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是一种中草药材,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栽培。生地黄的根茎有药用价值,对于妇人来说,它可以治疗阴虚发热之类的问题。新鲜的地黄可以清热生津,同时它具有不错的食疗价值。作为药物,它对人类的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正向作用,在我国古代的《神农百草经》中,也有关于生地黄的记载。生地黄的腌制是为了更好的保存。
一、生地黄怎么腌制?
在腌制生地黄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辅料,比如食盐,白糖,白酒,辣椒,八角,花椒版,白菌,排草等调味品,还可以多准备一点食盐。
二、腌制的方法
以中药材生地黄为主要的原料,再配上以上提到的食盐,白糖,白菌,排草等调味品通过晒干和炮制的方法制作而成。简单的说就是准备生地黄和以上等调味品混合放入玻璃罐中保存即可。另外我们所说的生地黄也就是新鲜的地黄,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腌制方法,就是除了盐什么都不放。
三、熟地黄
与生地黄相对应的就是熟地黄,熟地黄就是生地黄的加工品是生地黄,用酒炖加上晾晒,切后片干燥,酒蒸法蒸到黑润之后取出来,晾至八成干就可以得到一个熟地黄。比起生地黄来,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肝虚阴虚的人来说有比较好的效果。而生地黄则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包括对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津伤,便秘等症状都有效果。两者在药效上其实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差别只是在使用的时候会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体病情来进行配药。生地黄的腌制也是为了让它能够保存得更长久或者味道上更加好一些。
临时救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黄花草、九莲灯、匍地龙(《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胡氏排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胡氏排草
多年生草本。茎弱,丛生,高15~30厘米,分枝常伏卧,节上生根,全体被土**多细胞柔毛。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近截形,叶面稍有红色小腺点;叶柄有狭翅。花生于茎的近顶端叶腋;花梗柔弱,丝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长5~7毫米;花冠**,5裂,裂片广倒卵形,与萼均有白色斑点;雄蕊5,花丝基部结合成筒;子房有毛,直径2.5毫米。花期5~7月。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凉,无毒。"
功用主治消积,散瘀,治疳积,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损。"
②《湖南药物志》:"理脾消积,清热解毒。治小儿疳积,妇人经闭,疥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痈肿溃疡:胡氏排草、钩藤。煎水洗。
②治疔疮:胡氏排草叶捣烂敷。
③治骨疽:胡氏排草和淘米水捣汁服;并加铁马鞭捣烂外敷。(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提醒您:临时救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