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船长想在这个其实已经日薄西山的 檀香 木买卖上试试运气。
2、让我们点上一支 檀香 ,平息我们那颗因生活而疲惫的心吧!找一处荫翳,用心去慢慢品味这变幻、美妙而又艰难的人生,人生之美将在你瞬息的感悟中成为永恒的美!
3、 檀香 山峰会之后,为了迎合贸易保护主义者,野田佳彦已经把他的想法做了淡化处理。
4、航空公司的两名飞行员执飞从 檀香 山到夏威夷希洛的上午航班,飞行时至少睡着了18分钟。
5、在静夜,在花香、草香都高攀不上的高楼内, 檀香 和西洋乐。陆苏
6、亚洲使用的熏香通常是芳香植物原料的混合体,比如 檀香 和茉莉,还有精油。
7、 檀香 木材,经纵锯或纵削、平切或旋切,不论是否经刨平、砂磨或端接,其厚度超过6公厘者。
8、对女孩来说,中国刺绣和 檀香 扇是最好的选择。
9、它是梵语文学中的马拉雅山地带,产小豆蔻蔓和 檀香 树。
10、 檀香 弥漫,那是我拥抱你的手;清风拂面,那是我轻吻你的唇;微雨轻扬,那是我思念你的泪;铃声响起,那是我送你的短信。爱妻日,爱你一生一世。
11、主要成份:蜂蜜、 檀香 、香茅、月桂、罗勒.
12、佩饰、手串、 檀香 扇皆可令身心平静而愉悦。
13、凯茜:让我们看看 檀香 扇好吗?
14、报告称, 檀香 山和圣达菲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标最好。
15、有 檀香 木、多伽罗、莲花及茉莉之香,然而,戒行之香远胜一切香味。
16、 檀香 久觅不着。心如香炉,捂一份好心情,心香自生。陆苏
17、从龙脑烯醛合成了 檀香 香料龙脑烯基甲基环己醇,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
18、此外,民间雕刻摆件、根艺制品和 檀香 扇具也都各有奇趣,精彩纷呈。
19、主要成份:薰衣草、 檀香 、蜜柑、香茅.
20、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料还有 檀香 ,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
21、中心诚意献礼两晚宴席和一串特别加祈 檀香 念珠.
22、熊女无法找到丈夫,故在 檀香 树下祈求得一子。
23、营业员:好的。这些 檀香 扇都非常好看,图案也很多。
24、香调:柑橘,无花果,粉红柚子,橘花,玫瑰花瓣, 檀香 ,麝香鹿,琥珀,同类笔记,波旁王朝香草,熏香。
25、外来的商人除了鸭片、毛皮与 檀香 木这些货物,几桶西班牙银币,一股想跟中国人做生意的渴望之外,没有带上其他东西。
26、我在房间里点了一支 檀香 的棒儿香.
27、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点起的 檀香 ,烟雾缭绕。深深宫邸,糜烂与纸醉金迷,将人性腐朽殆尽。如今,我也将成为这莺莺切切中一人吧。
28、空渺的梵音是为了洗去一切尘念,让世间薄弱的灵魂有了宁静的偎依。清淡的 檀香 ,净化了人间百味,在悲悯的佛前,连罪恶都是慈悲的。
29、香水瓶身就像一颗光滑的白色琥珀。香调包括:柑橘、佛手柑、 檀香 、薰衣草、苹果马提尼、广藿香、白水仙、兰花、雪松、白琥珀、麝香和木质香气。
30、威基基海滩夏威夷欧胡岛一个著名的海滩和度假区,位于 檀香 山东南。困其优越的冲浪条件而闻名。
31、太多人生活在如 檀香 山这类狭小的区域中.
32、你能通知我在 檀香 山的朋友班机延期吗?
33、史密斯夫妇以前常在 檀香 山度假,并投宿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旅馆里。
34、三生石素心莲, 檀香 近碧落远,长明灯一盏引君过彼岸。音频怪物
35、主要成份:薰衣草、香蜂草、橙、玫瑰、 檀香 .
36、飞往 檀香 山的第007次航班延误两小时起飞.
37、肇庆还以砚台、牙雕、骨雕、 檀香 扇等而闻名。
38、之后,我到达 檀香 山当晚所认识的一个夏威夷人邀请我参加烤猪野宴.
39、我们准备开始向 檀香 山下降了.
40、专门为她的婚礼当天,柔软,女性化的粉红色小苍兰,茉莉调香味,和 檀香 。
41、谁知道他们在 檀香 山也卖瓦沃托?
42、我绝不用非波罗奈城的旃 檀香 ,头巾、袍子、下裙与外衣全是由波罗奈城的布所裁制。
43、杭州还生产黑纸扇和 檀香 扇。
44、乙:好极了,尤其是在 檀香 山停留的一段时间!
45、中国的 檀香 扇香气高雅。
46、一卷经书,装载了佛祖全部的记忆,一炷 檀香 ,点燃多少明灭的时光;一缕钟声,唤醒世间迷梦之人。白落梅
47、 檀香 引窗花透窗棂,暗夜临剪纸忆剪影,我参透斑白了发鬓,故事嶙峋心不平曰命。李玉刚
48、一八九四年,孙中山在美国 檀香 山组织了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小团体,叫做兴中会。
49、据国交省称,货机着陆后,夏威夷航空客机已在得到空管的允许后起飞驶向 檀香 山。
50、 檀香 弥漫,那是我拥抱你的手;清风拂面,那是我轻吻你的唇;微雨轻扬,那是我思念你的泪;铃声响起,那是我送你的短信。127爱妻日,爱你一生一世。
51、其他航线正在减班及裁撤包括从东京成田机场和圣保罗,米兰,罗马,布里斯班,巴厘和 檀香 山,以及关西到香港,北京和曼谷。
52、码字人最好的状态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这种状态,容易肉体悲愤、仇恨社会,不容易体会无声处的惊雷,看不到心房角落里一盏鬼火忽明忽暗,没心情等待月光敲击地面、自己的灵魂像蛇听到动听的音乐、闭着眼睛 檀香 一样慢慢升腾出躯壳。冯唐
53、你的气质象贵气的 檀香 树(最具贵族气派的树),典雅、高贵、不容侵犯,让我只能远远的爱恋,无法面对面的倾诉我对你的思念,你有没有发现我有多可怜!
54、她身穿旗袍,手持 檀香 扇的样子特别文雅。
55、九子山前,佛音连连,清泉涌下,惠果千年, 檀香 飘去,祝福长存。
56、龙脑烯醛是合成 檀香 系列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57、真香。一些是 檀香 扇,一些是绸扇。
58、可以想像得出当时庄严的情景,一缕 檀香 的烟雾从香炉升起,辉煌的大厅散发出浓郁的芬芳,皇帝身穿朝服坐在座上,而毕恭毕敬的百官肃立两旁。
59、足足爬了一千多英尺我才到达山顶,只见玉 檀香 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挂满了地雀精心编织的鸟窝。
60、是不贵。我们买两对。这些都是 檀香 扇吗?
61、没准儿突然之间塔茨伯利父女俩真的在 檀香 山出现了呢?
62、南北半球的距离,是思念的距离。可我离他这么近,思念依旧的如潮水,一波一波淹没我,萦绕在鼻间的幽幽 檀香 ,也分明多了丝苦涩的味道。妖
63、尾调:低调演绎性感,延续着 檀香 和白麝香留下的细腻感触。
64、这艘船什么时候出发去 檀香 山?
65、据了解,这次夏威夷华埠“水仙花皇后”选美已于一月十六日在 檀香 山市遴选产生新科皇后,前夏威夷及全美华埠**邓贵美荣登后座。
66、一张软红流苏的大床, 檀香 木的桌子上摆满了金银器皿、珠玉宝玩,地上一溜四张花梨木靠椅,其余常用物事靡不周备,无一不是上品。
67、不过老板娘的模样很幸福,她说男人和女人就是这样,有些男人如果身边没有伴生树,他就成不了模样,而女人,如果找不到那棵需要自己陪伴的 檀香 ,她们扎根又有什么意思。
68、其中高级的澡豆方要加入麝香、 檀香 、丁子香、甘松香等名贵香料,和豆末掺在一起洗手洗脸,“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
69、一间古刹于月明风清中 檀香 缭绕,倘祥着岁月的静美。
70、我手搭凉棚,骋目望去,山上长满了 檀香 树,离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股的香味。
71、用中药当归、干松、石膏、滑石、酸石榴皮、母丁香、白 檀香 、没石子、白及等药,研末,用米醋调成膏状,涂于头发上,用荷叶包紧,次日早晨洗去黑色。
72、数恒河之沙,以充万藏,有万千繁华世界;品龙华之塔,入我阁楼,享千秋 檀香 荣誉。
73、 檀香 、沉香、乳香、龙涎香、降真香等各种香料;珍贵药材、珍珠玛瑙、钻石翡翠、真金白银、槟榔胡椒;奇异风情、美人美食也随之带回。
74、质料已从普通纸张变化为布纹纸,高级白卡纸,金边白卡纸, 檀香 木片,乃至厚15微米,重1克的纯金名片。
75、后来又有了 檀香 、鸡舌香、龙脑香等品种。
76、而苏州的折扇、 檀香 扇和绢宫扇,更以扇骨制作变化丰富和精工细致而闻名,2006年苏州制扇技艺正式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7、寺内一间净室中, 檀香 袅袅,宁尘大师跌足而坐,长眉低垂,神游天外。
78、这大殿甚为宽广,里面 檀香 ?,氤氲流转,雕梁画栋,盘龙卧虎,一切的布置设计,俨然如一个小小的龙庭。
79、在乾清宫南书房跟亲王一起,打马蹄袖规规矩矩给咸丰帝磕头请安,堂内 檀香 阵阵,皇家气派,眼角瞅着,满屋子仿佛都荡溢着金色光晕。
80、纷飞而下的粉色八重樱缠绵婉转,树下一丈几尺的听神台上燃有淡雅 檀香 ,一浮一动中皆是静谧,寥寥上升,如同薄雾般渐渐消散。
81、明代的三寸金莲,鞋前边不足一握,前端尖得象是笋尖,绿缎子打底儿,上边用蓝金红三色丝线绣着牡丹花, 檀香 木的鞋底,中间有夹层,里边可以装香料,工艺相当讲究。
82、但是华文昊对这 檀香 盒产生的奇异感觉,绝对不是因紫檀香气产生的催化作用,而是出于内心的愉悦。
83、比如 檀香 树旁边,便要栽上几棵“伴生树”,否则它就会枯萎、死亡。
84、荷花池中荷叶青翠欲滴荷花未曾凋零只是蜷缩成了朵朵花苞,中央大鼎中泉水剔透水流潺潺,四周五座小鼎亦已经烧起香火青烟袅袅 檀香 扑鼻。
85、这位长者有一男孩,容貌端正,世间少有,身上的毛孔会散出 檀香 味,口中还能发出优钵花的香,长者就为男孩取名为“旃檀香”。
86、皓月焚起淡淡的 檀香 ,我整个人沉浸在西洲渡的悲凉中。
87、上海制皂厂还特意开发研制各种味道的天然 檀香 皂,迎合女性品位。
88、泡上一壶三山五岳那亘越万古的钟灵毓秀孕育造化的香茗,燃起一柱氤氲着禅机佛性安神定魄的 檀香 。
89、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 檀香 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
90等岁月走出那段精神遭禁锢的年代,人们又重回凡尘,重新燃起庙宇中的香火,希望心中搁置已久的美好祈盼,能从这些好闻的 檀香 中袅袅升腾出希望来。
91、蜡烛发出暗**的光亮来,由于门窗紧闭,屋内 檀香 熏的满屋烟雾缭绕,一片萦纡。
92、所有围栏均是雕花刻镂之形,行道数丈之隔便燃点着 檀香 宝鼎,香气怡人。
93、孙策点了点头,翻看了一会儿,却不甚了了,一股淡淡的 檀香 却颇为让人着迷。
94、薰黄的羊皮没有膻气,反带着几丝 檀香 ,其上以朱笔寥寥画着几道线条,是几道山峰的形状,旁边写着乾坤坎艮震兑之类。
95、属吏早已将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并且在正堂内设起了御座且燃起了 檀香 ,并且铺设了四百余张的芦席,在堂外也铺设了芦席(整理)。
96、书房弥漫着淡淡的 檀香 味,窗外是碧绿如镜的小池,晨光落在上面,散出一池的细碎与温柔,闪耀不停。
97、厅内正北位置是一个珠帘挡住的里间,此时只见里间内, 檀香 环绕,朦胧中一女子正端坐于桌前,而桌上置一弦琴,看样子这位女子就是传说中的蓝子姝蓝行首了。
98、仙路迢迢,飞升台上,月下松前,古琴一张, 檀香 两缕,有鹤舞弄影,暗香浮动间,以大话入梦,再叩问本心,是为修道。
99、这心事崩了 檀香 愁意,香案落墨滴,是笔墨?是人心?
100、落日山上,还是那座幽静的小楼,现在早已被收拾的窗明几净,楼内的霉馊气也被点燃的 檀香 驱了个干净,整栋小楼内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煞是好闻。
101、 檀香 木、麝香与岩蔷薇混合而成的香气,诱人却有带有一丝丝舒心的温暖气息,奢华而令人垂涎欲滴。
102、一块 檀香 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
103、其一是树脂类香,如沉香、 檀香 等,其味道以香甜为主,出香特点是热火熏烧。
104、靠窗的床塌洁白而优美,是古色古香的 檀香 木制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床上雕龙画凤。
105、然后身影再次进入旋月空间,如法炮制,同样点燃一根 檀香 。
106、在19世纪70年初,孙眉随母舅前往美国 檀香 山打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业,他成为拥有牧场和商店的华侨资本家,并多次对孙中山参加革命给予支持。
107、由于 檀香 山是海外洪门重镇,洪门又有“洪门一大片”之称,各地组织名称虽异却互通声气,自此后孙中山在海外宣传革命便顺风顺水。
108、他不知沉睡了多久,昏沉沉的,闻到一股幽幽的 檀香 ,听到警世的木鱼声,经卷翻阅,青灯古佛,有些让人心趋于安静。
109、上海牌手表推出199块龙年陀飞轮限量表,如今销售已经过半;蜂花 檀香 皂,装进了设计古朴精雅的六边形包装盒,顿时身价倍增……
110、 檀香 木还可制成扇骨、箱匣、家具、念珠等物品,也是一种珍贵的雕刻材料。
111、今天的范莹莹身上喷了一种类似 檀香 味道的香水,走进一闻,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112、殿中古气怏然,一股 檀香 味扑鼻而来,正中央供奉着一尊巨大雕像,雕像是一个手执长剑的男子,男子发丝朝后飞舞,无形中竟然让人感受到一股肃杀。
113、袅袅的 檀香 从香台上冉冉上升,飘向描龙绣凤的屋顶。
114、软榻前面是一张沉香木的案几,上面一座十三层的玲珑塔,里面的 檀香 沁人肺腑。
115、三朵庆云时而汇聚,结成参天穹幕,时而各归本位,仅守一亩三分地;尽皆闭目参悟,随着紫色 檀香 之气,飘渺道境似乎亦糅合其中。
116、支黑色 檀香 ,她燃着后把檀香高举过头默念良久,然后端端正正插进香炉。
117、并且此次的来的人比上次更多,人群中有人搬出一太师椅,一身着华丽白色裘衣,手拿 檀香 扇年轻男子缓缓坐下,身旁站着两位道骨仙风老者。
118、秦、汉以降,最早在帝王仪仗队里,大张声威的障扇、雉尾扇,逐步演变为公众持有的纨扇、团扇、宫扇、羽毛扇、芭蕉扇、 檀香 扇、折叠扇。
119、随即周尘领了腰牌,道袍,符纸,符笔,小 檀香 ,一册罗浮小札,一把郑重地用符纸封印的灵剑,这就是他入门的全部分配了。
120、月黑风高杀人夜, 檀香 屋中会佳人,本少爷刚刚在门口就听到里面嘘嘘秫秫,早就知道郡主起身了,哈哈,果然没有猜错哦。
章安街道地处台州市椒江北岸,东邻前所街道,南与椒江城区隔江相望,西与临海市涌泉镇相接,北接临海市溪口乡,街道办事处驻地华景村,距区 *** 驻地5公里。全街道下辖40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地域面积62.9平方公里,人口7.8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椒江大桥横跨南北,省道“83”线穿境而过,75省道复线即将动工兴建,规划中的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的入口处,是椒江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章安历史悠久,东汉时由回浦改为章安,东汉至唐朝一直是台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改为保乐乡,清代设浦章镇,民国时称章安乡,建国后建区属黄巖县,1984年改设椒江市章安区,1992年并梓林、杨司两乡入章安镇,2001年和黄礁乡合并成为章安街道。而成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以古郡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章安 外文名称 :ZhangAn 别名 :章安街道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街道 所属地区 :台州市椒江北岸 下辖地区 :40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86?(0)576 邮政区码 :318017 地理位置 :椒江河道以北,东靠前所街道,西邻临海市涌泉镇 面积 :62.9平方公里 人口 :7.8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章安老街 机场 :台州路桥机场 火车站 :台州站 车牌代码 :浙J 历史沿革,章安起源,社会发展,卫温东渡,工农发展,曾经繁荣,隋后历史,历史名人,近代历史,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历史沿革 章安起源 古时章安气候温和,有山海之绕,溪谷相间,为平原山丘腹地,境内大多为海冲积平原,在漫长的演变成陆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淤涨状态,在商代已处于湖沼泽地。春秋至战国时期,丘岗地带,山麓前沿有大片地土与湖泊群出现。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依山傍水的山麓地带,开始有原始的山越土著居民栖息和活动。他们聚居于山坡丘陵地带,从事原始农耕、采集与捕捞。章安遗址地带独木舟残骸的出土;七十年代,章安花园村张岙岭出土的石凿、石镰、陶纺轮;九十年代,湖边鹫岭出土滑石纺轮,杨司谢杨官坟山出土石镰、石刀等新石器遗物;章安桥以南地区出土鹿角,这些地方各种石器遗物的相继出土,显示了章安以农耕为主滩涂捕捞兼顾的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社会发展 夏商周时期,章安属扬州,为瓯越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对于地广人稀的东南沿海,秦王朝一般弃而勿属,归属闽中郡,之后为开拓疆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汉书·高帝纪》亦谓:“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秦时章安设定回浦乡,隶属会稽郡鄞县。汉时期已开拓,并进而控制和管理浙南闽北,以至整个东南越族。汉北方南迁的人口和本地土著山越杂处,人口已繁衍至相当规模,由于秦汉开拓疆土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因此章安政治、军事地位也趋日益重要。《汉书》云:“北去辽宁,南及交趾,贡献转运,皆从东瓯,东冶”。据考东瓯、东冶皆指章安故址。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始设回浦县于章安,属会稽郡,章安一直是汉晋至隋时期的县旧治。经两汉经营至三国已成为东南沿海的重镇和军事要塞,为海口航运一方要津都会,是中央 *** 藉以控制瓯、闽两越的军事重镇。章安不仅是我国历来古代首县,沿海港口,军事要地,郡县制厅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是两汉至三国吴时期军事机构会稽郡,南部都尉的治所。正如东汉杨雄《解嘲》中有“西北一侯,东南一尉”,其中的“一尉”指的就是此地。章安的兴起,是与地理环境与政治因素相关的。如汉武帝所指的“东越狭多阻”,交通不便,唯有此地地处椒江河口台州湾沿线,有水上交通之便,易与外界联系。《通典》卷三十三《职官十五·总论郡传》云“唯边郡往往置都尉”,作为东南沿海边远地区的西汉统治对章安设定回浦县治,并置军事机构南部都尉,这是军事战略上的权益之计,为镇慑边远地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章安自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设定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一说章帝章和元年)改为章安县,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251)析会稽东部置黄岩郡,到唐武德八年(625)归黄岩,基本上皆为郡(黄岩)县(回浦、章安)的旧治。 随着政区的拓展和汉越两族的融合,社会获得全面发展。新淤沉积的土地成为外来移民定居的理想开发场所,择高而肥者耕作。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章安人口聚居密集。此时已有姓氏宗族出现,赵国旧臣马天隽,为避秦害来章安隐居(三门县志)。《三门马氏宗谱》记载:“秦末,有马生鸾者为避秦乱,举家自章安泛海至马家山居焉”。清黄瑞《台州金石录·砖录》记录和近出土发现章安六朝时代的姓氏王、吴、高、陈、许、蒋、潘、丁、左、朱等。如岙里坑窑址中的三足支座托面底部之间则模印阳文“金”字或模印阳文“宫”字和一些如青瓷礁斗底部刻划“李”字,估计为该窑的工匠姓氏。朝代纪年中有模印纹饰砖,有西汉的“建元”、“元平”、“永充”,东汉的“永宁、延熹”,三国“赤乌”等最早年号砖,还有一些陶瓷器上的模印和刻划铭文,有些青瓷器物的腹部上用褐彩书写纪年文字,黄岩开井窑址中发现一块青瓷残片上就有褐彩书写纪年文字,仅剩“日作”二字。至于东汉后期时留下的残砖铭文就更多了。晋代“八王”之乱后,中原烽火连年,北方士民相继南渡,或因战事、或因政治等原因,不断南移入台,带来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章安境内周边地区深埋出土汉至南朝各时期的大量墓室及铭文墓砖有“泰和四年八月一日冀州(369)(今河北省高邑县)”,“兖州济阳郡济阳县都乡观化里朱伟妻”等铭文砖;民国七年(1918)二月,章安东路出土“部曲将印”和1971年疏浚百里大河,在八连桥境段村农捡得“军假司马”汉官印;九十年代出土魏晋南北朝流行的六面“朱征寿”私印,青铜带钩印等中可以看出。它反映了章安政治、军事的历史地位和人口迁徙的一个佐证,从而联缀起海隅章安与中原之间文化联结,同时章安也已经与中原地区踏出同样的步伐,共同参与了中华文明一幕幕上演的历史正剧,从中看出华夏文明影响力之深厚久远。 卫温东渡 军事重镇的章安港同时也是东南沿海最早崛起的古代五大海港之一。“三国吴大帝黄龙二年(230)孙权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余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得夷洲数千人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近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次远航的出海口就在章安港。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往,也是我国第一次以 *** 名义经营台湾,意义重大。六十年代湖巉村以北鲎山以南之间还曾掘出船桅、船板等残物,这对回浦故道上的古章安湖范围确认的考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工农发展 海运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古章安的传统手工业、文化相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瓯越民族已从事纺织、造船、陶瓷等劳作。秦汉时期,山越土著居民已经与中原汉人频繁交往,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六朝的章安,随着政治地理的开拓,经济各方面迅速发展。三国吴时期,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当时黄岩郡的物产和风土人情。已经有“丹丘谷夏秋再熟”的记载,丹丘是当时黄岩郡的别称。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以豆为主而普及,干姜为最有名。 南朝时章安的干姜已是朝庭贡品,据唐官编《新修本草》说:“出章安者佳”。《唐书·地理志》也记载:“旧贡干姜出章安城门黄杜者佳”。《南史·孔琇之传》载:“孔琇之出为临海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干姜二千斤,齐武帝嫌其少。乃知琇之清,乃叹息。”《南齐书·孔琇之传》而作“二十斤”而实也。除贡品干姜外,“芒屩”生产也为时瞩目,实际上所谓“芒屩”而是当时络麻编织的草鞋,专供士大夫阶层,啸傲山林,纵情于青山绿水之间。当时主要手工业是陶瓷业。章安陶瓷烧造业历史可追溯商周时期,瓷器到东汉后期渐趋成熟,至六朝几乎达到鼎盛。章安浦河上游溪口铁场村、岙里坑、安王山、马岙村、鲶鱼坑口、棺田山和开井村后山,青瓷窑址群林立。今考古发现为六处之多,遗址定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口青瓷窑生产有壶、罐、洗、钵、瓶、碗、罍、碟、盂、仓、杯等十多类五十余个品种。青瓷轴色淡青如洗,滋润光泽,素雅古朴,轮制成型,模印、雕、堆、刻、镂、捏等技法,还兼烧冥器。 <br><br> 章安濒临椒江,椒北平原一湾之外即是东海,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古代越人善于操舟,主要从事渔业生产,仅灵江流域就有。唐道宣《续高僧传·智顗传》云:“智顗于陈太建七年(575)往居黄岩,民以沪鱼为业,罾网相连四百余里,江沪溪梁六十余所”的记载,海上捕鱼相当规模。同时章安也得渔盐之立,唐代在章安黄礁西新亭头设新亭盐监,今址在黄礁山横村溪头杨老人洞下缓坡,设监官管理盐业,成为当时江南十大监之一。北宋熙宁三年(1070),涂桃平原建立杜渎盐场,盐业生产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曾经繁荣 章安古时交通也很发达。章安属古越之地,古代越人“善于操舟,水行而山处,以船为本,以楫为马”,过著耕种渔猎生活。随着手工业逐渐兴起,经济开始繁荣,出现了航运海港——章安古港。陆路贯通南北,北来古驿道从鄞县、句章(宁波)南下而来,经三门悬渚驿,临海二岭脚横溪驿,抵章安。南来北往,驱使经济繁荣。章安出土的各式钱币,如三国吴钱“大泉二千”,西汉“大泉五千”、“大泉当千”,秦汉半两等还有大量各种版式的五铢钱,间接反映出该地经济状况的一个侧面。 政区拓展,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具有影响的是宗教的传入。东汉末年佛道两教均已传入台州,有典可考的临海寺院最早数晋太康(280—289)的涌泉延恩寺,永康中(300—301)的章安灵穆寺,章安灵穆寺系土人舍宅创立于晋永康二年(301)。章安北郊梓林山兵陈宅村九子罗汉岭脚的“栖道”寺(无碍寺旧名“栖道”),隋改“摄静”,宋改“无碍院”,是南朝章安令吴备子法云,后主持天台山五祖章安大师灌顶(561—632)的出家处。章安境内还出土青瓷碗,刻划的莲纹饰,各种堆塑罐上的佛教人物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临海岙里坑窑址中的陶质碗,内底饰一圆圈,周围刻划九朵莲瓣,东晋至南朝时期则普遍使用莲瓣纹装饰,如鸡首壶肩、瓷碗内外均刻划莲瓣等。 <br><br> 随着政治与地域的开拓,章安豪门世族的形成和文人雅士逐渐兴起,以及经济不断发展,作为黄岩郡治的章安,逐步成为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 金鳌山西古河道,湖沼之间,三面回浦,九曲回觞。旧迹章安湖形成在回浦故道上,在自然和人力作用下逐渐形成风光秀丽的章安湖。据刘宋时孙诜所撰《临海记》描述:“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数百坐,民俗极重,每九日菊酒之辰,宴会于此者常致三四百人”。《太平御览》也有类似载录:“章安古城北有风景优美的大湖,曰:章安湖。湖侧有山,山顶平展,可容三四百人相聚,每逢秋日重阳,郡县长官、文人、士子相聚湖山,行乐优游。”可见当年的章安,城市繁华,生活富庶,湖山入胜,建筑精美。 八十年代初,文物工作者曾多次对古章安遗址进行调查考察,并出土了部分建筑构件,钱纹平砖、板瓦、筒瓦、瓦当、滴水、出土尤为丰富。九十年代初在章安长丰街出土宋祥符寺地砖。1997年,前所中学校园内因建房在“保荣观”遗址夯土层中出土大量的汉代云雷纹瓦当(直径14厘米)。2005年初,在水退基回浦郡都小区工地上出土汉代人面纹瓦当、筒瓦,三国时期的油灯、钵、碗等瓷器残件。 同时,一些文献也记载了西晋泰始年间(265—274)晋章安令成公绥登桥望江制云赋。桥至迟始建于晋代,初为木结构,因桥栏朱赤,称赤栏桥。初建时,“桥上有亭,东西有楼”出土有瓷楼、魂瓶和五孔谷仓罐上的瓷塑建筑、歌俑等形象,还有猪栏、狗圈、鸡笼、灶、炊具、酒具等系列,生动地再现了千年以前人们生活起居的真实面目。同时章安冶炼的技艺也达到一定水平。如出土的青铜带钩、青铜镜、青铜剑、铁剑、青铜洗、青铜碗、礁斗、熨斗等系列,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和雕刻。尤其青铜镜铭文纹饰最为华美,还有一些小件的手工艺品,如男士头髻上的发簪、银质钗、青铜钗、料器簪(玻璃);士庶妇女的红玛瑙、绿水晶等各式束腰、椭圆形、瓜棱形的各种耳珰。还有金质的戒指、手镯、银镯、银戒指、带扣、鎏金的青铜镜等工艺制品。 章安又是我国史学界尚有争议的“东冶”所在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是越国冶炼青铜器的地方,因其位于会稽东南而闻名。至今章安镇梓林湖边村九子山麓、溪口铁场茶园山等均发现了青铜冶炼遗址,湖边村渣岗头积存大量青铜矿渣冶炼残物碎块。为古代相传和文献记载中的“东冶”可能性较大,并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隋后历史 章安到了隋开皇十一年(591)“移其县于镇”,六朝时期的郡级机构迁移临海城的大固山。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原临海郡置置海州,复设临海、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五县;七年(624)并宁海入章安;八年(625)又废诸县,章安、始丰、乐安三县并入临海,台州仅临海一县。 唐时台州是地僻荒无的海隅边郡贬谪之所。到了宋代,章安港也有一定地位,是三门、黄岩两港的前沿,仍然不失为海道的出发港。南宋建炎后,为控扼海道。宋熙宁七年(1074),设亭场于黄礁百家之下,扼守章安港水域,皆防托海防门户。宋代章安又是黄岩大集镇之一,商业繁盛,设有章安镇税场。酿造业发达,设有酒库、醋库等坊场,实施专卖,仍保持县级的经济机构和地位。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浮海避难乘楼船弃明州,正月初二舟至台州湾外牡蛎滩,晚泊金鳌山下,正月十八泛舟去温州。后文天祥自元营脱险途经椒江,也登临金鳌山,哭拜当年高宗驻足处,感慨写下了《入渐东》诗篇,巡道追随献高宗的宋女词人李清照等也随尾登临章安。 宋代奖励对外贸易,南渡之后尤为重视。绍兴七年与十六年就两次下诏:“市舶之利最厚”,“颇助国用……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为发展对外贸易,除在杭州、明州设市舶司外。位于明州、温州之间的章安,虽然没有市舶设定,而市舶交易却照样存在。南宋初,就有冯安国巡视金鳌,松门市舶贸易的记载,市舶务专管海口贸易。宋代章安北郊溪口铁场,据传唐宋时,旧有二里方圆的铁沙场。据《嘉定赤诚志》载:铁矿记载不修,临海雉溪广济(今溪口铁场)宋以来的冶铁业,历史上都是开山淘沙得来称“铁沙”,铁砂炼成熟铁才能用于制造,其形如砖,称为铁砖。宋以后渐已衰竭,当时是黄岩古冶铁中心之一。同时章安也侧重了平原地区开发农业生产。在宋代基础上浚河修闸,进行水利建设。宋末元初之际,这一时期的经济跌落状况集中显现出来,也反映出当时元朝统治时期章安沿海战乱中百姓生存的惨状。由于元末政治腐败,赋税繁重,致使农业生产落后,椒北平原数千顷土地都已成为斥卤之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江西道监察御史蔡民玉“按地脉所宜,凿河若干,置闸若干,总萃以古桥闸”。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整治河道,以资蓄水灌溉,泄水排涝。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r><br> 明清时章安仍设税场,仍是货运的港埠,杜渎盐场的大宗食盐仍由此转输临海销往仙居、缙云、永康、武义等县。章安镇东蔡桥设有杜渎盐场贮运食盐的总厂,可以直接由蔡桥经景贤河驳运往临海。明代末期,倭乱连年,受害深重,地处东南沿海,沿海人民奋起抗倭,至今尚存许多抗倭遗迹。章安附近山巅尚存,有章安烽堠、新亭头烽堠、马峙烽堠、山门烽堠、太平山烽堠等。据《戚继光年谱》载:“隈而椒江之寇,南北分而为二矣,家严复督部兵包围黄礁山下至更余,四面仰攻,一鼓而克计,斩首五十有五级,生擒首贼二,俘夺获器仗一百六十有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为实行“海警”,奉令迁海,强令沿海内撤三十里而空其地,不得片甲入海。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得以解除海禁,全部展复遣界。解禁后,允许居民出海捕鱼,盐场也陆续恢复生产,沿海百姓生活也恢复如故。对外贸易开始,与章安隔江相望的栅浦、葭芷(家子口)两渡,已取代章安港。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浙江沿海通商口岸。直到清乾隆元年(1736),颓败的海门港方才“帆樯云集,商市渐兴”。随之葭芷(家子口)也成为南货转运发兑中心,大批南货从福建运到葭芷销售。嘉庆间,四明慈北鸣鹤场(慈溪)方庆彩、方庆禄兄弟俩迁寓章安方家里,方庆禄于嘉庆十一年(1806)在章安街创设“方万盛”药号,南北道地药材一应俱全,在台州各地延伸网点,创办药铺,以章安“方万盛”为总号,货物、人员相互支配,并附设栈坊生产成药。店员众多,资金雄厚,药材道地,声誉颇高,经营饮片有655种,自制丸、散、膏、丹、药、酒等达396种,不仅向台属六县拆兑,有的还远销苏、杭、沪等地,形成台州国药业之中心。章安“方万盛”总号,民国时曾在其店堂内挂有“百年老店,只此一家”,以显示其历史悠久。 历史名人 章安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如六朝时期,东晋台州正史列传第一人任旭,晋名臣褚裒,农民起义首领孙恩,东晋临海郡太守郗愔。南北朝太平三年(442)七月孙权之三子孙奋,贬为庶人,谪守封章安候。西晋章安令成公绥、国清寺五祖章安大师灌顶,“天台山赋”辞家孙绰。宋代“平生为诗数千篇”的诗人杨蟠,驻马毕章安的康王赵构,脱险过台的文天祥,章安填词的李清照,台州大儒石嶅,名志总纂陈耆卿,元代词人于演、朱右,明代戚继光,清代史地学家齐召南,康乾盛世一门三才女叶素娘、吴蕙芳和吴茜云母女,书画大家赵之谦,官浙闽提塘总理塘务的武进士蔡殿魁等。他们或为官、或均临、或寓寄章安,流下不朽的足迹。李惠卿创办台州最早的乱弹班,被称为“山兵高腔”,追本溯源,台州乱弹剧团还应该说是从山兵高腔班发展而来的。山兵高腔也加入了部分的乱弹内容,成为台州乱弹剧种中“山里乱弹”的主流。又有以章安命名的北宋杨蟠的《章安集》。清咸丰十一年(1861),客章安赵之谦的《章安杂说》,清临海著名学者黄瑞《金鳌山志》等文献著作留存于世。 近代历史 椒江南岸僻为通商口岸后,海门港开始活跃,成为交通经济中心,章安也持续它的经济中心地位。清至民国,章安经济繁荣,店铺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西医、典当、南北货、百货、酿造、染坊、竹木柴炭、米业六陈、铜锡铁匠、蔬菜、瓜果、水产、饭铺、客栈等,其间还依稀隐露老字号的匾字招牌,人丁兴旺,商贾云集。古街东西走向长约660米,仅宽约3米。街内有三祠(叶、卢、林宗祠)、二阁(文昌阁)、二庙(东岳庙、祠山庙)、一桥(章安桥),先有洪、童、林,后有卢、叶、乔、章等姓氏聚居繁衍。清至民国的商铺店号林立,桥西街有张鼎丰南北货、叶义大染坊、福星医院、公济医院、王同德南北货、永成百货、五州药房分销处;桥东街有方隆盛、方万盛、丁春生、同仁春、方亦仁诸药号、南北货方鼎盛;糕点有张鼎丰、卢聚元、益生、叶顺利、卢福记;百货有叶宰登、池锦春、叶合利;杂货有叶元亨;典当有黄裕泰;染坊有余永丰、余永盛;酒坊有卢阜昌、卢聚元、李福兴,还有卢庆祥号时样首饰、崔源丰等商家店号和百年老字号,也保留着当年的兴盛气息。今老街内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的“方万盛”药号,“余永盛”染坊旧址。乾隆十二年(1747),洪氏孝节门坊;咸丰二年(1852)祠山庙;光绪二十四年(1898)叶绳武的书回浦闸;同治十年(1871)进土蔡殿魁故居蔡家里;道光二十一年(1841)叶氏宗祠;光绪二十六年(1906)的鳌峰闸;乾隆五十四年(1789)章安桥等古迹。走进章安老街,亲身体味喧嚣中的宁静,感受城市曾经的兴衰与繁荣,漫长历史岁月,匆匆流逝,章安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在,而漫步街巷中,一些留存下来的建筑和文字还能让人深刻感受古街当年的风韵,但章安古老的文化遗留史迹,人文景观,无不展示古郡光辉历史的一页章安街道地处台州市椒江区北岸,东邻前所街道,南与椒江城区隔江相望,西与临海市涌泉镇相接,北接临海市杜桥镇,街道办事处驻地华景村,距区 *** 驻地5公里。全街道下辖40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地域面积62.9平方公里,人口7.8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椒江大桥横跨南北,省道“83”线穿境而过,75省道复线即将动工兴建,规划中的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的入口处,是椒江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章安历史悠久,东汉时由回浦改为章安,东汉至唐朝一直是台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改为保乐乡,清代设浦章镇,民国时称章安乡,建国后建区属临海县,1984年改设椒江市章安区,1992年并梓林、杨司两乡入章安镇,2001年和黄礁乡合并成为章安街道。而成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以古郡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文物古迹 章安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寺、章安桥(赤栏桥)、蔡桥; 文物保护点: 花园遗存、谢杨遗存、章安遗址、回浦闸、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太平山古墓群、摄静寺、梵音寺、叶家祠堂、林氏贞节坊、净居院寺僧檀越涉讼碑。 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 在章安街道华景村金鳌山。系宋高宗赵构南渡行在驻跸所在地。旧有祥符塔院、如画轩等、后圮。现山上建有东岳宫、康王庙、观音阁等,为台州著名胜境。 谢杨遗存: 在章安街道谢杨村官坟上。新石器时代遗存。1989年冬发现,出土石镰、石刀、残石器共三件,页岩制,细薄。前数年,遗存附近尚有数件石器出土,已佚。 章安遗址: 汉代遗址,范围约2平方公里,时有汉晋至南朝文物出土。遗址即汉章安(回浦)县治古址。 花园遗存: 在章安街道花园村西南0.5公里的张岙岭脚。新石器时代遗存。七十年代初出土石镰、陶纺锤各一件(现藏临海市博物馆),同时出土的尚有石凿等。 太平山古墓群: 在章安街道太平山北麓及杨司至前所山路两旁。时代汉至南朝。分布范围长达2公里,大部分已破坏,尚有部分在半塌陷处露头,均为砖室墓。 合旗古墓群: 在章安街道合旗村上塘后门山脚(包括谢张、谢杨)。时代东汉至南朝。分布范围较散,自合旗至谢杨沿山脚有十余座,均已掘毁,有钱纹、羽毛纹、波浪纹墓砖。 林氏贞节坊: 在章安街。清雍正时建。四柱式石坊,顶已毁,坊身当作屋架被居民建入屋内。 梵音寺: 在章安街道双洋村。乾隆时始建,现建筑为晚清所建。 叶家祠堂:在章安街道回浦村,清道光间建。四合院式古建筑,前有照壁,门厅内接戏台,前两石柱间尚有两石狮,大厅梁架结构及雕饰均较精美。 风景名胜 古章安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清黄瑞在《赤城集》“牡蛎滩”文中谓牡蛎滩在“金鳌山之南,海门潮落,一望数里,乱石卵缀,多生牡蛎,今尽淤塞,其潮至处,犹牡蛎簇簇也。”清无碍寺“重整五祖讲台碑”载:“南眺章安古郡,牡蛎滩如在足下,昔宋高宗航海驻马毕于此”,“蛎滩返照”也成为古章安八景之一。六朝时期,无怪乎晋代的希愔在任临海太守时“在郡优游”,后“以疾去职,乃筑宅章安,有终焉之志。”连从未到过章安做过吴尚书令的汝南人陈化,“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章安”终老章安之意愿。 金鳌山,章安一方名胜,东南屏障,临江,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山上旧有祥符寺(又称善济院),设有高宗御座,宋高宗驻马毕之胜地,旧有祥符院,如画轩、唐开元八年(720)建的灵穆寺双塔和南宋石敦山 讲学的观澜书院等,均年久圮废。山之东麓有元状元泰不华篆书题的蘸金洞(现己开岩炸毁)。街外下塘头之洋大道上立有清嘉庆八年(1803)柯氏“彤管扬徽”节孝坊于1966年文革中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