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米率= 实际出米量 除以 总稻谷量 X 100% (出米率=加工后大米的重量 / 加工前稻谷的重量 )
出米率包括:精米率是由糙米经精米机碾磨加工后除去糠层(包括果皮和糊粉层)和种胚后,再经直径1.0mm——圆孔筛筛去米糠所得的精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整精米率是指精米试样中完整的整粒精米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扩展资料:
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的种子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
百度百科——水稻
百度百科——稻花香鲜米
水稻结实率怎么算?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以及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水稻栽培技术及施肥技巧。
技术人员在水稻栽培收获技术实际应用中, 必须要保证水稻稻穗处于低垂状态, 并且每个稻穗的颗粒饱满, 在此情况下, 才能开展收割活动。 技术人员还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水稻收割技术, 利用机械设备开展相关活动, 保证水稻收割工作符合相关规定, 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效率, 减少水稻稻穗收割问题, 提升其工作质量。另外, 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遗留稻穗, 并对其进行人工收割处理, 避免影响水稻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减少经济损失, 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水稻产量与水稻生长情况存在较大关系, 为了提升水稻的生产产量, 需要促进水稻育苗工作的完好发展。壮大水稻苗不仅要执行施肥工作, 还需要对其严格管理。如:水稻育苗中**常使用的为水稻壮秧剂, 能够实现培肥、杀菌等工作, 一般用于土壤p H值为7.5以下的环境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该工作执行期间, 一定要注意到基肥施肥的合理利用。在基肥工作中, 对有机肥合理使用, 能够土壤微生物有机质, 优化土壤质量, 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 使水稻在种植中获得更高产量。并且, 在合理施肥工作中, 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发展需求, 合理追肥, 这样不仅能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位都获得充足养分, 提高水稻苗的生长能力, 还能对水稻的根部、茎部等各个部位进行保护, 从而保证水稻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
在水稻施肥工作中, 还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如:重视钾肥以及磷肥的使用。钾肥和;磷肥在水稻种植中十分重要, 不仅能增强植株的内部活力, 促进植株养分的更快运转, 还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如:对粒肥合理施肥, 为了促进水稻后期的生长情况, 需要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对粒肥进行施加。如:加强穗肥的施加。随着水稻的稳定生长, 穗肥数量的增加能够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所以, 施肥工作对水稻生产十分重要, 不仅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还能维持水稻的健康、稳定发展。
取一穗水稻穗,数出总粒数(含秕谷)和秕谷(无米空壳),用总粒数减空壳数,等于实粒数(含稻米的籽粒,不一定是饱满的,只要能形成产量就算)。用实粒数除以总粒数乘以100,就是该穗的结实率(%)。计算一块田的结实率,要用随机取样法取点(如5个点),再从选中的点取典型株,计数样本平均结实率,可作为该田的结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