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木耳种植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22:18:02
字号:

首先把温室或大棚的地整平,然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合在一起消毒,地面可洒些石灰消毒,消毒后把培育好的食用菌黑木耳袋,按每平方米5袋摆放,在摆放前把食用菌袋随着圆型用刀划九个口,每个口大约5厘米左右,用于长出木耳用。摆放好黑木耳后,第二天开始喷水,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潮湿度一般掌握在80%以上即可。一般一个月以后即可产出黑木耳。

东北黑木耳种植技术

黑木耳的发菌技术介绍如下:

黑木耳接种后,为了使其尽快定植,使菌丝迅速在耳木中蔓延生长,应采取上堆发菌。其方法是:

1、在栽培场内选择向阳、背风、干燥而又易于浇水的地方打扫干净,搞好场地消毒。

2、铺上横木或石块砖头,把接好的耳木按树径粗细分类堆成“#‘字形。堆高一米左右,耳木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便于通气。上堆初期气温较低,空隙可留小一点,堆的高度可高一点。后期随着气温上升,结合翻堆应增加间隙,降低堆高,堆面上盖薄膜或草帘保温保湿。

3、为了使菌丝生长均匀,发菌期间每隔7—10天要翻一次堆,使耳木上下、内外对调。第一次翻堆因耳木含水量较高,一般不必浇水,第二次酌情浇少量水。以后翻堆都要浇水,且每根耳木都应均匀浇湿。若遇小雨还可打开复盖物让其淋雨,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菌期间应注意温、湿、气的调节工作以满足菌丝生长条件,提高菌丝成活率。上堆发菌20—30天,应抽样检查菌丝成活率,方法是用小刀挑开接种盖,如果接种孔里菌种表面生有白色菌膜,而且长入周围木质上,白色菌丝已定植,表明发菌正常,否则就应补种。

木耳(英文:agaric),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药用功效。能益气强身,有活血效能,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可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能够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同时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帮助。

木耳指木耳属(学名:Auricularia or Wood ear) 的食用菌,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 质。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粗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黑木耳、细木耳、光木耳。毛木耳面积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黑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也有天然野生主产区卢氏县。

黑木耳种植新技术 采用稻草作培养料,室内养菌,成本低、栽培简便、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般每100 千克稻草培养料可产鲜耳100 千克左右。现将其培植方法介绍如下。

( l )培养料配方

稻草70 %、米糠或麸皮25 %、玉米粉1 %、糖1 %、过磷酸钙1 %、石膏粉1 . 5 %、硫酸镁0.2 %、磷酸二氢钾0 . 1 %、硫胺素50 毫克,均按质量取原料配成培养料。

( 2 )配料装瓶

选择新鲜、足干、无霉变的稻草,切成2 - 3 厘米长的小段,用清水浸泡24 小时,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然后与米糠或麸皮、玉米粉、过磷酸钙、石膏粉混合均匀,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胺素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加入料中,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60 % 左右,pH 值调至6 . 5。闷堆0 . 5 小时,即可装入罐头瓶。装瓶时,要边装边压实,直至齐瓶口。要求上下松紧适中,并用小木棒扎-孔直至瓶底,揩净瓶壁,用双层报纸和-层塑料薄膜封盖瓶口,用橡皮筋扎紧即可。

( 3 )灭菌接种

培养料装好后,及时搬入常压消毒锅内,在100 摄氏度下保持8 小时灭菌时间,然后取出待料温降到30 摄氏度以下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按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接种量以全部封盖料面为宜。

( 4 )室内养菌

接种后,将料瓶搬进培养室,竖放培养架上养菌。要求室内通风、干燥和避光条件。室内温度控制在26 - 28 摄氏度,使菌丝尽快萌发生长和定植。7 天后菌丝布满料面,把温度调到23 - 26 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环以下,以利菌丝健壮并迅速伸入料内生长蔓延。经20 - 25 天,菌丝即可长满全瓶。在菌丝长满前3 - 5 天,取去瓶口封盖的报纸,并在薄膜上扎几个小孔,以利通气,促进耳芽迅速生长。当出现耳芽时,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 5 )出耳管理

当发现料瓶里长出耳芽,立即将瓶子搬进葡萄园内,揭去瓶口薄膜,横放在耳架上,瓶底对瓶底,瓶口朝外,-排-排地放好。揭膜后,瓶口均要用湿布或报纸遮盖以利保湿催耳。

出耳后温度保持20 -25 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 % - 85 % ,并保证充足光照和通气条件,使耳基出得整齐、肥壮、开片好、色泽深。如此时温度在30 摄氏度以上,湿度超过85 % ,则不利于开片,即使能开片,也易造成高温流耳。经7 - 10 天,耳牙齿长到蚕豆大小时,要坚持每天均匀喷水1 - 2 次;耳片直径达2 厘米时,每天喷水3 -5 次,保持耳片湿润,边缘不干缩,并加强通风和光照,促进健康生长。当耳根收缩变细,且子实本腹面开始产生白色粉末状孢子,表明黑木耳子实体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前1 天停止喷水。当第1 潮木耳采收后,第2 、第3 潮子实体发生时,要用1 %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液喷洒,以增加养分,提高木耳产量和品质。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7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