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区被曝光,是7月14日央视新闻报道。这个地方是成都首个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居民住在三面环景私家庭院中,哪怕家住在高层大厦,能够呼吸道新鲜空气,不影响生活质量。人们们还能够在家中种花种菜,享受田园生活。它是一个新小区,名字叫七一城市森林花园,从外面来看,犹如?垂直森林?,种植20多种植物。
这个地方距地铁很近,来这里游玩时,第一印象就是绿色植物。每家每户庭院上的植物,整体给人感觉很丰富,像乔木、灌木,常春藤、桂花、三角梅、樱花等,大约有20多种。小区有8栋楼,每栋楼30层,根据户型面积,庭院大小自然不一样,最小40多平方米,最大有100多平方米。
当初修建时,小区充分利用住宅建筑外墙墙面,进行这个大?工程?。设计师介绍,当初设计这个,坚持理念就是将城市与森林融合,8栋住宅楼空中,立体绿化面积有2.72万平方米。而小区总绿化面积为3.39万平方米,真正是充分利用起来。当初设计时,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中间有60厘米左右深度。在靠墙栽种大树的地方,做了一个向上50厘米树池,就会有一个1米多深覆土,能够栽种4~5米高树,还可以将树干固定在墙上,以防树木被大风刮到。另外不靠墙的地方,栽种一些低矮植物、果树或灌木,看上去错落有致。
目前已经有业主入住,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满意。覆土里设计了自动滴灌、喷灌系统,还设计三层防水系统,外加一层防穿刺。不过外界担心,这些系统是否安全无虞。万一发生故障,维修起来很不方便。目前看起来没有问题,不过有业主担心,未来是否运转良好。平时一定要多多观察,及时进行检修。
第四代住房骗局!网红小区交房后只有10户入住,竟变蚊子天堂?
30层高小区长满树木,这个小区夏天会招蚊子吗?
一、这个小在哪儿?这个小区是国内首个第四代住房项目。小区的家家户户阳台上都种上了绿植,从空中看下去,非常的震撼,居民们住在三面环景的私家庭院里边,每一层都有街巷,每一户都有庭院,看起来就像是居住在森林中一样。这个小区也是当地首个垂直森林住宅小区,该小区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一个小区项目。
二、这个小区的绿化具体是怎么样的?所谓的第四代住房它的重点在于增加了可供绿化种植的平面面积,提高了绿视率,并且为植物的生长寻找了新的空间,发展垂直绿化,这种方式是为了改善现代城市生态环境而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该小区不仅全方位的利用了住宅楼的全部建筑外墙墙面进行垂直绿化和空间绿化,并且还采用了外挑平台覆土之后来植树进行绿化,使的全部的楼体外墙都被这些花草树木所覆盖。据了解,这个小区总共有8栋楼,每栋楼有30层,户型面积各不同,每户的庭院面积也从40到100多平方米不等。据了解,覆盖在建筑外墙上的植物种类多达20多种。?
三、这样的设计到了夏天怎么办,会招蚊子吗?据小区一位已入住了几个月的业主说,虽然小区的外观以及室内的私家花园都设计的很棒,但是这些绿植同样也带来了大量的蚊虫,这就给平时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甚至有的业主还觉得绿植的灌溉和阳台的承重让人有些担忧。这只能说这种设计是利弊都有。享受了大森林的清新空气,就要承受它所带来的各种蚊虫,好在绿植都在室外,夏天业主们尽量少开门就能避免。
说起“第四代住房”你还有印象吗
象君之前曾写过两篇
再来帮大家回顾下
我们的住房在经过
第一代茅草房, 第二代砖瓦房
第三代电梯房之后
第四代住房就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森林花园”
其实就是有点像垂直花园
在住宅内部每户都拥有个
几十平的私家院子
平时种种花草、养养宠物遛遛狗
建筑外墙上还长满了绿植
在自家阳台上就能接触到大自然的气息
01
国内首个“第四代住房”
最近国内有个小区
建成了第四代住房的模样
央视都对其进行了报道
它就是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小区
作为国内首个城市森林花园建筑
整个社区由8栋、30层的大楼组成
每户阳台外墙采用了垂直绿化设计
层层叠叠种满了各类植物
看起来就像是居住在“森林”中一样
如此大胆前卫的设计
再加上媒体的疯狂宣传
小区的销售情况可以说是相当火爆
一共826套住宅早就一售而空
还有不少人前来打卡拍照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小区
这8栋住宅楼的空中绿化面积
高达到了2.72万平方米
依照户型面积不同
每家的庭院大小从
44平方米到117平方米不等
每个庭院内都种有 20种不同的植物
包括乔木、灌木、常春藤、桂花、三角梅等等
所有庭院内都配有自动洒水系统
住户也无需手动替植物浇水
尽可能省去打理的麻烦
不过庭院的产权是归开发商所有
庭院里的植物也全部都是
物业统一负责和种植
这就意味着户主无权改造花园
想要种菜估计不太可能
最近《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
说是这个小区现在仅有10户入住
众多的绿色植物
让还未入住用户的阳台
成为蚊虫的大本营
象君特地去网路上搜集了一波
发现小区在去年年底才交的房
由于疫情的影响
装修几乎都是5/6月份才开始
所以入住率低下,也情有可原
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
由于现在入住较少
所以植物长期缺乏专人修剪打理
疯狂生长,已经漫出了阳台和栏杆
不仅影响了套内采光
还存在植物高空坠落等问题
(毕竟疫情期间,
那些肆意生长的植物大家都有目共睹)
更有网友表示
晴天绿油油一片看着让人心情大好
但是万一遇上阴天
就像是盗梦空间的垂直沼泽一样
强烈的压迫感让人挺不舒服
02
被夸大的“第四代住房”
第四代住宅将
将森林与住宅建筑相结合
建立一个生态功能的建筑群
对于城市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但这样的住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
仍然心存很多疑问
(不针对成都这一小区, 而是讨论
垂直森林住宅在国内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1、气候的代价
成都相对来说比较潮湿
还是非常适合种植植物的
其次在广东、福建等温暖的地区
植物容易成活并可以一年四季生长
但这个方案,一旦往北发展
到了四季分明的北方
植物生长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上海 1000 trees
冬天温度低,风力大,还伴随着降雪
植物在室外几乎无法存活
更何况把植物搬到百米高空
被风刮倒或冻死几乎是必然的命运
夏季就不用多说了
有植物的地方,自然蚊虫就多
加上晚上室内开灯
更是容易吸引蚊虫
另外,沿海地带每年还有台风
阳台这么多植物
如何保证不被台风吹走、吹倒
楼层这么高, 高空坠物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
以安全的角度来说有很大的隐患
但凡遇上暴雨天气
也是十分考验内部的排水系统
万一再遇上排水管堵塞
估计家里就要水漫金山了
2、消防安全
庭院中种植了那么多植物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
容易有落叶,树枝也多干枯
这时候但凡遇到点火
都极可能导致火灾
更何况,楼上楼下也全部都是植物
所以喷淋及灌溉系统也值得关注
3、激增的成本
普通的建筑楼板只要承担家具、家电等重量
一旦有了空中花园
增加了土层和水分的重量
必定要额外增加钢筋混凝土
来提高楼板的承重能力
还要做另外的防水处理
成本也因此水涨船高
新加坡 EDEN花园住宅
大风天气对于植物影响非常大
植被根系延伸对建筑物的破坏也不容小觑
极可能导致墙体裂缝、楼面受损等
这些同样意味着材料和结构造价的提升
其次是绿化种植、修剪和除虫
卫生清理、灌溉系统和防水保修等等
涉及人工和植物养护的管理
这也是一笔账
米兰 垂直森林公寓
还有最重要一点住房面积
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到底如何来算
庭院的产权究竟是归开发商还是个人
这涉及到购房者最根本的利益
同时也是最大的成本
03
适合国情的设计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这样的垂直森林建筑
在意大利木兰就有一座震惊全世界的
米兰“垂直森林”双塔公寓
由意大利建筑师
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设计
一举拿下了世界上多个建筑大奖
这两栋高度分别是110米和76米的住宅楼
从下至上建了相互错列的混凝土阳台
成为种植树木的苗圃
整栋楼种植了超过 900株成年树木
4000颗灌木植物,以及15000棵藤本植物等
这些植物全部都是由
植物学家Laura Gatti和
Emanuela Borio精心挑选的
分布规律根据每个立面的日照情况而定
所以在不同季节
建筑上植物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针对大家非常关心的 安全性问题
为了保证树不会被大风吹倒
工程团队与植物学家和园艺师
还专门去到美国做了1:1的风洞测试
才最终确认了建筑结构的荷载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较大的树木上都有一个安全的钢筋笼
起到固定作用
同时,混凝土阳台
也采用钢筋加固设计,以确保稳固
在防蚊防虫上
米兰“垂直森林”另辟蹊径地
引进了许多昆虫和鸟类“入驻”
形成一个平衡的“生物多样性”共同体
在植物的修剪维护上
请到了专业的修剪人员进行高空作业
每2-4个月,就要进行一次维护
在不改变植物形状和美感的条件下
尽可能缩小树冠
由于树木是属于开发商的
所以住户每年还需要
额外支付3-6次
高昂的植物修剪费用
米兰“垂直森林”双塔公寓耗时3年
斥资5个亿人民币才得以完成
当然售价也不便宜
根据面积不同价格大概在
600万~2000万人民币不等
另外,再说起垂直绿化
不得不提的就是 花园城市新加坡 了
新加坡总面积小,人口密度高
绿化却占整个国土面积的58%
这其中极大一部分要归功于
不占地面土地的「垂直绿化」
新加坡 海军部村庄
当然除了政府的对垂直绿化的支持
当地的热带气候 常年温暖潮湿
适合植物生长
另外他们国家 防蚊灭蚊措施非常严格
所以蚊虫也相对较少
新加坡 皮克林酒店
新加坡 Cecil 写字楼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在新加坡大多数的垂直绿化,空中花园
多在写字楼、酒店、学校、机场等公共建筑中
首先是能够统一标准,利于管理
其次在结构、造价、生态
和技术角度也更容易实施
新加坡 樟宜机场
总的来说,在空中建造花园
把绿植从地面,引入到高空建筑中
很明显这即将成为一个新的绿化趋势
“第四代住房”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环境
对空气和人体的感受也会更佳
至于国内住宅是否适合这种方式
从施工和管理上来说
需要切实解决居住在使用中
采光、通风、供水、卫生
以及后期植物管理与维护问题
剩下的,就只能用时间来验证了……
毕竟,住宅服务的是人,而不是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