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具体公布如下: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6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首先,相比2015年,早籼稻每斤降低0.02元,中晚籼稻和粳稻保持不变。从2008年开始,国家连续7次上调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2015年未做调整。今年也是2004年实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下调。多年来国家通过多次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有效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与收入。除个别年份以外,稻谷产量均呈现上升态势。但与此同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稻谷价格在政策的带动下逐年上扬,大米市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国际稻米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国产大米与进口大米的价格差距也逐渐拉大,2012年以来进口量大幅攀升。国内稻米市场份额在受到挤占的同时,国内稻谷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国内稻谷市场的“三高”也倒逼了政策的调整。但正如前期监测周报所述,稻谷毕竟是口粮品种,在口粮以我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考量下,政策的调整仍以稳为主。由于今年仅仅将早稻的最低收购价进行调整,而从品种分布来看,早稻产量占稻谷产量比率不足20%,与此同时目前国内早籼稻的收购价格已低于1.33元/斤,因此对稻米市场的实际影响力有限。
其次,政策制定符合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要求。市场分析认为,有保有放的价格调整、顾全大局的政策措施,体现出国家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要求。数据显示,2015年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3%,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27%。粮食价格的高低是影响农民种植决策的关键因素,只有在确保农民种植收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粮食的播种面积才能得到基本保证。所以,保持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总体平稳,有助于守住粮食自给和耕地保有两条安全线。同时,从政策调控角度来看,一方面,尽管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以及国家正在着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这不代表国家要将粮食价格一步调整到位。从分阶段下调玉米临储价格、保持小麦托市价格不变,到维持稻谷托市价格基本稳定,均体现出国家对于主粮品种所采取的“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长远考虑。
最后,2015 年早籼稻成交低迷余粮充裕。本周,早籼稻政策性竞价交易仍按常规进行,成交结果延续了2015年的低迷行情。根据国家粮食局交易协调中心数据,2日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早籼稻51.7万吨,全部流拍。汇总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托市早籼稻1846万吨,成交70万吨,成交率为3.79%。如果去除2015年1月6-8日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稻谷)竞价交易成交的68万吨,则成交率更低。专场竞价交易会实际成交早籼稻68万吨。也就是说,除此之外早籼稻成交不到2万吨。
政策性早籼稻成交低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对早籼稻的需求下降。近年早籼米作为口粮需求降低,主要为饲料与工业需求。由于2015年玉米价格下降,加上大麦、高粱等大量进口,市场对早籼稻的需求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近两年稻谷的饲料与工业用量年度递减量在100万吨以上,而该部分减量所用品种以早籼稻居多。二是国内早籼米的竞争力低于进口大米。监测显示,近期越南5%破碎率大米运达我国港口完税价格为2836元/吨,南方销区市场早籼米批发价格为3740元/吨,国内外相近规格大米价差为904元/吨。三是早籼稻结余量仍较为充足。近10年以来,国内早籼稻产量基本稳定在3100-3400万吨的区间内,在需求无明显改善的背景下,无论是陈稻还是新稻,余粮均十分充裕。
总之,稻谷作为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口粮作物,其政策价格如何调整对于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制定不仅把握好了“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体现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的政策思路,更传递出“稳中求变”的改革信号。
要获得大量的杂交水稻种子不是容易的事,在育种上要完成“三系”配套,生产上才能推广应用。
什么是“三系”配套呢?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汁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对象外表极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女儿。长得和母亲一模一样,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个对象外表与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是儿子,长得比父、母亲都要健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杂交水稻,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做保持系,另一个叫做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我们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配制杂交水稻的了:生产上要种一块繁殖田和一块制种田,繁殖田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当它们都开花的时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风力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结实,产生的后代仍然是不育系,达到繁殖不育系目的。我们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另一部分则同恢复系制种,当制种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开花的时后,恢复系的花粉传送给不育系,不育系产生的后代,就是提供大田种植的杂交稻种。由于保持系和恢复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进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后代。
基因重组是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的基本的遗传现象。无论在高等生物体内,还是在细菌、病毒中,都存在基因重组。不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在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也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仅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内的基因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之间。可以说,只要有DNA,就可能发生重组。
从广义上讲,任何造成基因型变化的基因交流过程,都叫做基因重组。而狭义的基因重组仅指涉及DNA分子内断裂—复合的基因交流。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时,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基因型各不相同的后代,这种重组过程虽然也导致基因型的变化,但是由于它不涉及DNA分子内的断裂c复合,因此,不包括在狭义的基因重组的范围之内。
根据重组的机制和对蛋白质因子的要求不同,可以将狭义的基因重组分为三种类型,即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异常重组。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在重组过程中,两条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真核生物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细菌以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噬菌体的重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需要RecA蛋白,类似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其他细菌中。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在两个DNA分子的特异位点上。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这个小范围。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这种重组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异常重组发生在顺序不相同的DNA分子间,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的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在转座过程中,转座因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这种类型的重组也不需要RecA蛋白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