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 主要用于水稻、 果树、 茶树、 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对鞘翅目 、 部分同翅目 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 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 飞虱科: 马铃薯上的大叶蝉科;柑橘、 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 柑橘上的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
噻嗪酮的使用方法:
1.蔬菜害虫防治白粉虱,用10%噻嗪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2.5%联苯菊酯乳油5000倍液混配喷施。
防治小绿叶蝉、棉叶蝉,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000倍液喷雾。
防治烟粉虱,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500倍液喷雾。
防治长绿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侧多食跗线螨(茶黄螨),用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用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2.果树害虫防治柑橘矢尖蚧等蚧壳虫、白粉虱,用25%噻嗪酮悬浮剂(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37%噻嗪酮悬浮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矢尖蚧等蚧壳虫时,在害虫出蛰前或若虫发生初期进行喷药,每代喷药1次即可。防治白粉虱时,从白粉虱发生初盛期开始喷药,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防治桃、李、杏树桑白蚧等蚧壳虫、小绿叶蝉,用25%噻嗪酮悬浮剂(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37%噻嗪酮悬浮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桑白蚧等蚧壳虫时,在若虫孵化后至低龄若虫期及时喷药,每代喷药1次即可。防治小绿叶蝉时,在害虫发生初盛期或叶片正面出现较多黄绿色小点时及时喷药,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3.水稻害虫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叶蝉类:在主害代低龄若虫始盛期喷药1次。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