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建造技术 适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大棚一般是塑料大棚,大棚形式多种多样,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大棚与钢管大棚;按大棚的栋数可分单栋大棚与连栋大棚。目前,绝大多数农户搭建的是竹木大棚,它造价低,每m2造价为5-6元,但强度较差、寿命短,仅2年左右,并具有抗灾能力弱、操作管理不便等缺点。而连栋大棚,由钢管构成,强度大(寿命长达15年)、抗灾能力强(一般能抗10级台风);棚体高大,通风采光条件好,土地利用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但造价高(每m2造价80元以上),农户与一般企业都无法承受。单栋钢管大棚,不仅具有连栋大棚的优点,并且造价低得多,每m2为25-30元,农户可考虑用此取代竹木大棚。 蔬菜工厂化育苗 古人云:“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蔬菜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少的食物,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多种营养素,是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膳食中缺少牛奶和水果时,蔬菜就显得格外重要。蔬菜一般可分为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鲜豆类等四大类。 根茎类蔬菜主要有胡萝卜、白萝卜、土豆、藕、山药、红薯、葱、大蒜、竹笋、芋头等。这类蔬菜以淀粉为主,含糖量较高,如胡萝卜、红薯、芋头、土豆、山药等,能部分替代主食。其它营养成分又各有不同,如胡萝卜含碘、溴、淀粉酶;土豆中含钾盐和维生素C;大蒜中含有多种无机盐,胡萝卜中含有较高的胡萝卜素。 瓜茄类蔬菜主要有冬瓜、丝瓜、南瓜、苦瓜、黄瓜、葫芦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这类蔬菜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胡萝卜素较多。番茄中维生素C的含量相当丰富;丝瓜中含有多量黏质、瓜氨酸;南瓜中含有瓜氨酸、精氨酸;苦瓜中含有苦瓜甙、S—羟色胺和多种氨基酸;茄子中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P。 鲜豆类蔬菜主要有毛豆、扁豆、蚕豆、广豆、绿豆、碗豆、豇豆等,这类蔬菜含有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其它蔬菜高。维生素的含量以B族类维生素较高,维生素B的含量最多。 叶菜类蔬菜,特别是深色、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等营养价值最高。主要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并含有较多的叶酸及胆碱,无机盐的含量较丰富,尤其是铁和镁的含量较高。 可见蔬菜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把握住这个机会,就是您独到的眼光。 为了让您更好的掌握蔬菜工厂化育苗所需的育苗设施与设备、育苗基质与营养配方、种子活力与种子处理、育苗环境与控制、幼苗生理与壮苗培养、幼苗嫁接技术、主要蔬菜穴盘育苗技术及幼苗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就蔬菜工厂化育苗意义、前景和产业化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下面是适宜大棚栽培的蔬菜应具备的条件,供作参考,您可根据以上原则,再根据自身条件对几蔬菜种类及品种进行选择:
1、耐弱光性好 作为大棚的覆盖材料塑料薄膜虽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但由于这种透光性受塑料薄膜的种类、使用时间等的限制,使其原本不高的透光性又打了折扣。同时,我国南方地区作为大棚生产的季节主要在冬春季,而这一时期雨水较多,光照不足,加上多层覆盖物后,作物所能接受的光照更少。所以从光照强度方面考虑,适合大棚栽培的蔬菜应比较耐弱光,光饱和点和补偿点较低。否则,在蔬菜在弱光下容易出现徒长,落花落果并会诱发病害。
2、对温度适应性强 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低温及较大昼夜温差的不敏感性方面。蔬菜对低温所具有的忍耐性,使得作物在冬季和早春能基本正常生长发育,包括正常的茎叶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及果实发育;蔬菜种类和品种的不同对低温的适应性也不同,所以在冬春季节,大棚内适宜栽培对低温适应能力强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另一方面,根据大棚农膜的特性,大棚内表现出比露地更大的昼夜温差。如晴天的中午温度可超过30℃甚至40℃,而在夜间又会低于10℃甚至是0℃以下,若薄膜外没有其他遮光材料,则这种情况会更明显。虽然可采取措施来减小昼夜温差,但还是要求大棚内栽培的蔬菜对温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免蔬菜受到冻害或高温灼伤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
3、耐湿抗(耐)病性强 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大,加上大棚薄膜气密性好,透水透气性差,棚内湿度较高。尤其,在低温条件下密闭保温栽培时,棚内湿度较大,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在这样的高湿条件下,多数蔬菜生长不良,而且给多种病害的发生及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栽培于大棚内的蔬菜就应该较为耐湿且抗病性强。
4.经济效益高 大棚栽培投入的人力、物力比露地栽培高得多,利用大棚栽培蔬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所以,在决定种植蔬菜种类时,应考虑其投资回报的可能性。如一些名贵、稀有而种植面积不大的蔬菜一般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些常规的蔬菜,只要选择适合的品种,确定合理的播种(栽培)季节,加上科学地管理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5.迎合消费者、市场的要求 大棚蔬菜的栽培目的不仅仅是生产蔬菜产品,而且使产品顺利地销售。要达到这一目的,栽培的蔬菜种类(品种)必须迎合消费者和市场的要求,这些种类(品种)的采收期也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为此,除了掌握栽培技术外,还应该值得一些消费心理,经营管理知识,从市场及周围栽培情况调查着手,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