舔港台的公知带头,为港台的茶叶骗子造势,在广东为主形成了一批鼓吹忽悠炒作普洱那种金融茶期货茶的骗子行业,著名的东莞号称藏茶之都,广州芳村更是宇宙茶叶骗子的集散地,不但是过期低劣的边销茶茶炒上了天,连过去扔垃圾桶处理的下脚料老茶头碎银子这些也被茶叶骗子包装吹嘘成了极品,出来一些装x的深深被茶叶邪教洗脑沙雕在消费以外,大多数茶叶只是从这个仓库到那个仓库,从这个藏家到那个藏家之间在击鼓传花,这样的市场 健康 吗?贵州虽然没有突出的品牌,低库存,周转快却是最 健康 的茶叶产区之一。
中就是这两天刚到的贵州产的乌牛早,我也在喝。其实贵州茶并不止是做龙井,其他毛峰白茶,碧螺春,雀舌,红茶等等很多工艺贵州都在做,只不过是很多茶商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贵州这些年的茶叶种植面积增加迅速不假!但背后有个原因,主要是东部发达产茶省份对口帮扶贵州,以茶叶作为扶贫产业,导致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贵州茶以绿茶为主,主要是大芽头品种,适制毛峰类茶叶,也有当地的优势品种,比如黔湄系列。贵州的气候条件不错,但品种集中度不高,缺少集中规模,在加工方面也落后于东部省份。尽管也曾推出过遵义红,但品质不突出,因为做红茶要有含多酚物质高的品种,而贵州的地理气候、茶树品种,都不具备这个优势。由于贵州属西南茶区,远离茶叶消费大区华北,影响力相对较弱。江、浙、皖、闽等茶叶主产区,主要靠华北为主销区。另一方面就是茶类单一,又在营销方面不力,是影响力弱的短板。建议东部对口帮扶省份,不光帮种,更应帮销才是。加之当今茶产业基本是化学农业模式,外销受限。贵州有不错的自然生态条件,应率先 探索 恢复传统的丛栽模式,去化学农业之弊,方能提高影响力,增强效益。
另:贵州的条件适合做乌龙茶,可 探索 而可期。
1.贵州茶叶种植面积是否第一?
云贵川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是一盘很大的棋,帮扶脱贫是国家大计。茶为国饮,咱们人员基数大,消费量带动种植面积增加。云贵川的纬度和浙江差不多,很多地方环境,有利于茶叶种植。在安吉也经常听说,某某在贵州种了一千亩安吉白茶,安吉本地还没釆,贵州的茶已经运回安吉了。安吉人在云南种安吉白茶的还没听说过。
即使现在贵州和云南种茶面积差不多,看安吉白茶的增长趋势,可能很快贵州就第一了。
2.贵州是否有名茶?
一直都有,“都匀毛尖”看起来像碧螺春,茶毫多毛茸茸的。为什么一直在名茶之列,却无其他茶那么普及。
可能很多喝茶的人,因为喝过都匀毛尖,才知道“都匀”这个城市,具体在哪个位置却说不上来,不像西湖龙井,先听过西湖,再知道龙井茶,因为喝了龙井茶,享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待遇。茶与日常的相关度不大,提不起喝的欲望,很多喝茶的人就不愿意尝试。
3.贵州能否有名茶?
茶和酒是成年人日常消费品,宇宙第一的茅台酒就在贵州,茶没跟上。和茅台做比较,贵州的茶缺少曝光,缺少vip站台,缺少文人记录,缺少故事传播,没有流量,相比其他名茶,上不了热搜榜。
事实的情况,在现有的茶品种里,贵州成了各种名茶的“代工厂”。
如研发出新品种茶,制茶新工艺,再加上贵州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矿物质含量,能在味道上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也许能成就类似“竹叶青”这样的名茶(不带地名,提起来就知道是四川的。茶名,以贵州省做背书,而不是下面的城市)
以上只是我粗浅的看法,请多多指教。
我个人认为是贵州省没有集中力量打造。应该学学浙江的西湖龙井,四川的竹叶青,应该把都匀毛尖打造出来!
我来更正一下
以前交通不便一一闭塞,经济落后缺乏宣传,不是贵州人市场经济理解力差,实在是有心无力,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观,家有好东西,不怕没人识,贵州不缺贡茶,古茶,有机茶,微量元素茶,贵州不缺茶文化,贵州人都在为脱贫奔小康奋斗,静不下来品茶论茶,饮茶份围不好。再者,贵州人喜欢喝酒,时间都耗在酒上了。
大益茶
你好!您说得不错。那儿的气候确实很好,但种茶不但对气候要求高而且对土壤的要求也高。黔西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没有多少红壤土地比较贫乏。只有一个叫晴龙的地方有一种茶叫花贡还不错,其他的都不怎么样。但那儿种花到是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