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缺水的以色列是如何发展农业的?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3:42:21
字号:

以色列地区非常的缺水,所以他们发明了一种滴灌技术,可以合理的利用每一滴水,以色列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虽然非常缺水,但是他们却人人能够喝水,还有很多的水灌溉农田。

极度缺水的以色列是如何发展农业的?

以色列的大半地区都是半干旱的,很多的植物树木被砍伐干净,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以色列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属于沙漠和干旱沙漠,土地非常的贫瘠,他们国家非常的缺乏水资源,国家境内只有一个很小的淡水湖和一些沟渠大的小溪。而且以色列雨水很少,一年的降水量还不如某些国家的一场大雨的降水量呢,他们,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和利用水,他们发明了滴灌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是他们的农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滴灌技术是非常的先进的。管线的出水量非常均匀,而且灌溉的时候不受距离和坡度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把肥料也混入水中,水和肥料直接到达农作物的根部,大大节约了水肥,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而且还有净化污水的作用。滴灌技术的使用寿命也非常长,用水有效率高达95%。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

正因为有了这项技术,以色列现在已经是不缺水了。而且以色列的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空气制水机,它的外观就像是一个空调的室外机,当空气进入机器的时候,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就会变成纯净水,甚至还符合人体的健康饮用标准。现在以色列还在沙漠中建造了绿洲。

干旱和缺水地区如何种植大棚蔬菜?有什么先进技术

1.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不佳 从自然资源禀赋看,以色列适宜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很少,沙漠占国土面积的60%。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北部滨海平原是以色列栽培柑橘类果树的中心区,是最先为国家提供重要出口商品的基地。加利利山区由于大量季节性降雨,形成小块肥沃谷田,不用灌溉即可耕作。该地区生产的橄榄和烟叶驰名国内外。在上约旦河谷的太巴列湖周围地区,是农作物丰产区,每年种植稻谷、棉花、花生、玉米和各种热带水果。

以色列不仅耕地少,而且是一个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季节性强,区域分布不均,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极为突出,气候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2.节水农业世界领先 以色列绝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建国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资源为公共财产,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除兴修水利外,还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农业生产中基本不用常见的漫灌、沟灌、畦灌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多采用喷灌,占灌溉面积的87%,滴灌占10%。80年代后,滴灌开始普遍采用,目前已占灌溉面积的90%,主要用于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种植上。滴灌投资并不比喷灌高,不仅节水,而且对地形、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强,不受风力和气候影响,肥料和农药可同时随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药,还可防止产生次生盐渍化,消除根区有害盐分。滴灌技术的采用,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种植业产值的90%以上来自灌溉农业,而占耕地44%的旱地农业产值不到10%。

3.农业实现现代化 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很高,已实现机械化、电子化、化学化。1998年,拥有农用拖拉机2.5万台,收割机238台,平均每万公顷耕地拖拉机使用量为701台 (收割机为7台)。化肥不仅能保证供应,还有大量出口,1998年出口量达191万吨。1998年化肥产量为202.5万吨,平均每万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为3 396吨。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大量应用到农业机械、滴灌自控、信息处理等方面。

4.粮食依赖进口 根据本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色列不断缩减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不高。粮食不能自给,主要依靠进口。 1998年谷物的进口量达283万吨。

5.棉花单产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气候和土质适宜棉花生产,加之其附加值较高,国际市场有需求,棉花成为重要的农作物产品,产量很高,单产居世界首位。2000年,其棉花单产分别是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28倍。此外,棉花还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也是农作物产品中惟一净出口的产品。

6.土地国有化,农业经营组织主要采取集体农场和农业合作社这两种形式 以色列94.5%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仅占5.5%。

旱作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滴灌技术。

全球来说,以色列的旱作农业最为先进。其代表技术就是上世纪70年底末开始的滴灌技术。以色列地处中东沙漠腹地,但是现在该国的农产品大量供应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厨房”,其中旱作滴灌技术功不可没。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也极度缺乏。非常适合推广滴灌等旱作农业技术。

大棚种植本来就是为高附加值果蔬而建的设施农业,应该加大投入应用滴灌技术。

采用滴灌技术后,较大水漫灌可节水90%以上,同时可以通过滴灌系统添加各种肥料、农药,大大降低药、肥的用量。

除此之外,还可以改造大棚,建立固定棚架的日光温室,增大人员的活动空间,对棚室内的遮光、通风、降温等装置进行改造。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5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