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水芹菜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在十五度到二十五度之间的环境之中;浇水:它是水生植株,怕干旱,需要经常灌溉水,以提供你水分;施肥:移植栽种半个月以后,就需要追肥,每半月追肥一次;光照:它是短日照植株,每天的光照时间不要超过五个小时。
水芹菜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护方法
1、温度:它喜欢生长在温度比较温暖的地方,不耐寒,养护温度最低不能低于十度,低于十度植株会停止生长,养护最佳温度在十五度到二十五度之间,这个温度区间的植株生长状态最佳。
2、浇水:它需要生长在水里,从排钟到幼苗扎根,田里要一直有水,这样对扎根有利,植株扎根以后再逐渐的加深水层,植株上部留出水面就可以了。如果气温降到了零度的话,需要将水层加深到四十厘米到六十厘米之间,只留出少许的叶尖在水面。
3、施肥:它的生长对养分的消耗比较大,栽种成功十五天之后,就需要开始追肥了,总计追肥三次,间隔时间为十五天,九月份的时候,喜好可以使用二次氯化钾,这样可以增加茎秆的重量。
4、光照:它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每天保证有五个小时的光照就可以了,光照不能太强,如果太强会影响植株的品质。
怎样种水芹菜及施肥
水生宿根植物。根茎于秋季自倒伏的地上茎节部萌芽,形成新株,节间短,似根出叶,并自新根的茎部节上向四周抽生匍匐枝,再继续萌动生苗,上部叶片冬季冻枯,基部茎叶依靠水层越冬,第2年再继续萌芽繁殖,株高70~80 cm;二回羽状复叶,叶细长,互生,茎具棱,上部白绿色,下部白色;伞形花序,花小,白色;不结实或种子空瘪。性喜凉爽,忌炎热干旱,25℃以下,母茎开始萌芽生长,15~20℃生长最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耐-10℃低温;以生活在河沟、水田旁,以土质松软、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力强的粘质土壤为宜;长日照有利匍匐茎生长和开花结实,短日照有利根出叶生长。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优质、丰产的优良地方品种,推荐选用玉祁水芹、苏州圆叶、常熟水芹、溧阳白芹、丹阳水芹、庐江高梗等品种。
2 产地环境要求
无公害水芹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同时,要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及保水性好。
3 土壤准备
耕深宜为25~30cm,要求清除杂草、耙平泥面。田块四周和中间宜开宽、深均为15cm的周沟和中沟,中沟间距宜为2~3m。基肥施用要求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中4.2及5.2的要求,改造后的土壤肥力指标不宜低于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4.6规定的Ⅱ级土壤肥力(水田)的指标。肥料使用和土壤肥力指标要不低于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推荐施肥指标为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3000kg、磷酸二铵60kg及复合微生物肥料180kg。
4 种茎准备
宜从专用留种田内采集种茎,采集种茎的种株应具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无病虫为害或病虫为害较轻。种茎茎粗宜为1.0cm,不宜大于1.5cm或小于0.5cm。早熟品种一般要求催芽,宜在栽植前15天采集种茎;晚熟品种一般不予催芽,宜在栽植前1~2天采集种茎。
5 种茎催芽
5.1 捆扎与堆码
宜将种茎基部理齐,除去杂物,捆成直径30cm的圆捆,并剪除种茎上无芽或只有细小腋芽的顶梢。堆码地点宜为近水源的树荫下或覆盖黑色遮阳网的棚架下。堆码前先垫一层10cm厚稻草,堆码时将捆扎好的种茎交叉码放,码放高度和直径不宜超过2.0m,堆码后再覆盖一层5~10cm厚的稻草。
5.2 催芽管理
宜在每日早、晚各浇水1次,保持堆内温度20~25℃;每隔5~7天,于早上凉爽时翻堆1次,洗去烂叶残屑,调动位置,重新堆码。催芽指标以种茎50%以上腋芽萌发,且芽长达2~3cm时为宜。
6 大田栽植
6.1 栽植材料和时间
早熟品种可为催芽的种茎,8月下旬~9月上旬择阴天或晴天下午凉爽时栽植;晚熟品种可为未经催芽的种茎,9月下旬~10月上旬栽植。每667平方米种茎用量200~250kg。
6.2 栽植方法
可采用排播法和撒播法。排种时,宜先排播田块四周,后播中间。四周排播时宜将种茎梢头向内,中间排播时可不考虑方向。排播行距为6cm,种茎单条接连摆放。撒播时,宜先在四周排播两圈,种茎梢头向内,行距6cm,至中间再行撒播,撒播应均匀。
7 大田管理
7.1 水深调节
栽植后15天内,宜在田沟中保水使畦面充分湿润而无水层,遇雨应及时排水;栽植后15~20天,宜排水搁田1~2天,使土壤稍干或表面出现细裂纹;搁田后,宜灌水3~5cm深。
7.2 追肥
追肥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中4.2及5.2的要求。一般追肥3次,第1次追肥宜在搁田后施入,每667平方米浇施20%~25%的腐熟粪肥水液2000kg;以后依次间隔15~20天后进行第2次和第3次追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浇施20%~25%的腐熟粪肥水液2500kg。
7.3 匀苗
即从秧苗过密处将秧苗移栽至过稀或缺苗处。宜在苗高15cm时匀苗,使穴间距为10~12cm,每穴2~3株。
7.4 深栽软化
宜在10月中下旬进行,即株高35~40cm时进行。要求将植株连根拔起,理齐根部后重栽。每穴宜栽20~30株,深15~20cm,穴间距宜为15cm。软化期间应停止施肥,水位要求随气温降低而逐渐加深,以植株生长点露出水面3cm为宜。
8 病虫害防治
宜重点防治主要病虫害,如水芹斑枯病、水芹锈病及蚜虫。应优先选择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杂草宜结合田间操作人工拔除。
水芹斑枯病应选用抗病品种,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防止氮肥偏多。发病初期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各喷雾1次,其间间隔7天,安全间隔期不宜少于10天。
水芹锈病应选择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宜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1次,期间间隔7天,安全间隔期不宜少于10天。
蚜虫宜采用短时间内灌深水淹没植株的方法漫去蚜虫。在虫害发生初期,宜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和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1次,其间间隔7天,安全间隔期不宜少于10天。
9 采收
深栽软化20天后可开始采收,宜分批采收,可持续采收至翌年4月上旬。该规程每667平方米的目标产量为4500kg。
水芹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性宿根草本植物,别名刀芹、蜀芹、水英、野芹菜、楚葵等。原产我国、印度和印尼,亚洲各地均有栽培。根白而细,茎中空,无毛,有棱角,直立生长。根出叶丛生,叶柄细长,基部短鞘状,包住茎部,多带红色。茎的先端开白色小花,复伞形花序,果实褐色,椭圆形,顶部尖锐无毛,内有种子1枚,完全成熟的果实不易采收。以嫩茎和叶柄供人们食用。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广,耐寒性强,霜后仍能保持绿叶。栽培适温为20℃左右,10℃以下茎叶停止生长,日照长短对水芹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在秋冬季短日照条件下,水芹叶生长旺盛,在春夏季长日照条件下,水芹节间伸长,匍匐茎生长,也是开花结实的生殖生长时期。
水芹种植技术
国内大多数地区的水芹都实行浅水栽培,即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均采用浅水灌溉,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水位深度变化在0~10厘米之间,最深不超过20厘米。用这种方法栽培的水芹,一般品质较好、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产量略低于深水栽培。这里仅介绍浅水水芹栽培技术。
1.水田选择
一般应选择地势不过于低洼、能灌能排的水田。要求土壤含有机质1.5%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强,淤泥层较厚,土壤微酸性到中性,其前茬作物多为两熟茭白、早藕和席草等;后茬作物多为荸荠、慈姑、菱白和莲藕等。
2.品种选择
所有水芹品种均可用于浅水栽培,但为求产品品质好,多用圆叶类型的品种。
3.整地施肥
为提高耕地质量,力求放干田水,深耕细耙,耕深20~30厘米。并施入比较充足的有机肥,粪肥、绿肥或厩肥均可,每亩施肥量2000~3000千克。其中可掺施氮化肥,如尿素等15~20千克,以促进苗期生长。耕耙、施基肥后,水田四周和中央要开围沟和中沟,以利灌排均匀。田面做到光、平、湿润为度。
4.催芽和排种
水芹早熟栽培必须先行催芽,适期排种,才可提早采收上市。一般栽培无需催芽,待气温降至适于水芹发芽时,开始排种,但生长和采收相应推迟。
催芽常在排种前15天左右开始进行,长江流域多在8月上旬,当地气温降至27℃左右时开始。先从留种田中收割老熟的母茎,要求茎粗(直径)1厘米左右,剔除直径1.5厘米以上及0.5厘米以下的过粗、过细母茎,将其基部理齐,除去杂物,捆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圆捆,并剪除其无芽或只有细小腋芽的顶梢。将捆好的母茎交叉堆放于接近水源的树荫下,堆底先垫稻草一层,堆高和直径一般不超过2米,堆上再盖稻草一层,早、晚各浇洒凉水1次,降温保湿,保持堆内温度20℃~25℃,以促进母茎各节叶腋中休眠芽萌发。每隔5~7天,于早上凉爽时翻堆1次,冲洗去烂叶残屑,重新堆好,调换位置,使受温均匀。
一般经15天左右,多数腋芽萌发长达2~3厘米时,即可排种。排种一般于当地气温降至25℃左右时进行,长江流域多在8月下旬,无论已催芽或未催芽的母茎均应于这时排种。排种方法是将母茎基部朝外,梢头朝内,沿大田四周做环形排放。茎间中部彼此相距5~6厘米,基部相距稍大,而梢部稍小。整齐排放1~2圈后,即可进入田中撒放,但参加排种人员均应从田的一边按等距站齐,从一边向另一边后退撒种,并应在后退时不断摸平脚印洞穴。撒放力求均匀,随时用手或小棒拨平、拨匀。排种应选阴天或在晴天下午3~4时后开始,以防烈日晒蔫芽苗。每亩需排种母茎200~250千克。排种后保持田沟中有大半沟水,田面充分湿润而无水层。特别是催芽后排种,要防止浅水日晒后升温过高,烫伤新根。
5.水芹种植管理
(1)灌溉、排水排种后日平均气温仍在25℃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0℃左右,田间应保持湿润而无水层,防止积水或土壤干裂。如遇暴雨,应及时抢排积水,防止种苗漂浮或沤烂。排种后15~20天,当大多数母茎腋芽萌生的新苗已生出新根和放出新叶时,应排水搁田1~2天,使土壤稍干或出现细丝裂纹,以促进根系深扎。然后灌入浅水3~4厘米,往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需持续保持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