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分管理
苗床或穴盘基质要保持湿润,不要忽干忽湿或过干过湿。出芽前浇水要勤,出芽后不能过湿。为防止浇水时种子被冲走,可以用喷雾器浇水,大型园艺公司可用自走式浇水机等设备。
2.催芽
苗床播种,根据需要可以覆盖薄膜进行保温,种子发芽出土后,再除去覆盖物,逐步见光,适应后才能完全暴露在阳光下。
3.间苗
在育苗过程中,无论保护地播种还是露地播种,为保证足够的出苗率,播种量常常都超过留苗量,因而造成幼苗拥挤。为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应及时疏苗,使幼苗之间空气流通、光照充足。
4.炼苗
采用穴盘播种方式的花卉,幼芽露头时即可移出温室,炼苗7~10天。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以便使其定植后能迅速适应露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5.移栽或上盆
待苗高5厘米时,即可移入营养钵或塑料花盆内进行常规栽培,也可以分几次移栽上盆。
6.施肥
一、二年生花卉的吸肥能力以生长前期较强,因此追肥要早。随着植株逐渐发育成熟,生长速度相对减缓,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也相对降低。在幼苗定植成活后,每隔7~10天施一次,直到开花时为止。追肥以稀薄的速效性液肥为好。
7.修剪摘心
在园艺实践中,通常采取修剪、摘心、抹芽、剥蕾和立柱等技术措施,对于草本花卉,修剪包括疏剪和摘心两种方式。生长期,结合整形进行疏剪,即去掉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枝条分布均匀,使养分集中于花枝。
摘心是指摘去枝梢顶芽。在草本花卉的栽培管理中,摘心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控制植株高度,促使植株矮化;促进侧枝萌发,增加花枝数目;延迟开花期,确保开花整齐一致等。草本花卉一般摘心1~3次。摘心自定植后开始,到花蕾形成前一个月停止。适合摘心的花卉种类有百日草、一串红、千日红、金鱼草、万寿菊、旱金莲和四季秋海棠。花穗长而大或自然分枝力强的种类不宜摘心,如翠菊、石竹、鸡冠花、**类、紫罗兰。
花卉播种后,先要掌握好浇水,浇水要均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稍现干燥即用细孔喷壶喷水,不可使土壤出现过干、过湿现象。播种初期可稍湿润一些,确保种子发芽,往后水分则不可过多。如果天气炎热,土壤干燥,可用细孔喷壶每天清晨或傍晚喷水1~2次。露地播种在雨季要防止积水,苗床旁边应开沟排水。夏季阵雨较多,为防止雨水冲刷,苗床上面可盖一薄层稻草或麦秆,提高种子发芽率。盆播草花种子,采用盆底透水法浸透水后约3~4天可不浇水,以后根据盆土干湿程度再喷水。盆上可以加盖玻璃,放在室内或室外半阴场所,傍晚可将玻璃揭去,或用筷子架起以利通风透气,白天仍然盖好,保持盆内湿度。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种子已经发芽出苗,应将覆盖物揭去,使幼苗逐渐见到阳光;如果覆盖时间过长,幼苗容易发生徒长,生长柔弱。由于幼苗吸收能力差,组织柔弱,拆除覆盖物之后,不能放在烈日下。夏秋阳光强烈时,需要做好遮阴工作。另外,早春室内播种的,由于趋光性作用,幼苗常常向南倾斜,为此每隔数日就要转动播种盆,以保证幼苗的直立生长。
种子发芽出苗后,要逐渐减少浇水,使幼苗茁壮成长,大雨期间注意防雨。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施5%腐熟液肥一次,促使幼苗生长健壮,但肥液不可过浓,以免烧坏幼苗。
真叶出现后应做好间苗工作,扩大幼苗间距,使苗株生长健壮。盆栽的间苗可以和移植同时进行。起苗前先用细孔喷壶浇水,后用细尖筷子起苗移植,这样可以减少幼苗根部损伤,间苗后需立即浇水,以免留苗部分土壤松动。间苗也可以分几次进行。在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便可以进行定植了。