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时,晒干1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蜜水浸蒸(《雷公》)法。宋代有刮皮蒸(《圣惠方》)、焙制(《总录》)等法。明代增加了蜜浸(《蒙筌》)法。清代又增加了蜜水或酒浸蒸(《备要》)、炒香(《医案》)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玉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制玉竹:将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捞出沥干,置木蒸桶内蒸3~4小时,闷1夜取出,晒半干,再复蒸2~3小时,闷1夜至呈棕褐色,取出,切厚片,晒干。筛去碎屑。 【饮片性状】玉竹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半透明,切面角质样或显颗料性,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气微,味略甜,嚼之发黏。制玉竹表面棕褐色,气微,味甜,嚼之发黏。 【质量标准】玉竹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3.0%,用70%乙醇作溶剂浸出物不得少于50.0%。按干燥品计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计不得少于6.0%。 【总结】玉竹古代炮制方法有蜜制、蒸制、酒制、炒制、焙制等法。现代沿用生切片及蒸制。玉竹中含有皂苷、黄酮苷以及大量的多糖、聚糖类成分,易溶于水,浸润过程中应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略润后蒸软即切片,以保证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