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2000年、2001年浙江、上海等地引进养殖取得成功。南美白对虾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之一。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水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寿命长,对饵料要求低,离水存活时间长,便于运输、销售,虾体含肉率高,市场售价高等优点。
2、基本特性: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酷似,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甲壳薄,全身不具斑纹,成体最大体长可达24厘米。南美白对虾具有其它对虾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它对营养需求较低,其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耐低氧能力强,盐度适应范围广等。经过淡水驯化后,可进行纯淡水养殖,不仅解决了海水水质污染导致疾病蔓延的状况,而且使其养殖地域范围扩大。因此,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应该是我国虾类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病。
一、要从调控水质入手,确保水质理化因子稳定,减少对虾应激反应,提高肌体免疫力。
1、 选择晴朗天气,加注新水,适当提高水位,减轻外部环境对水质理化因子的干扰。
2、 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各类生物制剂,改良、稳定水质。
二、要科学投饲。投喂有正规厂家生产、有保质信誉、质量可靠、蛋白含量高的各种对虾饲料。切忌图便宜,特别是投喂劣质、或变质饲料。投饲数量根据天气及虾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避免对虾饥饿不均和饲料的浪费。
三、加强巡塘。通过巡塘,观察虾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生长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适时开机增氧。增氧机是虾塘必须配备的生产设备。除了闷热的早晨、雷爆雨前都要开机增氧,晴朗的中午适当开机,可以调节水质。虾塘出现发病时,也要尽可能多开机,以确保水体充足的溶氧,有利于抑制和减轻病害。
五、落实预防措施。定期给对虾投喂免疫多糖、维生素、大蒜素等,增强虾体抗病力。定期使用生活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稳定水质。一旦发病,要针对性地科学用药,不要病急乱投医。通常乱用烂用药物的结果,会破坏水环境,导致病害加重。
六、发病虾塘,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要及时捞去死虾,适当控制投饲量。
水质管理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南美白对虾对水质的要求,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以确保对虾健康生长,获得高产稳产。现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就南美白对虾水质管理当中应重视和注意的四个问题浅谈如下,供广大虾农参考。
一、注意水色变化,及时加换新水。
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放苗前必须先肥塘,即在池中施放经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也可施用生物肥料,将水色培至黄绿色或茶褐色。放苗投饲后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加换新水,始终保持理想的水色。养殖前期以添加水为主,每隔2天加水5-6厘米,逐步提高池塘水位,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中期隔天加水6-8厘米,适量排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养殖后期每天加水,每隔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以不超过30%为度,透明度控制在35-45厘米。如果是纯淡水地区,虾池每次换水后还应施加适量的食盐或海水晶,以保证池内维持微量的盐度,满足南美白对虾生理需要。
二、加强增氧措施,谨防虾池泛塘。
随着对虾的生长,池内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对水中溶氧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养殖过程中除了加换新水外还必须采取机械增氧。养殖前期一般视水质状况间歇性的开机增氧1-2小时,以后随着虾体的增长逐渐延长开启增氧机的时间。精养池和高密度养殖池,到养殖后期必要时需24小时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上,池塘底层溶氧在3mg/L以上。在其6、7、8三个月正值夏季高温天气,是水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此时,水温高,对虾生长快,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易恶化,易造成缺氧泛塘。因此,在勤换池水的同时,每天应及时开启增氧机。若遇到雷雨闷热天气应全天开机增氧,以保证池水有足够的溶氧量。
三、运用化学和生物新技术,改善水质和底质。
南美白对虾养殖到中后期,由于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水色变浓。此时,可不定时地施用10-15ppm生石灰或沸石粉全塘泼洒来调控水色。目前生产上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是推广无公害养殖中理想的技术措施。当虾池换水相对困难或水质较难控制时,每隔15天施用0.2-0.3ppm清水素(枯草杆菌)或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能及时地分解池内有机物,起到改良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经近年来的临床试用,证明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是改善水质、稳定PH值及预防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另外,在纯淡水的虾塘内可少量搭养罗非鱼、花白鲢等苗种,数量为20-30尾/亩,以觅食残饵、死虾等,控制池水肥度,达到生物自净的目的。
四、投喂优质饵料,减轻水体污染。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基本上依靠人工投饵。投饵应做到相对合理,既要满足对虾健康快速生长,又要兼顾水体环境。因此,投喂的饲料应挑选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的具有大型厂家的名牌产品。为减轻养殖过程中虾池的污染压力,提倡采用水中稳定性好的膨化沉性颗粒虾料。投饵量应严格控制,根据天气、水质、载虾密度及实际摄食量等因素灵活调整,做到少量多餐、科学投饵。养殖生产中常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这样,一方面促进对虾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水体的污染程度。
1、港养方式港口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文化面积从十几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一般根据海域潮间带的自然地形用堤坝围起来,养殖设备简单。水产养殖中,一般是自然接受苗种,也可以放工人进去,但是不施肥,不放饵料,产品完全靠自然生产力提供。其产品包括鱼、蟹、虾、贝类等。人工育苗的品种也能亩产十几公斤,综合效益可达数百元。港口文化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发展的文化方式。特别是近年来,虾病的严重爆发和近岸海域的严重富营养化,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巨大优势。2、半精养方式是在港口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构建适合对虾生存生长的生态环境,使对虾获得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生态环境的建立包括对水温、盐度、透明度、底质、水深、有害生物的人为控制,使其处于对虾所需的最适宜环境,再通过合理的放苗,辅以投喂,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这种方法由于饵料少,虾废水中有机物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小,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育种方法。3、精养方式小池塘一般采用这种养殖模式。这样养虾需要池塘条件好,水交换率高,需氧设备和设施齐全,主要是人工优质饵料,单位面积放苗高只要合理控制环境,合理投喂,一般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国内精耕亩产高达1050斤,效益也很高。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多钱,投资大,风险大,饵料系数高,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应该提倡大规模推广。4、混养方式混养是指其他种类的鱼、贝类、藻类、蟹类等。是在养虾的同时饲养的,养殖产品包括对虾和混养品种。混养种类的选择原则上对虾无害,不影响虾的存活和生长,不与虾争食或争食能力弱,最好是杂食性或腐食性,可以利用虾残饵。通过混养,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虾废水的有机污染,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单一养殖虾的病害和失败带来的风险。5其他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养殖方式,如集约化养虾、网围养虾、网箱养虾等。这些耕作方法在中国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