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如何与农业产业联动发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0:38:10
字号:

冷链物流与农业产业联动发展方法:

冷链物流如何与农业产业联动发展?

1.统筹多方协调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

展规划。根据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2.整体梯度推进

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

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一是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二是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

3.建多元化机制

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不管是物流企业、批发市场。还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硬件设施建设、微观技术和宏观管理上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一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完成冷链物流系统建设。2005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更需要政府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据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产地加工企业。支持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与人员培训等。

4.重视科技作用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一是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二是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5.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

6.出台相关政策

为了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加大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列入预算;加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计划的资助强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部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质量标准与检验中心、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工程项目建设中,给予优先支持。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国家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在预算安排和工农业建设项目计划中,给予集中支持和倾斜;适当考虑冷链物流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放宽还贷期限、放宽抵押条件、支持外资介入等。在产业政策方面:尽快理顺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成立协调组织,理顺科研、生产、贸易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合理布局;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一体化发展。在贸易政策方面:鼓励、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有效手段和政策,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项目、设备仪器等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

7.制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加速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扩容,规划实施后,我国将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编者也从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口中获知,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中最大的市场,其消费市场远超工业方面的需求。空调制冷大市场的专家还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食用动物蛋白、奶制品和即食类方便食品,以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中国对冷链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变得空前巨大。但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区域性的分化也非常严重,在一些经济发达和靠洋沿海的大城市,国际性、区域性的盛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着增长。再如如青岛和大连,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虽然,区域冷链经济的崛起未必能代表全面的冷链物流产业的成长,但是其快速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问题一:台湾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早期 甘蔗、茶、樟脑 现在 洋葱、龙眼、槟榔、茶叶、姜、佛手瓜、柿子、木耳和园艺花卉等

问题二:台湾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10分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谷类(稻类、小麦、高粱、粟、大麦、玉米及荞麦等)、豆类(大豆、红豆、花豆、绿豆等)与薯类(甘薯、树薯及马铃薯等)三大类。其中,以稻米为最重要。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茶叶、烟草、亚麻、油菜、棉花、黄麻、剑麻等20余种。其中甘蔗、茶叶最为重要。

台湾园艺作物包括水果、蔬菜、洋菇与花卉等,在种植业中所占地位不断提高。台湾水果生产品种多,主要有香蕉、菠萝(凤梨)、柑桔、柚子、橙、龙眼、荔枝、杨桃、木瓜、梨、苹果、桃子、柿子等。90年代来,水果生产结构也发生变化,梨、槟榔、荔枝、莲雾、葡萄、龙眼、木瓜等水果发展较快,而过去占绝对优势的香蕉、菠萝等所占比重开始下降。

问题三: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 精华答案 热心问友 2009-03-261、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 2/3 以上是高山和丘陵, 耕地主要集中于平原, 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低于20%, 农业生产总值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3%, 每一农户平均拥有耕地约1hm2。 2、台湾地区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 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 特产有槟榔、莲雾。 3、台湾农业区域特色十分明显, 每个县、乡都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台湾非常重视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台湾水果和种苗享誉全球。 4、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以稻米和甘蔗为主。 5、台湾水果、蔬菜、花卉、园艺作物、养猪、养鸡、乳牛、肉牛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比重逐渐增大。 仅供参考。

问题四:台湾主要的农作物都有哪些? 水稻、糯稻、台湾李、莺歌桃、水蜜桃、台湾梨、巨峰葡萄、改良种芒果、土檬果、荔枝、西瓜、竹笋、甘蓝、结球白菜、花椰菜等

问题五:台湾的美称和人口民族经济作物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 *** 、兰屿、彭佳屿、赤尾屿。全省共划7市16县。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

问题六:台湾最著名的农产品是什么 台湾是我国著名的产稻区,素有“海上粮仓”的美称。台湾的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花生、薄荷等,其中以甘蔗和茶叶所占比重最大,素有“东方甜岛”之美誉,盛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园艺作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在台湾种植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问题七:台湾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谷类(稻类、小麦、高粱、粟、大麦、玉米及荞麦等)、豆类(大豆、红豆、花豆、绿豆等)与薯类(甘薯、树薯及马铃薯等)三大类。其中,以稻米为最重要。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茶叶、烟草、亚麻、油菜、棉花、黄麻、剑麻等20余种。其中甘蔗、茶叶最为重要。

台湾园艺作物包括水果、蔬菜、洋菇与花卉等,在种植业中所占地位不断提高。台湾水果生产品种多,主要有香蕉、菠萝(凤梨)、柑桔、柚子、橙、龙眼、荔枝、杨桃、木瓜、梨、苹果、桃子、柿子等。90年代来,水果生产结构也发生变化,梨、槟榔、荔枝、莲雾、葡萄、龙眼、木瓜等水果发展较快,而过去占绝对优势的香蕉、菠萝等所占比重开始下降。

编辑词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7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