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逐四准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两补两,全力推进农产品销售,确保我州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价格好,确保不滞销、不亏本、不伤农。通过以销促产、产销联动,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努力实现销售有渠道、企业有效益、农民有增收。
一些农产品滞销的本质是什么?
有一些农产品滞销,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多数人认为是农民跟风种植,产能过盛.形成产大于求,本人观点上叙说法不完全正确,分析,我国是农业大国,主产粮.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价低迷,种地不赚钱.甚至于赔钱,在这种环境下农民改变了耕作方式,由种粮谷转变种植经济作物,如,果树.蔬菜.高效大棚等经济作物,如果粮食价格合理,农民种地有钱可赚,种植经济作物土地面积自然会减少,这就原因。
现在南北方城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各个城市蔬菜价格偏差较大,有人说减少中间商果蔬价会降低,本人认为是错误说法,分析,全国物流都以大中小型汽车发往全国各地,特别是水果.蔬菜,大客商把农民生产出水果蔬菜收购。
装戴气车发往各大城市,沿途一切费用除外他们要赚钱养家,批发小商小贩及大超市,他们都需要赚钱,常听客商说某某城市去不得,市场管理特别黑,有些城市为了卫生环境取消了早市和夜市,使农民生产出农产品无法销售,市民吃不起,农产品滞销,造成恶性循环。
建议各个城市有关部门多.(增设).早市.夜市,大型果蔬批发市场。便于农民生产农产品进城销售,免农民车辆进城卖菜.被你们罚款.又扣车,一个较妤城市不光把环境发展好,更加需要关心市民菜篮子问题,让市民能吃到价格合理又新鲜的水果蔬菜,造福于百姓,同时也缓解了有些农产品滞销问题。
农业电商的出现,由于农产品这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特殊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生鲜电商的涌入,线下生鲜店的扩张,资本的进入。“送红包”、消费返利,快递到家,名目繁多的“烧钱赚吆喝”,“赔钱反效益”的市场竞争经营。
不懂农业生产的搞农业生产,不懂产供销的搞产供销。不搞产业链的搞产业链,不懂整合的搞整合,在一套套所谓的理论、概念下,一个简单的 “买与卖”,被认为被搞复杂了,不承认市场,终于遭到了市场的“无情报复”。
不但没有对市场资源配置的“缺陷与缺失”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农产品产地难卖、滞销、价格低,城市价格高进入了“死循环”
要承认在“市场经济”运营中,计划经济年代社会资源配置的“缺陷”与“缺失”,造成大市场“魔咒禁锢”、“价格堡垒”存在的现实。然而,我们的社会人们都在有意无意“规避”着这个问题。
新的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农民、运营方、门店)产、供、销三方利益要重组设计。才能根本打破“产地难卖滞销、城市价高”的市场魔咒。
1、播种无计划。由于分散的农业体制,种植无计划,大部分是根据当年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决定下一年的种植面积,当年某种农产品销售价格高,下年就跟风大面积播种,造成滞销。
2、社会富裕,物质丰富。中国进入小康社会,许多贫困地区也精准脱贫,生活需求减少,社会购买量下降,造成农产品滞销。
3、受国际市场影响。紧缺的进口量增加,多余的出口量受限,造成产品供应量增大,自产的农产品滞销。
4、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有些水果、蔬菜类不易保存的农产品,丰收了必须在短时间内销售,出现低价和滞销。
5、交通运输条件限制。有些交通不便的地方,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只能在当地销售,造成滞销。
6、受灾或者传染病影响。农作物受灾、传染病等造成产品不能出口或不允许向外销售,只能在当地滞销。
农产品滞销的本质是供需失衡、销售渠道单一、产销信息不对称、失信等问题的综合表现。很多人说是中间商压价,这不是主要原因,压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中间商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只要有钱赚他们就会去收购,而不至于导致滞销。下面将逐一对这些情况做一说明。
1、供需失衡
很多农民朋友种植都是根据前一年的销售情况选择品种的种植,跟风、盲目扩种,种植以主观判断起主导作用,物以稀为贵,供需失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价格奇高、要么就是白菜价也没有人要,供大于求必然会引起价格的下跌,严重就会引起滞销。
2、种植品种单一
种植单一也是引起滞销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农村只要一种产品去年销售价格好,今年就成片的是同一种作物,尤其遇到天气原因,就会导致同类的产品同时上市,就会导致滞销。
3、销售渠道单一
目前农产品的销售基本还是靠单一的中间商的收购,而中间商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只要今年的产品不赚钱,他们就会停止采购,这就基本上断去了农产品至少70%的销售渠道,那么引起的后果就是滞销。
4、产销信息不对称
农民对外界的信息了解的相对较少,对产品的供求和信息不怎么注重,种植都是什么高产种什么,不会过多的去考虑市场真正的需求和价格信息,这也是导致滞销的原因之一。
5、失信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销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的压力,但目前占比比较小不说。信用却出现了大问题,有些网络公司,打着助农、不挣钱的幌子,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获取高额利润,却不管不顾农产品的品质,致使部分消费者失去耐心,当然,这就和割韭菜一样,割了一波还有另一波。第二个信用点处在农民自身身上,为了一点小利益,以次充好,让中间商失去信任,第二年就断了销路。就好比现在的苹果,为了卖个好价钱,提前采摘,必然影响品质和口感,为了短期回报却丢了长期的信任。
总之,引起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要想避免滞销的原因,就要对整体市场情况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从多个渠道获取种植信息,不单一种植,不跟风,将鸡蛋放到多个菜篮子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滞销的问题。
以上就是为什么一些农产品出现滞销的原因,你是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