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的草药,一般都是对症下药,中草药虽然是天然的植物,但是它也是药,是药就有毒,不能瞎吃,常常听说人们吃人参吃的过量之后,会流鼻血,中药讲的是慢条斯理,可能你吃药的前几次感觉不到什么,但是你的身体已经在慢慢康复了,不含我们现在常见的超标的抗生素。这样你的身体只会强壮起来,而不是会越来越弱。要明白,如果得了病,吃的药不对,药也会变成毒的。
1.虎杖根,植物名叫做虎杖。别名叫做九龙根、花斑竹、斑根。土名叫做紫金龙根、大活血龙。植物形态为多年生大草本植物,高度可达六尺左右,有雌雄之分,地下拥有坚硬、**、横行的根茎。茎斜上,是空心的,表面有条纹,散生紫红色小点,节明显,并且有一层薄膜包着。叶子互生,阔卵圆形或者卵状椭圆形,长度为1.5到3寸。花小,白色,密生于叶腋部位。果实为三角形,赤褐色的,光滑,外面有紫红色的有翅的萼。六到七月开花,九到十月果实成熟。
2.月季花,植物名还是月季。别名叫做月月红。土名叫做小月季或者是本月季。植物形态为常绿直立灌木形植物。枝有大量钩刺。羽状复叶交互生长。小叶有三到五片,为长椭圆形带披针形,正面是深绿色的而且光滑,边缘有小锯齿。花是深红色的,直径却不足一寸,重瓣,月月开花。药用部分是花。采收季节在五到六月份。
3.马鞭草,植物名叫做马鞭。别名叫做铁马鞭。土名叫做红藤草。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度达三尺,茎叶都有毛。茎方形,分枝开展。叶子对生,暗绿色、常深裂,并有缺口和粗齿,正面有皱纹。花小,淡蓝色,密生成为细长花穗,形状如马鞭一样,故称为马鞭草。果实小,长圆形。六到八月开花,七到十一月结果。生于河边、屋子旁边等的向阳处。
4.天青地百草,植物名叫做茅莓。土名叫做拦路虎、仙人搭桥。这个植物我们大家都应该听到过。植物形态为落叶灌木形植物,高度为三到四尺,枝条拱形或者带匍匐形,有倒生的小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三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齿,反面密生白色绒毛。花粉是红色的,数朵生于枝顶。果实球形,成熟时为深红色。五到六月开花,七到八月果实成熟。
5._麻根,植物名叫做_麻,土名叫做白麻。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三尺多,地下有木质根茎和横生的匍匐枝。茎丛生。叶子互生、圆卵形,长度为2到4.5寸,边缘有粗齿,正面粗糙,反面密生白色棉毛。花很小,有雌雄之分,淡绿色,密集成花穗。果实集合成小球状。八到九月开花,九到十月果实成熟。药用部分是根,采收季节是十月份取根,八到九月份取叶。
6.枫茄草,植物名叫做紫花曼陀罗。别名叫做曼陀罗花。在电视上我们常见到,有剧毒。植物形态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到六尺,茎、叶柄和叶的粗脉都带有紫色。叶子互生,阔卵形,长为2.5到5寸,边缘有不规则波状裂片或牙齿,基部的两侧常不对称。花单生在枝的分叉间或叶腋,直立、漏斗形,白色带紫,晨夕开放。果实直立、卵形。
一般我们去看中医的话可能就会开些中药,而中药主要的用药形式就是煎煮汤剂,但是煎煮中药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直接煮开就够了的,煎煮中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有火候、水质等等。那么,一般煎煮中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1、中药煎煮的方法
1.用具
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2.水质
煎煮中药,取什么样的水非常重要。古代医家的经验是,肢体的病变取长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饮郁滞的取逆流水,发热阳证的取雪水,中气不足的取春雨水。但现在很难依次法取水,多是用自来水,偏远地方还有用井水的,如果用矿泉水更好。
3.水量
用水量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度。原则上第一煎加水要超过药面3~5厘米,第二煎超过2~3厘米即可。但也要看药物是否吸水,如植物的枝叶花茎等容易吸水,可以多加一些水;而植物的根、矿物质、动物甲壳等,不易吸水,可以少加水。
4.浸泡
煎煮用水,一般以生水为主,冬季也可以用常温水,但不可用沸水;浸泡时间以30分钟为宜,但具体浸泡时间也要依据药材而定。如植物的根、茎、果、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可以长一些。而花、叶等,浸泡时间短一些。
5.时间
现在煎煮中药一般是天然气,掌握火候非常重要。一般火候是“先武后文”,即煎开前用较强火力,煎开后用较弱火力。要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缓。按照常规,第一煎煮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煮时间以15~20分钟。煎好后将两次煎出药液混合,一般分2~3次服用。
6.先后
由于药材的特殊性,有的要先煎如金石类、甲壳类药物;有的要后下,如叶、花,钩藤等;有的要包煎,以避免刺激咽喉,或以利于药物成分的渗出,有的胶类药物要炖化后加入药液中服用。而贵重药物要另煎兑入服用,以免药物的浪费。
中药的煎煮很有讲究,在古代专门有煎药的药童。现在我们煎药就显得有点随意了。煎煮时有些中医应该先煮,有些后煮,以免有效成分丧失。煎煮的时间要控制好,并不是煎煮越久越好。
2、煎煮前为什么不能洗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能随意清洗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