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基本含义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2:52:24
字号:

尊重农民,始终把农民主体地位放在心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简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基本含义是什么

1、在赋予农民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之外,让农民当家作主,获得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政治主体地位,是农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要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从革命年代的“翻身得解放”,建国之初的“分田分地忙”,到今日的“村民自治”,让农民“说事、议事、主事”,农民的事农民自己商量着办。

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必须相信农民,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们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顺应农民成长的规律,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这正是共和国农业农村70年发展的内生动力。

扩展资料:

一部新中国的“三农”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史,写满了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和奉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共和国70年农业农村发展之所以乘风破浪、成就煌煌,正是因为我们始终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在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凝聚起亿万农民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就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目标也是我们党谋划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把握好发展的目的。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新发展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新发展理念的措施: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体现丰收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

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2、三个利于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历史人文

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丰收,凝结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现代化农业必须坚守的原则。

4、乡村作用

首先,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第三、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71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