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
常用的有补气作用的中药很多,这里只介绍以下几种。
①人参
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研究证实,人参有促进人体细胞发育,增加细胞分裂次数的作用,而美国学者诲弗利克认为,人体细胞大约分裂50次就停止丁,细胞每次分裂一次需要2.4年,如果能达到分裂50次,就可以活到120岁,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
现代研究证实,人参含有多种皂甙和挥发油,多糖类,维生素BI、B2、C等成分;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促性激素样作用,还有强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强造血机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此外,人参还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对慢性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若炖服,用量一般3--9克;炖时要用慢火煮沸1小时以上,以便把人参有效成分煎出,保证疗效。若吞服,将人参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用量1—2克。若酒浸,将人参切碎,放人好米酒内浸泡,—般1个月后便可饮服,每次两2汤匙,1日2次。
②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防止气虚,感冒和感染颇为有效,还有强心利尿作和降压作用;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③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移种于我国的叫种参,药用其根,为贵重药材,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体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时,可研为细末,每次服1—1.5克,温开水送下;亦可单独水煎,每剂1.5--3克;存放时要防腐,防虫蛀,可:干燥后密封保存,或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本品忌用藜芦同用,虚寒者忌用。
④党参
党参为橘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根,以山西的潞参参为优;含有菊糖,生物碱,皂甙,维生素B1、B2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亦可增加红细胞和血色素,并能增加免疫力;此外,对化学疗法及放射方法引起的血细胞降低也有升高作用。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
若酒浸,将党参切碎,浸于1斤米酒或白酒中,1个月后服用,每次2--3汤匙,1日3次;
若水煎,每次9---15克,内服。
本品反藜芦,不宜同用。
⑤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又称孩儿参,是一味很好的清补之品,内含果糖,淀粉,皂甙,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霉,宜放置干燥通风处或干燥后密封存放。
⑥白术
白术为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以浙江出产的白术为最好,为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内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有保护肝脏,降低血糖,增强体力等作用;能促进胃肠液分泌,有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及升高血细胞效应。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用量:5—15克,凡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舌苔光剥,唇燥口干者不宜使用。
⑦甘草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以质坚实而重,皮细而紧有柚沟,断面黄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纤维少者为佳;内含甘草甜素、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甙等,动物实验证明甘草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此外,尚具有镇咳,镇痛,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用量:1.5-9克,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补气方一 椰子1个。将椰子剥去外皮,去壳,取白色肉瓤,切成小块食之,每次数块。
椰子肉,异名椰子瓤,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色白,嚼之似肉质。味甘性平, “益气,去风,食之不饥,令人面泽”(《本草纲目》)。
椰子果肉含油量为60%一65%,油内大部分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仅有很少的油酸与亚油酸。这与一般植物油有很大不同。饱和脂肪酸尽管有一些弊端,但也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了维持良好的健康水平,营养学家建议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好各占1/3,即保持1:1:1的比例较为适宜。此外椰子肉尚含有一些蛋白质、蔗糖、葡萄糖,对皮肤的健美也有益处。
老年人、高血脂症、肥胖者慎用。
补气方二豆浆200克,粳米59克;白糖适量。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继续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
本方补虚羸,肥健人,适合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
补气方三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
补气方四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皆适量。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烂;每日2次。
补血养血[1]的饮食方案
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生率达到15%~20%,其中妇女儿童贫血率高达20%以上,贫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法进行调治:
1、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2、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4、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5、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当减肥瘦身成为都市生活的主题时,另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攻占了现代家庭中的最小成员,这就是缺铁性贫血。
6、猪肝150克,菠菜适量。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克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喝汤。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给孩子吃一款“补血菜”。
主要用于气虚症的具补气功能药物称为补气中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故气虚主要表现为脾肺二脏的病症。脾气虚则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脘腹虚胀,妇女经量多而色淡,舌淡、脉弱等症,严重者可见脱肛、内脏下垂、慢性浮肿、肺气虚可见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喘、易出虚汗、易患感冒等。
补气药不仅能够补气,由于气血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母”,补气药还能使气旺生血,补气摄血,用于血虚和出血之症。另外,补气药须适当配伍行气药同用,可使补而不滞。以下介绍几味常用补气中药。
人参
味甘、微苦、性微温。含人参苷、人参酸、挥发油、糖类、植物皂醇及维生素B1、B2等。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增强条件反射强度,同时又能加强抑制过程,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造血功能,对性腺也有促进作用。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虚脱,以及肺虚气喘、动则自汗;脾气不足之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气虚脱肛;热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阴两亏,口渴多饮,消渴症;气血亏虚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病症。用法:每日3~10克,隔水炖服,亦可文火单煎独服,或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汁中服用。亦可研末吞服或切片含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若用于急救虚脱,可用15~30克,煎汁分次灌服。本品对实热之症,感冒初起者不宜服用。注意不宜与萝卜、茶叶同服。忌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同用。
西洋参
主要产于美国、加拿大。其性寒,味苦微甘。含人参皂苷、树脂、挥发油等。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抗疲劳、抗缺氧能力,可促进抗体形成,有镇静作用。功效:补气养阴、消热生津。主要适用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中带血;气阴两亏的乏力气短,口渴;热病伤阴的口干舌燥。用法:3~6克,文火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其汁兑入其他药汁中服用,亦可切片含服、研末吞服或装入胶囊吞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本品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忌与藜芦同用。
党参
性平、味甘。含皂苷类,维生素B1和B2,挥发油及生物碱等。能增强机体活力,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调节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升高作用。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头晕,面色萎黄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用法:10~30克煎服。或烘干研末吞服,每次1~2克。本品忌与藜芦同用。
黄芪
味甘,性微温。含葡萄糖醛酸、甜菜氨基酸、蔗糖、叶酸、胆碱、生物碱、烟酸等。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血lgM、IgE、cAMP显著增加,并能诱生干扰素,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加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冠状血管阻力;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加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并有利尿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营养;有消除肾炎尿蛋白的作用。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脾肺气虚之短气乏力;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便血;卫表不固之自汗,易患感冒及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失运,水湿内停的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还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慢性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活动性)等。用法:一般10~15克,大剂量可用30~60克煎服。补气升阳时宜灸用,其他多生用。注意:表实邪盛,阴虚阳亢或有气滞湿阻,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使用。
白术
性温、味甘、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白术酮,并含维生素A类物质。能增强体力;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能轻度降低血糖;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效应;还能护肝、防止肝糖原减少。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失运,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足肿等。用法:5~10克煎服。补气健脾宜炒用,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对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舌苔光剥、唇燥口干者不宜用。
山药
味甘性平。含皂苷、黏液质、胆碱、氨基酸、淀粉、多酚氧化酶、糖、蛋白质等;有营养,助消化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固肾。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或腹泻,肺虚咳喘,肾虚尿频、遗精,妇女白带过多及消渴等病症。用法:10~30克,大剂量可用60~250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6~12克。健脾止泻宜炒黄用。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