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粘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开沟整地
长根品种按行距1m,在田间挖南北向深沟,沟宽28-30cm,深140cm。挖时将上下层土分别堆放在沟的两侧,沟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楼碎。
经晾晒几天后,先将底层土耧平踩实,再分别填入下层土、上层土,每填20cm耧平踩实1次,要拾净所有瓦砾杂物。为便于开沟,一般都是先隔行开挖,待填平半条沟后,再开挖剩下的半条沟。
3、种块处理
在种植前20-25天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下端断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以杀菌和促进发芽。
用根头繁殖不能扩大种植面积,若要增加繁殖系数,必须将块根切断繁殖。即选长1m左右,横径2.5-4.5cm的较细块根,切分成15-20cm长的若干小段,并用毛笔标记上、下端,然后将每个断面蘸石灰,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
晒种期要轻拿轻放,以防擦伤。同时要做好防风、防雨和防霜冻工作。
4、种植方法
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2℃以上,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时种植。华北地区多在4下旬,长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华南地区则在3-4月。
种植前要在大田周围挖深围沟,深达1m左右,宽0.6-0.8m,并与外沟相通。田长超过20m的还要加开腰沟,以保证多雨季节迅速排水。
然后在种植行中央拉绳,按行距1m沿绳开浅沟,深5.6cm,在沟中用10-12cm粗的钢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松土层底部。
将种薯的上端顺沟走向横放在洞口上,以引导新生的块根垂直下伸,生长粗细均匀,达到出口和收购的标准。排放好一沟后,随即覆土起垄,垄高10cm。
5、施足基肥
下种后到出苗前,将种植沟两侧行间土壤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要配合施用,施腐熟厩肥或粪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25-35kg,并与翻土充分混合。
6、适时采收
山药的采收一般在霜降以后,茎叶枯萎后进行,采收过早,含水多,容易折断。如果不急于上市,可在地里过冬,待需要时再挖,或者延迟到3月中下旬萌芽前采收。
扩展资料
预防山药死藤
一、杜绝病毒来源
种植地应选择间隔三年以上未种山药的**或棕色沙质土壤的田块。种山药的头一年一定要种水稻,冬季种小麦、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千万不要种油菜、甘蓝类阔叶蔬菜,这样田块病毒少,山药就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另外,要选择黄亮、无病斑的山药做种,切种时伤口涂上草木灰灭菌。环境好、种好,山药自然能健康生长。
二、科学管理
山药喜干燥、怕渍水,所以栽培时应窄厢深沟,厢宽1米左右,沟深20-35厘米。除草可用除草剂,前茬作物收获后,可用“百草枯”除草,以后每隔10-15天雨后天晴时喷一次“乙草胺”、“拉索”等芽前除草剂。
实践证明,过多锄泡土壤,山药积水也会死藤。8月底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雨后天晴时喷一次杀菌剂防死藤,可用美国产的“代森锰锌”+日本产的“甲基托布津”防治3-4次。
如长期不下雨,山药块茎会因缺水而生长不好,可在下半夜或早上冷土灌大半沟水,让厢面湿润80%就行,千万不要在中午烈日热土时灌水,否则山药会因受不了冷热变化造成生理失调而落叶枯藤。
参考资料:
安徽农网-如何预防山药死藤
山药的种植方法
1、选种:种植山药前要选择色泽明艳、顶芽饱满、茎块粗的种薯。2、催芽:将山药种薯放进温度在25-30度之间的温棚中催芽。3、播种:将山药种薯水平摆放在沟中,并覆土浇足水。4、养护:每隔3-4天为山药浇一次水,并为其搭建支架。
山药的种植方法
1、选种
山药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成活率与质量,种植前需要选择色泽明艳、顶芽饱满、茎块粗、无腐烂受冻且无病虫害侵蚀的种薯,而且每个种子的重量约在150克左右为最佳。
2、催芽
为山药催芽的最佳时间是在播种前15天左右,催芽时将其放进温度在25-30度之间的温棚中,并密闭保温,等山药幼芽露出即可播种。
3、播种
播种山药的时间以每年3-4月份为佳,播种时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强的背风向阳处,然后开沟,将种薯水平摆好,最后覆土浇足水,并在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
4、养护
由于山药的耐寒性较差,所以栽种结束之后,要将土壤的温度维持在25-28度之间,并坚持每隔3-4天浇一次水,一个月之后就会生根发芽,此时需要为山药搭建支架,以供其攀爬。
山药的功效
山药别名又称山薯,淮山,为多年生缠绕草本。中医认为,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作为高营养食品,山药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质、消化酵素等,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
山药的种植方法由于山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较好。在近几年的蔬菜栽培中引起广大农民朋友的注意,现将山药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山药的生物学特性
山药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宜于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种植。茎叶喜高温、干燥、畏霜冻,生长的最适温度25-28℃。块茎极耐旱,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为宜。粘土容易使块茎须多、根大,形不正,易生扁头和分叉。山药喜有机肥,但是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并与土壤掺混均匀,否则块茎先端的柔嫩组织一旦触及生粪或粪团,会引起分叉,甚至因脱水而发生坏死。生长前期宜供给氮肥,有利于茎叶生长;生长中后期适当供给氮肥以保持茎叶不衰外,还需增施磷钾肥,以利于块茎膨大。出苗后,块茎生长前期需要水分不多,以利块茎深人土层和块茎形成,块茎生长盛期不能缺水。
二、生长过程
山药从芽萌发到块茎收获,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发芽期:从山药栽子萌发至出苗约需35天,而山药段子需50天左右。由芽顶向上抽生芽条,芽基部抽生块茎。当块茎长达1至3厘米时,芽条便破土而出。
2、甩条发棵期:此期历时60天,生长以茎叶为主,块茎生长量极微。
3、块茎生长盛期:从现蕾到茎叶生长基本稳定,约需60天,此期茎叶生长与块茎的生长都极为旺盛,但是生长中心在块茎。
4、休眠期:茎叶因霜衰败,块茎进人休眠期。
三、栽培技术
1、山药的栽培季节
从早春终霜前栽植开始直到秋末冬初霜降时结束。
2、播种材料
山药的播种材料主要有:山药栽子、段子和零余子。山药的最初种源来自零余子。第一年秋选用大型零余子储藏过冬;第二年春天于霜前半月条播露地,或先在苗床催芽后栽植。山药块茎容易生不定芽,可以切块繁殖。扁块种多半只有块茎的茎端能够发芽,所以切块时采取纵切法,切块重100克左右。长柱种块的任何部位都能发芽,可按照10-15厘米长切段繁殖,叫山药段子,长柱种块在其顶端有一隐芽,所以常截取本段供种用,俗称山药栽子。
3、整地做畦和播种
山药的块茎生长深入土层之下,应进行局部深翻或者开沟。轮作则按照1米距开沟,沟宽25厘米,深为0.5-1米,因品种而异;间作则按照2-3米开沟。沟土最好于冬前翻耕,早春随着土壤解冻而翻土入沟。最后按照1米宽做畦以备栽植。播种方法是:一般采用单行条播,先于畦中央开10厘米深沟,然后按照株距15-20厘米将山药栽子或者段子平放沟中,盖上8-10厘米。
4、田间管理
(1)疏苗
遇到切块或切段萌生数苗者,应及早疏除弱苗,保留1~2个强健者。主茎基部的侧枝妨碍通风透光,应予摘除。在零余子大量形成期间,为了避免养分过多消耗,可以及早摘除一部分。
(2)施肥
播种后支架前都可以施基粪,结合施用速效氮肥。发棵期追肥1至2次,保证发棵需要。现蕾时,茎叶和块茎开始进入旺盛生长,要重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
(3)中耕除草
结合追肥、浇水进行,中耕宜浅,近植株处的杂草用手拔除,以免损伤根系。
(4)浇水
块茎旺盛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山药为耐旱作物,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清晨浇凉水抗旱: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5)病虫害防治
①炭疽病:山药炭疽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心散布小黑点,后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6~8月发病严重,植株常枯黄、落叶。防治方法:冬季收获时,清除病株残叶,平时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前可喷1:1:10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初期用50{bf}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②褐斑病:山药褐斑病又叫“枯叶病”,是山药的重要病害。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上产生**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有时破裂穿孔。病斑数量多时可使整片叶变褐枯死。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附于被害部越冬,次年开春后形成孢子,随风雨传播。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严重,在潮湿、多雨情况下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后立即剪除病叶,再喷65{bf}代森锌,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③蛴螬:在山药块根生长期中,常咬块根,被害后块根生长不大,加工刮皮后变成黄褐色。煮不烂,味变苦,干燥后坚硬,品质变劣。防治方法:整地时每亩可用茶籽饼30千克撒施,生跃期中如有蛴蜡为害,可用90{bf}精制敌百虫1000倍液浇注毒杀。
④红蜘蛛:成螨常群集于叶背吮吸汁液,使叶片由绿变黄,最后脱落,造成植株早期萎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bf}中科美铃1500~2000倍液喷杀,5天后再喷35{bf}杀螨特1200倍液1次,即可杀卵又可杀成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