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施肥,大豆的施肥体系一般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施肥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大豆有足够的营养,又要发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此一方面,无论是在生长前期或后期,施氮都不应该过量,以免影响根瘤菌生长或引起倒伏。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纠正那种“大豆有根瘤菌就不需要氮肥”的错误概念。施肥要做到氮磷钾肥大量元素和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迟效、速效肥并用。大豆的施肥体系一般由基肥、种肥和追肥组成。施肥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大豆有足够的营养,又要发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生长前期或后期,施氮都不应该过量,以免影响根瘤菌生长或引起倒伏。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纠正那种“大豆有根瘤菌就不需要氮肥”的错误概念。施肥要做到氮磷钾肥大量元·34·
1基肥增施农家肥料作基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农家肥属完全肥料,矿物质养分含量高,还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性质缓和,肥效长,对培养地力非常有益。有机肥腐熟后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可给态养分溶解为可给态,及时供给大豆吸收利用。同时,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疏松程度,使土壤蓄水、蓄肥并增强保温能力,形成大豆生长的良好环境。在农家肥料中,以猪粪对大豆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含有机质较多的马粪和堆肥,土杂肥的效果较差。基肥的施用量因粪肥质量、土壤肥瘠和前作物施肥多少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粪肥质量高的,每亩施1 000~1 500千克,质量差的,每亩施2 000~3 000千克。土壤瘠薄和前茬施肥数量少的地块,更应注意多施有机肥。
2种肥是大豆生育前期营养生长的物质基础,应满足大豆开花前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实现早出苗、出壮苗。1.肥料种类第一种是有机肥,肥力中等或较低的地块,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千克;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 000千克,与化肥充分混拌后施用。第二种是化肥,以磷肥为主,每亩施磷酸二铵8~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2.施肥方法既可在顶浆打垄时施于垄底,也可在播种时施于播种沟底或种子一侧。施种肥时,要特别注意肥、种隔离,避免种肥接触,以免烧种烧苗。种肥深施有明显增产效果。·44·
3追肥1.追肥时期及用量根据豆田土壤肥力状况及种肥的施用种类、数量及大豆长势而定。一般肥力的地块,在大豆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3~5千克或硫酸铵6~10千克。将肥料撒施于大豆植株一侧,随后结合中耕培土及时将其掩埋。肥力较高、种肥充足的地块,如大豆长势繁茂,可不追施氮肥,适当追施磷、钾肥,以促熟、抗倒伏;地力瘠薄、种肥施量少、豆苗细弱的地块,应进行苗期追肥,每亩施磷酸二铵8~10千克。2.叶面追肥大豆叶片吸收养分能力较强,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均能吸收。大豆开花、结荚、鼓粒初期需吸收大量养分。在土壤养分供给不足,根部追肥又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叶面追肥。叶面追肥用量少、肥效快,能克服天旱时根部追肥不易见效的缺点,还可避免根部追肥不方便及伤苗等问题。(1)叶面肥种类及用量大豆叶面可追施的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钼酸铵、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等。叶面追肥的溶液浓度应近似或稍低于大豆体内液体浓度的比例。一般亩用尿素50~75克、磷酸二氢钾75~150克、硫酸钾75克、钼酸铵10~15克、硼砂100克。(2)叶面追肥时期大豆初花期至鼓粒初期喷2~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下午14~15时喷施,使肥液在叶面停留较长时间,有利于吸收。
种蚕豆最简单的方法:
一、播种方法:
1.精细整地:
蚕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可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扩展和根瘤的形成。
2.接种方法:
蚕豆播种前用根瘤菌接种可提高产量,接种方法有土壤接种和种子接种。
①土壤接种:土壤接种是从上年种过蚕豆的地上运约50公斤的表土,于播种时均匀撒在播种沟内。
②种子接种:种子接种是在播种时将根瘤菌粉加水稀释,再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
3.播种时间:
蚕豆的播种时间在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也不一样,在南方稻田应在水稻收割后抢时播种,长江沿岸为寒露到霜降之间,华南双季稻地区在小雪前后,北方在春季解冻之后抢播。
4.播种密度:
蚕豆播种密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收取籽粒比作青饲料或绿肥的稀些,生长期长、植株高、分枝多的品种较生长期短、植株矮小的稀些,土壤肥力低、施肥水平低的密些。
二、栽种方法:
1.苗期管理:
蚕豆在苗期根据苗情以控水或灌水达到墩实的壮苗,做到苗齐、苗匀、苗壮,胶沾泥豆田,播种后要及时盖草保温保湿。
2.中期管理: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危害,做好水分管理,进行田间整枝间苗,拔出瘦弱植株和病株,保证群体健康生长。
3.合理施肥:
蚕豆播种后亩盖优质厩肥1500~2000千克/亩或盖适量稻草,在豆苗2.5~3台叶期施普钙30千克/亩、硫酸钾10~15千克/亩。
4.后期管理:
保证灌浆期对水份的需求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低于18~20%必须灌水,高产田块和迟熟田块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摘芯,利于通风透光、增粒重、促早熟。
5.防旱防涝:
蚕豆既怕旱又怕涝,若田间排水不良则根系发育不良且易发生立枯病和锈病,如遇干旱尤其开花结荚期对产量影响更严重,应根据生长需要及时排灌。
6.适时收获:
蚕豆成熟自下部豆荚开始,若采收青豆作蔬菜用可自下而上分3至4次采收,若采收老熟籽粒应待大部分植株中下部豆荚变黑一次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