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的灌溉事业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2 07:32:55
字号:

灌溉事业长期发展的结果,打破了河套平原荒漠草原与荒漠这一地带性的束缚,呈现阡陌相连,沟渠纵横,绿荫弥望的景色。栗钙土和棕钙土只在局部地区残存,大部地区已为灌淤土代替,但灌溉不合理,盐渍土广泛分布于灌区。

河套平原的灌溉事业

河套平原地下水甚丰,黄河北岸山前埋藏较深,平原较浅,由10~30米减至2~3米;含水层由厚变薄,涌水量由100吨/小时递减为60吨/小时;矿化度渐增,一般由0.5克/升增至3克/升。 黄河南岸地下水埋深约1~3米,涌水量10~40吨/小时,矿化度1~3克/升。

黄河从磴口县的巴彦高勒进入平原,至清水河县的喇嘛湾出境,长550公里,河道逶迤蜿转,河曲发达,河床坡度小,水流平稳,年径流量250~300亿立方米,矿化度0.3~0.6克/升。早在秦汉时代即屯兵移民,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唐曾于后套开挖大型渠道。清中叶以后,灌溉发展较快,先后建成永济渠、长济渠、黄济渠、杨家渠、塔布渠等,至清末黄河两岸已有八大干渠,灌溉面积达20万公顷。中华民国时代在后套灌区之东建三湖河灌区,在前套建民生灌区。然未经全面规划,渠系紊乱,无坝自流,旱年水不进渠、汛期泛滥成灾。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套平原灌溉事业发展迅速,在黄河干流上建成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南北两岸修建总干渠500多公里,灌溉面积由50年代以前的16.67万公顷扩大到66.67万公顷。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这里的“制约”和“充足”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的。

“制约”是从河套地区的大环境角度讲的。河套处于西北地区,其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干旱。此地的农业属于灌溉农业,对水源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说水源是河套地区灌溉农业的制约因素。

“充足”的说法,一是建立在与西北其他地区的对比之上,河套地区能发展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说明当地黄河的水量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水源是否充足要看农业的规模,而规模在变动的;另外,黄河上游的特征是水清、水少。所以“充足”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

至于为什么有的书说它的灌溉水源是黄河,地图可以说明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js/5_103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