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种植,因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温稳定超过9--10℃即可种植。有条件的 也可使用地膜覆盖。一般的方法是:山药沟浇透水后,
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准备好的10cm深的深畦中央, 株距25cm左右,密度为4000--4500株/667平方米,然 后覆土5cm,在山药的两侧20cm处施肥。一般施土杂 肥3000kg/667平方米以上,尿素10--15kg/667平方米,硫酸钾 40--50kg/667平方米,过磷酸钙60--75kg/667平方米,腐熟棉籽 饼30--40kg/667平方米,施肥后,上面再覆土5cm,使之成 一小高垄。
1) 高架栽培
山药出苗后几天就甩条,不能直立生长,因此需 要支架扶蔓。一般选用1.5m左右的小杆作支架最好。
2) 浇水、排水及换水
山药性喜晴朗的天气、较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
土壤温度,一生需浇水5--7次。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第一水一般于基本齐苗时浇灌,以促进出苗和发根,第二水宁早勿晚,不等头水见干即浇,以后根据
降雨情况,每隔15d浇水1次。伏雨季节,每次大的降 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和进行涝浇园----换水,目的是为了降低地温,补充土壤空气,防治发病和死苗。
3) 施肥
山药需肥量大,—般山药产量为2000--2500kg/667平方米, 需纯N 10.7kg、P205 7.3kg、K20 8.7kg,其比例为
1.5:1.0:1.2。据有关研究数据表 明,氮磷钾比例以1.5:1.0:3.0的 产量最高,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可在开花期进行1次追肥,此时即
将进入块茎膨大期,可结合浇水追 施尿素15kg、硫酸钾15--20kg,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 钾和1%尿素,防早衰。
4) 中耕除草
山药发芽出苗期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立即松土 破板。每次浇水和降水后,都应进 行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
性,促进块茎膨大。在山药的生产过程中,应及时除草。出苗前,可用地落胺或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性 除草。出苗前,可用盖草能或威霸 防除各种杂草。
5) 防治病虫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炭疽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方法主 要是避免行间郁闭高温,注意排 涝,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
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d喷洒 1次,连续喷洒2次。炭疽病主要危 害叶片及藤茎,防治方法是实行轮 作,及时消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
洒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10d喷洒1次,连续喷 洒2--3次。
虫害主要有山药叶峰,主要啃 食叶肉,把叶片吃成网状,造成严 重减产。防治方法是用高效低毒的 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百树得等) 喷雾。
避免山药不好挖,种植时,可以怎么种呢?
(1)播种期 播种期的确定主要依据两个因素,一个是块茎的萌芽期,一个是外界的温度条件。块茎收获后很快进入休眠,当春天气温达到13~14℃时,块茎即会萌动,新的植物体开始生长,这时就是播种适期。播种过早不会发芽,或是发芽时间过长;播种过晚,芽子太大,播种困难,而且晚种晚收,影响块茎肥大,降低品质。
各地条件不同,有些地区平均气温12℃时就可播种,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提前到11℃时播种。华中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
(2)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圆山药生长在浅层土壤,不宜播种过深。穴深7~8厘米即可。穴中土壤一定要细碎,播种时切块断面向上,让块薯表皮层尽量接触土壤。这样不仅利于生根发芽,还可以避免干旱。但根据科学试验,皮层向下接触土壤,有利于造成生长萌发所需的温度条件,不会影响向上出芽。因此,还是提倡切口向上,皮层向下的播种方法。
摆好薯块后,轻轻覆土1厘米,再在上面撒上腐熟的堆厩肥。覆土厚了发芽不整齐,且易造成腐烂。覆土1厘米,加上堆肥坑土等,足有2~3厘米厚,这是较为理想的播种深度。
栽植密度
圆山药分为支架栽培和爬地栽培,分别有不同的栽植距离。从各地现行的栽植密度来看,一般每667米2栽植3000~4000株为宜。1.5米的畦子栽两行,1米的畦子栽1行,株距30厘米。同时,要掌握以下原则:支架栽培较密,爬地栽培宜稀;肥沃土壤宜密,瘠薄地宜疏;留种栽培宜稀。
避免山药不好挖,种植时,可以怎么种呢?
山药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可以种植,因地区温度的不同,种植时间也不一样,华东地区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后种植,如果是地膜覆盖也可以提前一些时间种植,一般情况下地温达到零上9度气温达到零上13度即可种植。
a
大棚山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开始种植,一般要求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超过9~10℃。播种前把山药苗晾晒一下,这样可以活化种薯,又能起到杀菌、出芽率高的作用。
1、窖式栽培
将山药栽子放在窖口上面,新生块茎垂直悬空生长。由于地处武陵山区,块茎膨大期雨水多、温度高,新生山药顶端容易腐烂,形成多个生长点,最后山药像佛手一样,不能去皮加工,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所以这种方法失败。
2、打孔栽培
b
用打孔机在地块上按照10厘米×10厘米的株距、80厘米的行距打孔,孔内回填细土、锯末、稻草等,将山药栽子经过催芽后放在洞中间,山药顺着洞口往下长直至收获,即打孔—定植—施肥作畦—搭架—收获。
3、浅生槽栽培
该方法人为改变了山药块茎垂直向下生长的特点,靠近畦面土层一定斜度定向生长,在表土层横放浅生槽,引导山药块茎沿着浅生槽的方向生长。
山药属浅根性作物,生长期长,一年一茬,一般在春季地温达到10℃时田间栽植。山药种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轻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宜连作,一般应隔2--3年轮作1次。
c
挖栽培沟时一般沟距1米左右,深0.6~1.0米,宽25厘米。挖沟时将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春季土壤解冻后,先将下层土壤填入沟内,再将表土填入,使之不乱土层。结合填土一般亩施土杂肥1000--1500千克,磷肥50公斤-70公斤、碳铵25公斤-30公斤、硫酸钾25公斤-30公斤施入其上。忌施入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发生烧根和块茎分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