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答: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作品原文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语句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版本差异——诗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集成》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当代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 。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思想内容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名家点评
《归田诗话》:予为童子时,十月朝从诸长上拜南山先垄,行石磴间,红叶交坠。先伯元范诵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落,辄思之。
《唐诗归折衷》:唐云:妙在冷落中寻出佳景。
《唐三体诗评》:“白云”即是炊烟,已起“晚”字;“白”、“红”二字,又相映发。“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车”,“爱”字方有力。
《碛砂唐诗》:敏曰:味此诗,似与“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之语同义。
《唐诗摘钞》:次句承上“远”字说,此未上时所见。三四则既上之景。诗中有画,此秋山行旅图也。
《唐诗笺注》:“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诗写山行,景色幽邃,而致也豪荡。
《历代诗法》:结句写得秋光绚烂。
《诗境浅说续编》: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词坛,播诸图画。唯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唐人绝句精华》:读此可见诗人高怀逸致。霜叶胜花,常人所不易道出者。一经诗人道出,便留诵千口矣。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驻马店市白云纸业有限公司的公司生产
白云村概况
一、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白云村系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行政村之一,位于新县镇南部,东与外坑村接壤;西与上茅交界;南同晏井村和水办村毗邻,北跟泗洋村相邻,距镇所在地大约13公里。
二、村落与居民:白云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面积4.6平方公里,现全村1200人口多人,共258户。
三、历史人文:据传白云村柯状元自然村原是历史名人柯潜幼年居住的地方,故柯潜后来中了状元而得名,至今流传一幅楹联“柯山秀发科名起,莲石祥开联类登”联意是从柯潜中状元开始科甲联芳,据柯氏族谱记载,柯潜原祖籍地是柯山安乐里。至今白云仍有安乐柯状元自然村。
四、建筑景观:白云村周围皆山,层峦选嶂,溪涧沟谷纵横,丛生悬崖绝壁,瀑布深潭星罗棋布。本村跟泗洋村交界处有一座名胜古迹-白云岩(菩萨宫),建于明未清初。宫殿坐西向东,面朝东海,须晴日,潮起潮落,光晖下波光鳞鳞,若置仙境。背后高山矗立,松浪郁郁葱葱。左右两旁,石简丛丛,怪石翩翩。白云岩自古今,名闻遐迩,一年四季,香客络绎不绝。
五、物产经济:白云村盛产枇杷,品种颇多,但仍以“解放钟”和“早钟六”居其首位。每年初夏,这里枇杷运销全国各地,成为村民经济收入不可或缺的部份,企盼能乘“三农”之东风,更上一层楼。
白云村附近有夹_草堂等旅游景点。
公司现拥有日产150吨精制漂白麦草浆生产线,包括53缸2640长网纸机以及2640八缸长网造纸机在内的各类造纸机10台,并配套建设有碱回收系统和供热、供水和发电系统、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物化+生化+浅层气浮”的处理方式,日处理污水3万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93亿元,入库税金3103万元。
该公司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5.6亿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TCF全无氯漂白技术,新建年产5万吨碱法麦草浆和年产13.6万吨文化用纸生产线,同时对现有制浆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配套建设碱回收系统、污水处理场、废弃物燃烧锅炉等辅助生产设施和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总额18864万元,制浆能力可达到8.7万吨/年,纸生产能力增加到28.8万吨,排污总量降低到110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