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有木有感到很牛……) 今年的暑假,我参加了田间劳动——拔草。说真的,去年我已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虽然经常放暑假,写完暑假作业经常出去玩。但是没有拔过草…… 一天早上,天气很好。小 草上的露水晶莹光亮,象一粒粒珍珠。时而一阵微风吹来,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我对妈妈说:“我今年都15岁了,我和你们一起去拔草吧。”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说:“行。”我听后,很高兴。我心想这回有两大好处。一是我去年买了个乌龟,我去拔草如果碰上蜗牛之类的小虫子可以把他们喂我的小乌龟:二来是可以亲身体会拔草的辛苦,增加课外实践能力。 我和爸妈来到田间,爸爸说:“一人拔一垄,谁先拔完,谁就先回家吃冰棍。”刚开始我拔的不是串垄了,就是闪下一大片没有拔。但是过了一会儿,我既为有串垄,也没有闪。爸和妈用很快的速度。将近中午了,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汗水从脸上、背上冒出来。这时我感到手软腰酸,想站起来伸伸腰。可是一站腰疼的很。我看见他门拔的速度很快,技术多么熟练。我又干了一会儿,腰更酸了,就像弯了的钢条,很难直了,汗水湿透了衣服,又累又渴。不过,如果不辛苦,哪来秋天的累累果实,哪有人民的丰衣足食啊!我从小娇生惯养,如果这么大了还不磨练一下自己,以后的路会更难走,现在就当是为以后锻炼了吧。心里想着,手上也加了把劲,管他什么骄阳似火、汗流浃背,干完了吃冰棍才是硬道理啊!坚持了又有半个小时,爸妈也干完了他们的那几垄,于是就过来帮我,人多力量大啊,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一垄杂草算啥啊,不一会儿,我们就一起坐在家里吃上冰棍了。劳动后的美味,别样的诱人啊!! 我体会到拔草劳动是辛苦的,只有艰苦的劳动才能换来粮食的丰收。我参加这次田间劳动,真正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粮食是农民用勤劳的双手生产出来的,正如古人所说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个简单的道理,我总算是真真正正的明白了! 就不用谢了!!!!!
在政策的倡导之下,食堂推出一菜多味一料多菜等相应的多种的做菜方式,这个制度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因为同样的菜不同的口味儿,只有不同的人喜欢吃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工序做出的味道就不一样,大家天南地北的哪都有,自然口味都不一样。
提倡光盘行动,学校食堂应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学生能做的就是能吃多少买多少买的,尽可能吃光,这就是学生能做的了,但是如果食堂饭菜做的特别难吃,那学生也没有办法,只能去点外卖,那就没有办法控制这样的问题了,所以说学校在味道这方面也要进行一定的改善,起码要保障这个味道,学生吃了之后觉得是不错的,不说是什么美味,起码不能难以下咽,这也是对食物的一种负责。
同样一道菜,不同的口味儿,它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比如一道土豆丝,土豆丝是一道很简单的菜,可以做成辣的,可以做成不辣的,可以做成酸的,可以做成不酸的,这很简单的,三种口味或者4种口味就出来了,有的人喜欢吃酸的,有的人喜欢吃辣的,有的人都不喜欢,最喜欢的是朴素的土豆丝,那这个就要多方面的去协调学生的意见,可以把每一份菜的这个菜量做的这个总量都适当的下降,但是菜的胃口应该尽可能的多满足学生大部分的需求。
学校食堂如果能够把这些菜做的符合学生的口味,然后在量上做出一定的优化,比如可以打半份菜,我只花半分的钱,虽然菜量少了,但是我觉得我饭量少,我够吃了,这也是一种例行节约的推行方式,不能学生光在这努力把饭吃完,但他实在吃不了那么多,也没有什么意义,食堂,学校社会多方面要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