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在割了稻子的田里找菌子,白色的蘑菇,厚厚的肉,炒菜吃特别好吃。那时候也担心这蘑菇会不会有毒能不能吃?后来对照书上写的,一般有毒的蘑菇是彩色的,灰色或者白色的能吃,就试着炒了,发现味道不错,也没中毒,大家就都吃起来了,田里很多很多,吃到后面都吃腻了(*?-?*)
水稻苗床细菌性褐斑病怎么治疗
(1)植物检疫
本病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植物检疫,不从病区调种、引种。加强产地检疫。轻病田的种子要单收、单存,严防与无病种子混杂,不准作种用。重病田生产的种子一律销毁。未经检疫的稻种禁止随意调运。
(2)农业防治
①处理带病稻草。带病稻草可用作燃料或用作工业原料,田间病残体应清除烧毁或沤制腐熟作肥料。
②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如桂31901、青华矮6号、双桂36、宁粳15、珍桂矮1号、秋桂11、双朝25、广优、梅优、博优、三培占1号、冀粳15、博优等。
③整治排灌系统,避免洪水淹没稻田。
④抓好秧田防病,严防秧田受侵,培育无病壮秧。在选用未发生水稻细条病的田块作秧田的基础上,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避免串灌,防止淹苗,并做好秧苗科学施肥,使秧苗生长健壮。
⑤台风、洪水过后,应立即排水。可撒施石灰、草木灰,抑制病害的流行扩展。
⑥加强本田管理。应用“浅、薄、湿、晒”的科学排灌技术,避免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防止涝害。严控发病稻田田水串流,以免病菌蔓延。施肥要适时适量,氮、磷、钾搭配,多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稻株抗病力。切忌中期过量施用氮肥。长势较弱的病稻田,施药后每667m2可适当施用尿素、氯化钾各3~4kg,以利水稻恢复生机。对零星发病的新病田,早期摘除病叶并烧毁,减少菌源。
(3)化学防治
①种子消毒。稻种经预浸后,用85%强氯精300~400倍溶液浸种12h,洗净后视种子吸水情况进行催芽或继续浸足水,或者用500倍液50%代森铵溶液浸种12~24h,洗净药液后催芽。
②根据品种或病情发展情况施药防治。感病品种和历史性病区应在暴风雨过后及时排水施药,其他稻田在发病初期施药。可喷施25%叶青双400~500倍液或25%叶枯灵30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水稻抽穗前使用)。病情蔓延较快或天气对病害流行有利时,应连续喷药2~3次,隔6~7天喷1次。菌毒清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每667m2用20%可湿性粉剂32~42g,一般加水60kg,稀释1400~1800倍液或用5%水剂130~167g,加水60kg,稀释400~500倍液,于抽穗期开始喷药,7d后再施1次。发病中心应重点喷药。无论是秧田还是本田都应在始病期前施药,把病害控制在初发阶段。
对于水稻苗床细菌性褐斑病,可以选用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70-340克、14%胶胺铜水剂125-170毫升、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60-70克、2%加收米80-100毫升、50%多菌灵100毫升,兑水15-20升混合后喷施茎叶,防治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