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过半!与去年相比,今年小麦市场有3大变化!影响麦价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1 02:00:21
字号: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麦收过半!与去年相比,今年小麦市场有3大变化!影响麦价吗?

根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显示,截至6月6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1.67亿亩,麦收进度达到了55%,已过半数。

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进度与去年相比,基本相差不多。

其中,四川、湖北等地麦收基本已结束,安徽则进入到了扫尾阶段,河南进度已超过八成,江苏过半,接下来,陕西、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将进入收获高峰。

随着麦收进度过半,小麦市场的走势也逐渐拉开,对比去年,今年的小麦市场发生了3大变化:

变化1:麦价走高,价格震荡区间逐步显现

今年的小麦市场与去年相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今年小麦价格“高开”,远高于去年。

当然,麦价上涨受多重因素影响:

一方面是受种植成本上涨影响,整体粮食价格均有所抬高;另一方面,去年麦收时遭遇降雨,部分产区质量分化,再加上去年小麦大量流入饲用,以及全球粮食供需变化,使得国际麦价大幅上涨,国内也受到这种情绪影响,使得麦价上涨。

但我们也注意到,今年的小麦与去年不同,去年质量分化使得市场预期发生改变,而今年的小麦不仅质量较好,而且产量丰收,所以随着麦收不断推进,市场开始进入到了集中上量阶段,各收粮主体的价格短时企稳。

目前来看,中储粮轮换价格普遍在1.5元/斤出头,而面粉企业价格多在1.55-1.6元/斤之间。

接下来,华北小麦将进入收获高峰,因此麦价大体在当前区间窄幅波动的几率较大,大涨及大跌的条件目前均不太具备。

变化2:与玉米价差拉大,饲用大幅减少

随着麦收不断推进,玉米走势渐弱,当前与小麦已有一定价差,这意味着小麦大批流入饲用的几率已变小,再加上定向稻谷拍卖恢复后,弥补了玉米的缺口,因此虽然今年小麦质量不错,有少部分饲料企业对新麦开出了价格,但是预计小麦饲用将大幅减少。

这对小麦来说产生2个影响:

一个是小麦饲用减少后,意味着大量小麦将供给面粉企业,而粉企的需求是有限的,因此后期也易形成供大于需的情况,从而可能会抑制麦价;

另一个影响则是口粮不饲用,也是鉴于今年全球粮食供需紧张格局下的一个反应。

如果从长期来看,推升全球粮价上涨的因素皆未退去,全球粮价高涨的趋势预计将至少持续到明年以后,因此从大趋势来看,也决定了国内小麦不太可能出现大跌的行情。

变化3:市场积极性高,买卖双方情绪均高

也正是鉴于多重因素影响,市场对于小麦走势看涨情绪较浓。

一方面是收购主体明显增加,收购主体增加意味着市场不会冷清;另一方面,受种植成本以及全球市场行情影响,农民惜售情绪高涨,这就意味着收购主体虽然想压价,但恐怕低价很难收上来粮,僵持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再次被迫提价。

所以,受这些因素影响,短期麦价在收获高峰时可能仍有回调风险,不过有粮库价格托底,跌幅不会很大;但长期来看,全球粮食格局已发生转变,国内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动性影响,再加上输入型通胀的传导,小麦价格长期呈稳中有增的局面。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守好三农基本盘多地谋划粮食生产

央视网消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守好“三农”基本盘,首先要抓好“头等大事”,国家粮食安全就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如何实现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抓出成效。眼下,多地正抓早、抓实谋划粮食生产。

春回大地暖,春耕正当时。开春以来,各地高标准农田改造施工现场热气腾腾。

长江水稻主产区湖北夷陵、四川剑阁、江西南昌,小散田和巴掌田正在变: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

江西南昌县三江镇竹山村党总支书记 曾长平:田边有灌溉渠,有三到四米宽的机耕道,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机械化设备可以进到大田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和南方主产区火热的施工现场相比,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河北邢台、陕西宝鸡、河南荥阳的麦田,正经历立春后的第一次大范围低温考验。

在河南农业大学这块示范田里,刚返青的赛德麦8号、稷麦336等新麦种,抗寒性和耐旱性表现让专家更踏实了。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永华:一二类苗占到九成,越冬抗寒性特别好,已经达到了冬天壮苗的标准,是近五年来最好的苗情。

今年全国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各地正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性补上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短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农业农村部将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耐密品种,力争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明显提升,其中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胡冰川:在玉米的抗虫、耐旱等性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未来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增产的未来空间都能被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粮食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87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