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哪些日常食物中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1:56:57
字号:

马兜铃酸天然存细辛、金耳环、杜衡、马兜铃、广防己、马蹄香等马兜铃科植物中。

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哪些日常食物中

马兜铃科植物均为常用的中药,以及作盆栽及棚架的观赏植物。

马兜铃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1、外部形态:

草质或木质藤本、灌木或多年生草本,稀乔木;根、茎和叶常有油细胞。单叶、互生,具柄,叶片全缘或3-5裂,基部常心形,无托叶。

2、内部结构:

(1)马兜铃科植物茎维管束多数,外韧型,最主要特征是髓射线明显,初生射线宽而长,次生射线较窄而短,使维管束相互分离形成特异的形状(马兜铃式结构)。

(2)叶表皮上的毛茸多单列;角质层常具颗粒,上表皮或下表皮有乳突,气孔不定式。草酸钙结晶较常见,为小方晶、针晶或簇晶,分泌细胞存在于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

扩展资料:

马兜铃酸的毒性成分:

1、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主要的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其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一部分被还原为马兜铃内酰胺,另一部分在还原过程中进一步与DNA作用,形成加合物。

2、在马兜铃酸类衍生物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研究中发现,各衍生物毒性的强弱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硝基是马兜铃酸类衍生物中最主要的毒性基团,此外甲氧基和羟基的存在可以使马兜铃酸的毒性进一步加强。

3、其中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属植物中毒性最强的成分。另有研究发现,不但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

4、又通过对马兜铃酸代谢过程及代谢酶的研究证实,马兜铃酸致突变和致癌毒性是由其代谢的中间产物马兜铃内酰胺氮离子引起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亲电能力,能与DNA碱基环外氨基亲电结合,生成相应的加合产物,使RAS基因和P53基因发生突变,进而诱发肿瘤。

百度百科-马兜铃科

百度百科-马兜铃酸

该科的粉防己、风龙(中药名青藤或青风藤)和青牛胆(中药名金果榄)都是常用中药。千金藤属许多种的大型块根是重要制药原料。

轮胚藤属和锡生藤属含有多种可作肌松剂的生物碱。南美产的一种箭毒植物(Chon-chodendron tomentosum)所含的(1-tubercurarine)和(1-Curine)均为著名的肌松剂。

印度东北部产的(Anamirtacocculus)的果实是驱虫药,又可毒鱼。非洲东南部产的(Jatrorrhiza palmata)的根是一种商品药材,有强壮和健胃作用。

风龙和细圆藤的枝条是川产藤器的原料。

非洲西部产的(Dioscoreophyllum cumminsii)肉质果皮中可分离出一种甜味物质(monellin),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0倍。 该科植物大多富含生物碱,达百种以上,种类虽多,但类型并不太复杂,基本上集中在双苄基异喹啉类(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原小檗碱类(proto-berberine alkaloids) 和阿朴啡类 (aporphine alka-loids)。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4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