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历史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6:22:26
字号:

台州的历史如何

先秦 时为瓯越地。

台州的历史

秦 地属闽中郡。 汉 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西汉 始元二年(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

县治回浦(今章安)。 属会稽郡,隶扬州。

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 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 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

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

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

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晋 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

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

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 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

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 辖县如故。

隋 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 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

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

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 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

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

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

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

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

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

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

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

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

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 *** 。 民国 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

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 *** 。

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 *** 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

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 *** 。21年月,省 *** 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

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

24年月,省 *** 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

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

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

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

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

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

台州的历史

台州历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设立回浦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置临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称海州,次年改称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开始。

天台山之名也有由来。该山在天台县之西,仙霞岭山脉东北端。本名镇亭山,又称天梯山,或称灵越,或称台岳。山之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滨,如衣之有缘。以山形如八叶覆莲,有八支八溪及上台、中台、下台等,似三星之台宿。《十道志》谓之“顶对三辰”,故称天台。一曰“大小台”。按陶弘景《真诰》:“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又顾野王《舆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柏,众岳之最秀者也”

总之,台州因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山又因上应台宿而得名.台州的得名与台宿当有一定的关系.

浙江台州的历史

州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下汤人类文明。

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设立回浦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置临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称海州,次年改称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地级台州市。

市 *** 驻椒江区,为组合式滨海城市。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市化总体规划》中把台州市确定为浙江省城市化格局中的大城市和一级经济亚区中心。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里,,明确台州为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之一。

台州的历史时代变迁1000字

台州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浙江省沿海中部。

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745千米,占浙江省的28%。

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2011年底,全市户籍人口586.79万,99%为汉族。

2011年台州市区常住人口155.85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

1994年以前 *** 驻地为临海。全市民营经济比重占GDP比重97% ,台州私营经济又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台模式”。

同时还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华东能源基地,获4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家乡(台州)的资料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厚、独放异彩。名山古刹时掩时映,碧海蓝天云卷云舒,自有一派江南“海上仙子国”的明媚秀色。台州旅游以“佛、山、海、城、洞”五个方面最具特色,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长屿硐天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及仙居、桃渚、方山——南嵩岩等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台州是中国重要渔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域面积和水产产量居浙江省首位,盛产大黄鱼、带鱼、鲳鱼等数十种经济鱼类,以及对虾、梭子蟹和大量的贝壳类海产品。全市有近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其中浅海宜养面积29.8万亩,潮间带滩涂宜养面积42万亩,养殖海带、缢蛏、青蟹等十多种海、淡水产品。

台州是中国著名的果品基地。黄岩蜜橘闻名遐迩,有早橘、早熟无核橘、本地早等近200个品种;玉环柚(楚门文旦)为世界四大名柚之一;黄岩、仙居为"中国杨梅之乡";黄岩蜜桔、临海涌泉蜜橘、温岭高橙、三门脐橙等水果也量大质优,素负盛名。台州还有四大名茶:天台山云雾茶、临海蟠毫、仙居云峰茶、黄岩龙乾春。

位置:位于浙江中部海岸,南邻温州,西与金华、丽水接壤,北通宁波、绍兴,总面积941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36平方公里。

区划:现辖黄岩、椒江、路桥、三个区及临海、温岭二个市及天台、三门、仙居、玉环四个县。

交通: 境内有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时交通圈

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全市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海门市辖21个镇、1个乡:海门镇、三星镇、天补镇、三和镇、德胜镇、三厂镇、常乐镇、麒麟镇、悦来镇、万年镇、三阳镇、四甲镇、货隆镇、余东镇、正余镇、包场镇、刘浩镇、东灶港镇、临江镇、王浩镇、树勋镇、海永乡。

海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从海门出发去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只需2-2.5小时,乘飞机可达世界各地。海门是苏北离国际大都市--上海最近的地方;去南通机场只需三十分钟,可达国内主要城市;货物运输通过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可发往亚洲各大港口和西欧等地。

海门潜在交通优势十分突出。一是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即浦东到崇明的越江隧道和崇明到海门的越江大桥--崇海大桥。目前大桥的立项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届时长江入海口将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大通道,海门到浦东只需一个半小时。海门将成为苏北地区与浦东经济接轨的桥头堡,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二是苏通大桥工程,即南通和苏州之间兴建长江公路大桥,该桥处于我市市区西侧,其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海门与苏南的距离。三是宁启铁路工程,即南京至启东铁路。四是宁通高速公路东延工程。该工程横穿我市全境,已正式通车

海门市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处于环上海浦东经济辐射圈内,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医药化工、轻纺服装、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被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列为“中华之最”的绣品专业市场--江苏叠石桥绣品城。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49.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59.1亿元;财政收入8.79亿元,基本竞争力列全国县级市第43位。

近年来,海门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明星县”、“全国科技先进市”等多项国家级殊荣,被誉为“金三角上小浦东”。

位置面积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靠长江,东邻启东市,东北濒临黄海,有海岸线11.73公里,西和北部与通州市接壤。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全市土地总面积1001.24平方公里。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成网络状,与长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部横截面呈弧形,两头低,中间高。全市耕地面积847426亩,占总面积的49.2%。

区域人口

2001年4月区划调整前,全市设有18镇,4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726个村民委员会。调整后,王浩、树勋、临江撤乡建镇。年未,全市共有21镇,1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103.1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当年人口出生率6.9%,自然增长率0.7%。

自然资源

海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土地肥沃,水、气、肥比较协调,有利于多种杂粮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黄麻、药材等作物生长。市境盛产元麦、玉米、水稻、蚕豆、大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其次还有油菜、黄麻、薄荷、留兰香、小辣椒、药材、水果、花卉等。全市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畜牧业有猪、羊、鸡、鸭、兔、蜂、牛、马、驴等产品以及水貂、鸽、鹌鹑、花鸟等特种饲养产品。海门频江临海,丰富的长江水和黄海水资源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产鱼、河蟹、镘鲡、黄鳝、鳖、龟、牛蛙及河蚌育珠,近海产对虾、梭子蟹、锯缘青蟹、文蛤、牡蛎、扇贝、养殖海带、条斑紫菜等。另外还有蚕茧、食用菌、蔬菜和瓜果等。矿产资源有磁铁矿、大理石和矿泉水。其中磁铁矿石储量2565万吨,另有海盐。

气候概况

气温:2001年全市平均气温15.9℃,比常年偏高能0.7℃,。其中1月、2月、3月、5 月、10月显著偏高,4月、7月偏高;8月偏低,其余月份为正常。2001年,极端最高气温是7月22日36.70℃,极端最低气温是1月15日-5.5℃。

降水:2001年,全市降水量1348.0毫米,比常年显著偏多。其中1月、4月异常多,6月22日-24日受飞燕(2号台风)和梅雨锋影响本市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262-347毫米,以悦来为最大,全市出现暴雨5次。8月降水量显著偏多,其余月份正常或偏少,其中3月、5月、9月显著偏少。

日照:2001年全市日照总时数2121.5小时,与常年相仿,其中3月231小时,比常年平均值多75.4小时,为异常多;其次为5月偏多13小时,7月偏多33.5小时,11月偏多20.3小时。其余月份为正常或偏少,其中2月、12月显著偏少,比常年平均值少33.8和54.9小时。

海门名胜古迹

庙会

清代至民国初年,境内一些集镇及庙宇,一年中要有数次庙会,俗称"出会",也叫迎神赛 会。庙会的日期按规定,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出会,五月十三"关帝菩萨',出会,十月初一或十五"城隆菩萨',出会,还有"猛将会"、"娘娘会"等。县境北部地区一些集镇一两年就要有一次 庙会,如都天会、元帅会、观音会等,其中都天会的规模为最大。庙会非常隆重,先将寺庙里供奉 的菩萨用轿子抬出,前后有各式仪仗队迎送。有撑花伞的、捕盾牌的、提灯笼的,还有踩高挠、跳 师子舞的,前呼后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菩萨"出巡',途中,有些人摆香案跪拜,围观者人山人海。许多善男信女,穿红戴绿,欢天喜地,热闹非凡。此种庙会,4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与50年代 基本停止。

情歌

采桑 、采木香、采红菱、采青梅、花望梦、哭望郎、四季歌、绣郎衣、五更调、梳妆台、郎想想、挑水歌、思曲山歌、日落西山、结出私情、约郎山歌、西湖栏杆、情郎山歌、新打水车、绣花肚兜、弯弯络络一条河、远望江南一颗桑、红嘴绿鹦鹉等。

十字歌

十张台子、十个苦恼、十只香袋、十双拖鞋、十房媳妇、十个姑娘、十把扇子、十约情郎、十姐见郎 、十双绣花鞋、十个铜细、十条手巾、十里亭劝郎、十稀才、十娘子、十个月、十告郎、十二月花名、十二杯酒、十二月长工歌、三十六条虫,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4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