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0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这种拉尼娜现象是由太平洋异常变冷造成的。根据往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很多市民担心今年冬天会不会出现极寒天气,对我国会有什么影响?
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新版《全球季节性气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今年拉尼娜现象的强度将为中到强,并将持续到明年,影响全球多个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暴模式。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季节性气候预测显示,热带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很可能在2020年底前维持在拉尼娜水平(有90%的概率),并可能持续到2021年第一季度(有55%的概率)。
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形式
2020年与拉尼娜事件相关的最显著的降水异常将出现在:非洲之角和中亚的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而东南亚、部分太平洋岛屿和南美洲北部的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应该注意的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并不是促进全球和区域气候发展的唯一因素。每个拉尼娜或厄尔尼诺事件都是不同的,它们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可能因一年中的时间和其他因素而异。因此,政策制定者应始终关注最新的季节性预测,以获取最新信息。
注意事项
各国政府可以利用拉尼娜现象的全球公告,动员农业、卫生、水资源和灾害管理等气候敏感部门进行规划。与此同时,当应对能力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时,世界气象组织正大力加强对国际人道主义机构的支持和咨询,努力减少对最弱势群体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大范围变冷,并伴随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的变化。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相反。
说到拉尼娜,就不得不提另一种我们相对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热带海域的表层水温比平时上升0.5度以上。它的到来将导致原本干旱少雨的地方发生洪水,但雨水丰富的地方反而会长期干旱少雨。
相反,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会使气候大打折扣。根据NOAA的分析数据,8月份,这一地区重点区域的表层水温异常为-0.6摄氏度,已经低于拉尼娜阈值-0.5度。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但综合数据已经符合1986年至2015年的长期平均值。
拉尼娜现象会造成极寒天气吗
历史经验表明,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每次都不一样。虽然它不像厄尔尼诺那样具有破坏性和频繁性,但由于持续时间长,它对农作物的生长更具破坏性。拉尼娜期间的食品价格波动幅度比厄尔尼诺大得多。
根据对近50年冷暖事件的分析,统计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期间的粮食价格波动。结果发现,厄尔尼诺期间小麦价格波动幅度为26.3%,而拉尼娜期间小麦的波动幅度达到56%,远高于厄尔尼诺期间,这适用于玉米、大豆和水稻。
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气象机构都确认厄尔尼诺已经形成,并且“几乎肯定”会持续贯穿北半球整个夏天,甚至有观点认为,将出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
根据气象学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601099,股吧)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的海域持续3个月高于常年平均温度0.5℃,就被认为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持续6个月以上,就被认为是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一些地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另一些地区则高温少雨、干旱严重。厄尔尼诺3到5年就要来一次,持续12个月左右,也有长达18个月的情况,通常会跨越两个年份,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
影响有多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首席预报员安东尼·巴恩斯通:未来3个月,厄尔尼诺对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影响较弱或不明显,但印度尼西亚和南美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低于往常水平的趋势较强。澳大利亚东部、中美洲、加勒比海东部、印度及一些邻近国家降水也可能减少,但趋势没那么强烈。智利中部、南美东南部比往年湿润。
对于我国来说,“南涝北旱”可能在今年继续出现。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_分析,今年华北地区可能迎来高温酷暑天气,夏季热浪袭人。而东北地区则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气温异常偏低,遭遇“冷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降水将会拉低气温,天气阴凉,部分地区将再次出现“凉夏”。此外,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会比正常年份偏少。
有媒体报道,2015年热力可能再度刷新纪录,有望冲击有气候记录来最炎热的一年。王启_称,气温变化受多重因子影响,不过厄尔尼诺事件会增加气温蹿高的可能性。
厄尔尼诺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厄尔尼诺直接或间接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1925年,受厄尔尼诺影响,秘鲁沙漠地区雨量达到400毫米,而此前五年的总降雨量不足20毫米。丰沛的雨水将几乎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水草丰美的绿洲。王启_认为,厄尔尼诺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不过灾害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利益。
厄尔尼诺现象不仅会危害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还会引起气候异常及相关气象灾害。据材料显示,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秘鲁的捕鱼量从过去的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用品黄豆的价格暴涨3倍,饲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致使鸡的零售价猛涨。同时,菲律宾干旱严重,导致椰子价格大幅度上扬,又使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大大提高。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指出,这次厄尔尼诺造成全球1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提前防范厄尔尼诺可能造成的连锁灾害性反应,减少损害,尤为重要。王启_建议,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还要防范可能出现山洪地质灾害。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会对水稻等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也会发生波动。此外,对于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干旱和高温,相关部门可以提前安排,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系统,改进耕作制度,提高抗旱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